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本科及以上学历简介(本科及以上学历是什么意思)

抒情君 13

2017年,记录片《航拍中国》火到不行。

有人说,随随便便一截图,就是一张绝美的壁纸。

有人说,每一帧都美到分分钟想跪下唱国歌的节奏。

有人看了,发现对这片土地了解得太贫乏。

有人看了,被中国的每一寸山川河流美哭了,是真哭了。

有人看了,已经心痒痒,迫不及待地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赞美厉害了我的国的同时,也要直面几个问题。

1,如果你月薪5000,你就是富人。

2,全国全日制本科学历大学生不到4%。

3,A股100万市值自然人用户占2.53%。

4,中国目前有约5400万人领取低保。

5,只有不到0.4%的人存款超过50万。

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

为什么说月收入5000,就是中国的富人?

首先是个税的纳税人数太少。

2011年6月,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将个税起征点(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

当时,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建凡对媒体表示,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后,我国的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

这意味着,我国当年缴纳个税的人口约为2400万人。

2015年两会期间,贾康表示:中国只有2800万人缴纳个税,占总人口的不到2%。

虽然目前没有公开过最近的个税缴纳人数,但过去七年间,价格上涨、工资上浮。

一部分低收入群推升到了纳税群体,征税管力度强化,最多也就是将纳税人数推升一倍,即差不多6000万人。

即便如此,在全国7亿多工作人口中,不纳税的仍占90%以上。

试想一下:快速攀升的个税边际税率,是为了调节收入分配。

但是如果纳税群体还不到10%(甚至只有2%),那么这个收入分配也仅仅是在这不到10%的群体内部进行。

更为严重的是,这8%的个税收入集中于少数几个地区,其中,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四地的个税占全国个税总收入的一半,个税在很多地方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

如果深入到基层政府,例如一些欠发达的县和镇,个税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税种。

这早就的结果就是:低收入地区财政收入短缺,前几天沸沸扬扬的黑龙江养老金发放也就说得清了。

如此来说:如果你是纳税人,就是中国顶级的10%收入人口。

虽然不排除有避税群体群在,但他们所占比例也是很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如果你月薪达到5000,基本上算是富人了,缴纳个税的确实属于中国的富裕人群。

如果从地域上来看,工薪个税存在明显的畸重畸轻。

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薪资也较高,缴纳了更多的工薪个税。

其中上海和北京缴纳最多,是深圳的2倍。

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居民人均收入不高的省市税收压力则比较小。

除了地域集中,工薪个税的纳税群体也很集中,而且规模之小、人数之少令人咋舌。

而这不到2%的纳税人口中,以工资薪金为主要来源的工薪一族成为纳税主力,贡献了个税总税收的60%以上。

但在中国,工薪阶层所占比重并不大。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研究中心《中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报告》,中国工薪阶层仅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6%。

其内部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异,真正纳税的是工薪阶层的一小撮。

靠工资薪金获得收入的人群中,月收入在8000-12500元(即年收入在96000-150000元)的人群是纳税主力,即主要由约10.5%的工薪阶层缴纳个税。

再具体一点,月入过万的人到底有多少?

按照税法相关规定,年所得12万元以上(月薪10000元以上)的,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但实际上,12万个税申报人数在城市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十分小。

在部分三四线城市,年薪在12万元以上的个税缴纳者占城市总人口比重不足1%。

甚至在苏州、深圳这样的东部发达城市,2016年年薪12万元个税申报者的数量也没有超过本城市人口的5%。

也就是说,在一线城市深圳,2000万人口中只有不到100万人月薪超过1万元。

所以说,你看起来并不是那么贫穷,如果你月收入超过1万块,那必定是属于中国顶级的5%的人群。

关于本科生以上学历占比不到4%!

本科以上占比只有不到4%,这个数据是美团老板王兴说的。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也是为之一惊,高校扩招已经20年了,为什么才占这么小的比例?

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下载了98年以来本科以上毕业生数据(1998年前的数据不全)

1998年至2016年,本科以上毕业生总人数4756万人,2016年中国人口数量为13.83亿,算下来本科以上毕业生占比3.44%。

加上去年和今年的最新数据,以及1998年以前少的可怜的数据,以及中间重复计算的问题,是可以肯定不会超过4%的。

你觉得遍地都是985、211,然而事实就是这样,高学历人口是少的这么可怜。

我们都被眼前的繁华蒙蔽了双眼,以为遍地是本科,教育资源、贫富差距有多大?

