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什么修辞手法

抒情君 43

高考指津

例一:(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题目】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命题特点分析】本题要求分析比喻的相似性,考生需明确比喻的特点——不同类的事物在某个点上具有相似性。选取的比喻具有多点相似性,需要考生细致分解:首先是整体形状的相似性,其次是具体特性的相似性。此题可考查形象鉴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从而使考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

例二:(2021年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题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命题特点分析】本题要求分析对偶的构成和表达效果,考生既要准确掌握对偶修辞构成的特点,又要结合语境了解其作用。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一致,词性相对。考生通过分解具体的句子,可对其构成有更直观的理解;通过对表达效果的分析,可深入体会对偶的作用。要学会并自觉运用对偶,就要对其有深入的认识和感受。

【备考启示】近两年高考对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考查侧重在对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和表达效果的分析上,考查得更细致和专业,考生需对九种常用修辞的概念和作用有全面把握。

三、基础必备

1. 比喻

比喻,即俗称的打比方,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甲事物来喻指乙事物。

种类:(1)明喻有本体、喻体和鲜明的比喻词;(2)暗喻有本体和喻体,常用是成了变成等来联结本体和喻体;(3)借喻没有本体,也没有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4)博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作喻体来描写同一本体。

特别注意:(1)甲和乙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且必须有相似点。

(2)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他就像我们的亲人。

表示猜测: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舉例:新时代涌现许多典型人物,如黄文秀、秦玥飞等。

比喻的主要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易于表达情感。

2. 比拟

比拟,是事物人化,或者人物化,或者此物彼物化。

种类:(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事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

特别注意:(1)有本体和拟体构成,拟体虽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本体上;(2)用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

比拟的作用: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情感表达多样化,使句子表意更丰富,形式更活泼生动;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3. 借代

借代的特点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种类:特征代本体,材料代本体,标志代本体,人名代著作,绰号代本人,专有名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等。

特别注意:(1)结构上分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2)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代表本体; (3)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

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引人联想,使形象突出,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具体生动;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富有幽默感。

4. 夸张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的性质、特征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修辞手法。

夸张主要分为三类:(1)扩大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比原事物大、多、高、强、深等;(2)缩小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比原事物小、少、低、弱、浅等;(3)超前夸張,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说出的夸张形式。

特别注意:(1)夸而有据,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合乎情理;(2)夸张要显明,不能既像夸张又像事实。

夸张的作用:突出特征,揭示本质,强化思想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5. 对偶

对偶由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种类:(1)正对,上下句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2)反对,上下句表示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3)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

特别注意:(1)有严对和宽对之分,严对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宽对则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适当放宽;(2)有句子对偶和成分对偶之分。

对偶的主要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有均衡美;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使相关事物间的关系集中表现,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6. 排比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成,表达强烈的感情,阐明复杂的事理。

种类:(1)成分排比;(2)分句排比;(3)单句排比;(4)复句排比。

特别注意:(1)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有三个,且结构相似;(2)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每个句子的提挈语。

排比的主要作用:句式整齐,结构匀称;文意贯通,语势强劲;条分缕析,角度分明;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7. 反复

反复是故意重复某个短语或句子,以强调某种意思、表达某种情感的修辞手法。

种类:(1)连续反复;(2)间隔反复。

特别注意:(1)不是某些语句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内容和情感需要,抓住关键词语,表达一个中心;(2)层次清晰,节奏感强。

反复的主要作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表现鲜明特色,表达强烈的情感;节奏鲜明,整齐有序,充满音韵美;充分表达思想,增强文章气势。

8. 设问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的修辞手法,其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

种类:(1)一问一答;(2)几问一答;(3)连续问答;(4)问而不答(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特别注意:(1)设问是自问自答,要求问句和答句要贴切,不能答非所问;(2)设问句要用在节骨眼上,不需要强调时,就不要问。

设问的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9. 反问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手法。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种类:(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特别注意:(1)从反面提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义,答案由句子本身阐明;(2)反问是用疑问表感叹,所以句末也可用叹号。

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语意鲜明,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四、难点解疑

1.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1)性质作用不同:比拟是仿照拟体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作本体,重点在喻。

(2)句式结构不同: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3)判断比喻重点看名词,判断比拟重点看动词。

