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载着巨浪-2导弹的装备车缓缓从天安门前走过。据新华社消息,这是我国最新型潜射战略导弹首次公开亮相。
巨浪-2导弹是我国第二代潜射远程弹道导弹。潜射,是指导弹由潜艇在水下发射,攻击地面固定目标。以潜艇为发射平台,从水下发射导弹是陆海空三位一体战略核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隐蔽性,潜射导弹使核威慑能力大大增强。
巨浪-2导弹承担着国家海基核威慑的重任,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战略核潜艇携带远程弹道导弹,相较于陆基核武器而言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突击能力。想要发现藏身于大洋深处的战略核潜艇犹如大海捞针,据时任中船重工719所研究员张锦岚介绍,一般认为,水下巡航中的战略核潜艇生存概率达90%左右,远远高于其他战略核武器。
潜射导弹对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增强和战略支撑作用来看是非常重要的。原巨浪-1导弹行政总指挥栾恩杰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作为中国第二代潜射导弹,巨浪-2导弹可以携带3-6枚核弹头,射程达到8000公里以上。它的服役使中国具备了可靠的海基核力量。
潜射导弹与核潜艇的组合可以大大提升二次核打击能力(即核反击能力)。2014年,可装载12枚巨浪-2导弹的094战略核潜艇开始战备值班。如果按每枚巨浪-2导弹携带6个分弹头计算,一艘094战略核潜艇携带12枚巨浪-2导弹发起突然打击,可有效摧毁敌军72个重要目标。
这样的大国重器研制并不容易。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就相继研制出原子弹和东风-1、东风-2导弹,但还不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
1965年春天,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宣布停滞了三年的核潜艇研制工程重新上马。1967年,中国决定开始研制第一枚潜射导弹。
纪录片《军工回忆-巨浪一号的17年》中曾披露,巨浪-2导弹的前身巨浪-1导弹于1982年10月7日进行第一枚潜射导弹水下发射飞行试验时,点火后突然失控翻转,在空中自毁。五天后,再次试射终于成功。自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又经过6年的艰难攻关,1988年巨浪-1导弹定型试射成功。1984年10月1日,巨浪-1导弹亮相国庆阅兵式。
不过,由于当时技术水平薄弱,巨浪-1导弹射距仅有1700公里,与国外同时期型号的潜射弹道导弹在性能指标上差距很大。
1979年,中央军委批准了巨浪-2导弹的研制计划。但由于当时连近程的巨浪-1导弹都还处于研制阶段,各部门对研制潜射中程导弹还是潜射远程导弹出现了分歧。
1986年,科研部门论证了固体远程战略导弹的总体方案,决定研制陆基远程导弹和海基远程导弹,即东风-31导弹和巨浪-2导弹,要求导弹要达到直径2米、采用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8000千米。1991年10月1日,东风-31导弹在国庆阅兵式上亮相。同年,巨浪-2导弹正式立项。1994年,中国第二代战略核潜艇(即后来的094战略核潜艇)立项。
2003年,巨浪-2导弹首次陆上试射试验成功,并在十几次模型弹和遥测弹发射试验后,于2012年最终通过在094型战略核潜艇上的定型试射,宣布巨浪-2导弹的最终定型。
按照设计,巨浪- 2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约8000千米。
此前有多方报道,第三代潜射导弹巨浪-3导弹正处于研制过程中。对此,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在2019年6月27日例行记者会上回应记者问询时称我们按计划进行的科研试验是正常的。
南都见习记者马嘉璐 发自北京
综合自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军网、央视网、参考消息网、中国网、《舰载武器》、《中国海军》、《兵工科技》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