在大城市待久了,真的会发出何不食肉糜的感叹。

从我们身边就可以看出:大城市遍地都是本科,小城市遍地都不是本科。

如果你在大城市混的不怎么样,其实你已经属于顶尖20%的人了。

如果你混得一般稍好那么一点点,就已经属于顶尖10%的人。

为什么我一直建议年轻人来大城市呢?

你在深圳1万,房租2000,消费2000,还剩6000。你在老家4000,房租不要钱,消费1000,还剩3000!

差别就是这样出来的。

也就是说,你在老家每月不花钱,还不如在大城市打拼的小伙伴的储蓄。

而这仅仅只是金钱上的,还有人脉、修养、见识和阅历层面,这些软实力,是不能够用金钱衡量的。

除此之外,还有:

A股持有100万以上市值的自然人账户占总自然人账户比例2.53%。

中登公司2016年6月数据,1/4账户市值不超过1万块,10万以下的占比3/4,100万以上的总共2.53%

A股股民3/4持股不超过10万,两手茅台都不够。。。

为啥我还老在微博上碰到要教我炒股的人?鬼故事。。。

中国目前有约540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3.9%领取低保。

这是民政部今年5月公布的数据。

中国残疾人总数8500万,占总人口6.2%,这是中国残联2018年1季度给出的数据

此外,16岁以下和60岁以上不参加劳动的人口占总人口35%比例(2017年国家统计局数据)

总体上中国1.8人养1个人,想想看你现在能养活几个人,或者你现在能养活自己没?

中国只有不到0.4%的存款人全部存款超过50万,不超过500万人。

存款保险出台前,人民银行根据2013年底的存款情况进行了测算,50万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可以百度搜索)

这意味着其实中国只有不到0.4%的存款人全部存款超过50万。

而存款人有多少呢?

这个没有数据支撑,你可以大概估算存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然后推算总人口有多少比例存款可以超过50万元。

反正很少很少,远不会达到0.4%,不会超过500万人。

我们在知乎上看到遍地百万年薪,微博上个个年薪20万起,对不起,这不代表中国。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25974元。

2017年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

2016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说:

目前中国20%低收入人群每月只有430多块钱,还有20%的中低收入平均每月不到一千块钱,这两个群体加一块是5.5亿人。

天热就进星巴克解渴的你,真的能理解真实的中国?

我说完这两个数据和分析结果,留言区肯定有一大批人反驳我的观点,其实对于思想碰撞是很欢迎的。

任何个体经验与经历,都无法解释与解决普遍性问题,更无法阐述或反驳对普遍性问题进行过高度抽象的符号化理论问题。

比如,在许多年前,当一个人以自己亲身经历告诉他人,我们村的地主是个乐善好施的大善人。

有着诗书传家的好家风,对待佃户与乡邻都非常慷慨,而自己一直保持着勤俭家风。

他说的全是真的,但在强势风行的剥削理论并以此理论引发的冲天怒火面前,他就是个尘埃级傻逼。

但我仍希望你们明白,个体的经验与经历虽然对普遍性问题可能没有多大意义与作用。

但却能告诉你一个可能的参考:当面对或潜在面对某种问题时,至少有一部分人是有可能做出另外的选择的。

当人们普遍说出读书无用论,遍地985以及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工作的时候,能够安静的思考一下?

因为说出这些话的人,大部分是生活中的loser!

致于你经过各种计算与衡量得失后是否会去参照,那是你的事。

越是在人们都在放弃就事论事时,我希望自己越坚持就事论事。

反之,越是在人们都只就事论事时,我希望自己能思索一点点建立在普遍事情上的抽象问题。

所以,当我们用不同的思维来重新看待这个问题。

中国有4000多万本科毕业生,相当于乌克兰、西班牙、韩国的国家人口,一定程度上是值得祝贺的。

但所占国民比例过低,还是需要再发展的。

一定层面上说,中国是领先世界的,很好。

再换一个层面,中国同时又是落后的。

回到原点:我们可能看到一个假的中国!

ps:这篇主要送给年轻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