【示例】东西长安街成了喧嚣的黄河,它在岁月里奔腾,它又温情脉脉地展露欢颜。

【分析】东西长安街成了喧嚣的黄河是暗喻,长安街和黄河分别是本体和喻体。它在岁月里奔腾是拟物,把长安街当成了动物。它又温情脉脉地展露欢颜是拟人,温情脉脉展露欢颜是人的情态。

2.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喻中有代。

(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

(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示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分析】以传说中的酒圣杜康代指酒。以雪比喻浪花。

3.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1)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

(2)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严格。

(3)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各句的提挈语,而严对要求上下两句不重字,宽对可个别字重复。

【示例】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分析】为排比,四句用鱼字提挈。为对偶中的宽对。

4. 对偶和对仗的区别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什么修辞手法

(1)对偶是修辞手法;对仗是诗词歌赋中的构句手段,外延没有对偶大。

(2)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3)对偶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仗是从意义上说,意义相反或相近。

(4)对仗的上下句要平仄相对,对偶不讲求平仄;对仗的句子是对偶,但对偶的句子未必是对仗。

【示例】天對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分析】这是《笠翁对韵》中的一段,讲的是对仗的基本形态。如果单拿出其中的两句,如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从结构上看,也是对偶。

5. 排比和反复的区别

(1)侧重不同:反复强调语气,加强情感;排比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2)写法不同:反复是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排列。

(3)数量不同:反复是相同的词语出现两次即可;排比是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必须三项,或三项以上。

(4)有时反复和排比两种修辞方法也可以交织在一起。

【示例】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分析】为排比。知否为连续反复。从整体结构看,四个句子构成排比,其中四个它是间隔反复。

6. 设问和反问的区别

(1)形式上:设问是先问再回答;反问是只问不答,但问题的答案却在句子之中。

(2)作用上: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反问是为加强语气,明确表达某种观点和思想感情。

(3)句意上: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只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语气通常更为强烈。

【示例】各位同学还不能准确区分设问和反问吗?应该不会吧!难道老师讲得还不够细致吗?

【分析】第一个问句后面有回答应该不会吧,是设问。第二个问句用难道和不双重否定,表达语意更加肯定的意思,是反问。

五、解题指南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战争是炉火,淬炼出的躯骨,比钢还硬。这样的战士,为了劳苦同胞的翻身,为了灿如朝花的明天,为了创造崭新的世界,迎向枪弹尖厉的啸声。鲜血和死亡,无法阻止战火中的前进。年轻的生命,那么绚烂地放射着光辉,驱散现实的黑暗。

【题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答案】意义承转递进,翻身明天世界,由小到大,由近及远,逐一扩展开去。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兼有反复,朗朗上口,有助于表达战士驱散黑暗的决心。

【指南】(1)题目有两问,答案要逐一对应,分别作答。(2)分析排比的构成,首先概括出中心句意义承转递进,其次逐句分析关键词。(3)分析表达效果,首先分析形式构成上的效果,其次分析表情达意的效果。

2. (2021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题目】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答案】吃好喝好是直接把棉花当作人。把棉花吸收足够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使表达比较活泼。

【指南】本题要求分析拟人的表达效果,首先指明拟人的具体表现,其次从内容情感的角度分析,再次从表达形式的角度分析。这样方可回答全面准确。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过去柴垛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题目】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5分)

【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的情绪。

【指南】首先着眼于整体,分析反复修辞在三个画面中的直观效果;其次深入分析反复词语看见了的对象及态度情绪。回答这类题目,既要有整体概括分析,更要有局部细节分析;既要分析形式表达的作用,也要分析内容情感方面的作用。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想起,在西施山遗址公园看到一面石壁上刻满历代文人描写绍兴的诗词佳篇,这是绍兴悠长文脉和悠久历史的见证。时光流转,如今绍兴人在昔日的鋼厂上建起的这片湖,不也是一首意韵丰富的好诗吗?诗情里,有水乡人对水的依恋,有保护老城的情怀,有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景的决心,也有以一湾碧水向生态求发展的智慧。

【题目】排比具有增文势广文义的作用,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的排比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案】增文势:语段中既有短句的简洁,又有长句的细致,长短结合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广文义:排比有突出强调之用。由依恋到情怀,由生活到发展,层层推进,文义渐广,更能全面展示出作者及水乡人的深情期许。

【指南】本题概括了排比的两大作用。增文势是从结构形式的角度分析,广文义是从内容展开的角度分析。回答增文势这个要点,先分析句子特点,再概括表达效果;分析广文义这个要点,先通过每句的关键词语具体分析表达的内容,再结合语境概括所表达的情感。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他是哲学家。多数时间里他很少说话,他在格物致知,他在沉思。……他说,旷达些吧,通脱些吧,明月在怀,白云在怀,无垠的蔚蓝色时时高悬心中,你就有了至人的品格,则何病之有?

【题目】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比喻的基础是相似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既用了借代手法,又用了比喻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蔚蓝色代指天空,以特征代本体,两者体现的是相关性,属于借代。无垠的蔚蓝色所代指的广阔纯净的天空是喻体,与本体开阔纯洁的心胸具有相似性,属于比喻。

【指南】本题准确区别了借代和借喻。蔚蓝色是天空的属性或特征,只能说天空是蔚蓝色的,二者不能改成比喻句。开阔纯洁的心胸和广阔纯净的天空二者不是同类概念,在阔纯净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可改成开阔纯洁的心胸好像广阔纯净的天空。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惟恐不速了。

【题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只不过是没有秋虫,但原文的表达很有艺术的感染力,原因是什么?

【答案】运用反复修辞,强调了城市没有虫声,这样的地方没有任何秋的味道。运用比喻,点出城市独特的地方特点,庭院如井底,水泥地是铅色的,不是绿色,不适合秋虫生长。运用拟人手法,写秋虫迅速逃避了这没有任何生气的地方。

【指南】本题综合考查了反复比喻拟人三种修辞,这个句子属于修辞的连用。本来意思是简明的,但作者运用三种手法,从三个角度写出没有秋虫,从反面表现秋虫足系恋念。分析艺术感染力,修辞手法是一个重要入手角度。每个角度包含两个要点:一是指明修辞手法,二是分析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意图。

六、思维聚焦

1. 熟悉九种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种类、注意事项及表达效果,明确相关修辞手法的关键区别。

2. 不断锤炼联想、想象、直觉、形象、逻辑、辩证和创造性等思维能力,形成个性语言体验。近年对修辞手法的考查,既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也考查思维能力。

3. 具备认真审题、分析语境和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有些修辞要求暗含在具体的语境中,而某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往往是和上下文甚至全文的主旨紧密相连的,修辞句是上下文文意的延伸或含蓄的表达,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要有深入观念和整体观念。

4. 回答关于修辞手法的题目,既要判断准确,又要回答全面。答题要规范,步骤要明晰。既要运用术语(详见本文基础必备),又要结合文本细致分析。

七、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同学们好,本次诗歌朗诵会上,我将为大家带来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五音繁会,气象不凡,何以具有震烁古今的力量?这力量难道不是来自他灵活运用的夸张手法吗?难道不是来自他语极豪纵而又沉着的风度吗?难道不是来自他大起大落、忽翕忽张、纵横捭阖的气势吗?请跟我一走进李白的情感世界吧!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将进酒》多处运用夸张手法,请分析开头划横线两句夸张的表达效果。

2. 分析划波浪线语句中四个问句的性质及表达效果。

3. 对《将进酒》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偶、夸张、比喻、拟人

B. 对偶、反复、排比、比喻

C. 借代、夸张、拟人、比喻

D. 对偶、夸张、借代、反复

4. 选出修辞手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 )

A.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B.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C.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D.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参考答案】

1. 前一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后一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把本来豪放的说得更豪放,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可谓悲感已极,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这两个夸张手法创造意境,烘托气氛,强化思想感情,语言生动,感染力强。

2. 第一个问句是设问,后三个问句是反问。第一个问句引起下问,提醒听众注意,引发听众思考,让听众产生心理期待:这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后三个反问句用否定的句式表达更加强烈的肯定态度,同时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加强语气,语意鲜明,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又能激发听众的感情,增强演讲的气势和说服力。

3. D(本诗运用了对偶、夸张、借代、反复、比喻手法。五花马,千金裘为对偶;多处运用夸张,如三百杯斗酒十千等;钟鼓馔玉代指富贵生活;两个君不见为反复;朝如青丝暮成雪为比喻。可采用排除法,没有排比、拟人,排除ABC。)

4. C(C为借代,其他为夸张。ABD中使用夸张之处有斗酒十千三百杯万古愁。)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