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湖南人曾国藩、左宗棠等创建的湘军可以说是名震天下,他们守湖南、定太平、镇回民和捻军起义,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在晚清时期一路转战南北、讨伐西东,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强军。而且,湘军的崛起也直接促进了湖南人在近现代的崛起,他们是湖南这一个历史上籍籍无名的省份得以辉煌的最大基础和助力。

曾左的湘军其实并不是第一只有名有姓的湘军。(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那么,今天我来问一个问题,你知道古往今来天下第一支湘军的创建者是谁吗?你是不是想说曾国藩,再远一点你顶多说是陶澍,可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些答案都不对,古往今来第一支湘军名叫飞虎军,他的创建者就是名垂青史的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
是不是有点没想到,甚至表示怀疑?没关系,我会慢慢为你解密。
公元1179年(南宋淳熙六年),时年39岁且已蛰居多年的辛弃疾终于获得南宋朝廷给的一个机会,他奉调令赶赴湖南(荆湖南路),担任湖南转运判官。当年秋,又拔擢为湖南安抚使兼任潭州知州,从而正式成为了荆湖南路辖区内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

辛弃疾不但是词中之龙,更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军事家。(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在之前的二十多年岁月里,这位南宋王朝最伟大的词人几乎都是在热血和奋进中生存。
出生于山东济南的辛弃疾原本是金国子民(他出生于1140年的山东济南,此时距离靖康之变已有十数年,山东属于金国领土),因民族大义而起兵抗金,曾亲率50骑兵勇闯5万余众的金军大营捉拿汉奸叛徒,最终将其绳之以法,并因此名震天下。
后辛弃疾领军万余人南下,直驱江淮地区的抗金前线,意图收复失地,恢复大宋天下。可是,那时候的南宋王朝连最得力的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都杀了,还能有什么雪靖康之耻、迎回徽钦二帝的意愿呢?因此,一心抗金的辛弃疾由此被雪藏,朝廷要么让他赋闲在家,要么就让他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唯独不许他领兵作战。

岳飞被害死风波亭后,所有力主抗金的都被雪藏了。(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可心有热血、胸怀激昂的辛弃疾并不愿就此沉沦,他一直在蛰居等待时机。1165年,他在分析了宋金的形势后,向朝廷上奏《美芹十论》,力主抗金;1170年,他又向朝廷上奏《九议》,奏请练兵于江淮,并提出练兵方案。
还好,他终于等到了一点机会。
宋孝宗赵昚当政后,这位南宋王朝最有一代君王气象的皇帝还是想在抗金的问题上做出一番成绩,所以,被雪藏了二十余年的辛弃疾也终于迎来了他抗金生涯的另一个阶段。

南宋最有作为的帝王,宋孝宗赵昚。(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辛弃疾来到长沙之前,整个两江、两湖地区都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虽然规模较小,但也足够让南宋朝廷头疼了,辛弃疾甫一上任,就决心解决这个大问题。
怎么办呢?辛弃疾左思右想之下,他又写了一道奏折,向孝宗皇帝上疏,直言民乃国本,贪浊官吏使民为盗,必须要讲求弭道之术,提出当政当以养民为意的主张。与此同时,为收复失地,还都汴梁,辛弃疾还请求朝廷允许他在湖南创建一支地方武装,用以镇压盗贼和支持抗金大业。
前面我们说了,孝宗是一个很有些想法的南宋皇帝。因此,对于同样抱有大志的辛弃疾的建议,孝宗最终批准了,他还对辛弃疾进行了勉励。

宋代的荆湖南路,大致与现在的湖南相同。(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皇帝既已批准,剩下的事情就相对好办了,辛弃疾马不停蹄地准备了起来。
先是替这支军队取一个名字。强军虽未成,先取一个好名字也是一个好的开始。这个对著名词人,被后世称为词中之龙的辛弃疾来说,自然不是难事。经过一番思考,最终,辛弃疾将这支军队命名为飞虎军。如无例外,这应该是湖南历史上第一支拥有自己名字的正规军事武装力量,我们后来的香港地区就将他们警队中的精英称之为飞虎队,不知道是不是借鉴了词神辛弃疾的东西。
其次是这支军队的营房选址和修建。经过考察,辛弃疾将这支湖南地方武装的营地建在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五代时期马楚王国一代明君马殷在长沙练兵的营垒故地。为了尽快组建军队,辛弃疾作为湖南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要求营地必须在一个月内构筑完成。搭建营房其他的还好说,但所需20万瓦片却因湖南阴雨连绵而无法如期烧制完成。于是,辛弃疾想了个办法,他要求长沙城中每家每户在两日内交20片瓦,如期交足了的赏铜钱100文,因此,在重赏之下,瓦片很快就集齐了。

可瓦片集齐后,铺路用的石块又不够了。怎么办呢?辛弃疾略微思索了一阵,马上就计上心来。他又签发了一道命令,下令调集全城所有的囚犯去长沙城北的驼嘴山(今长沙市开福区金霞路街道落刀嘴一带)开山取石,并告知他们可依据开采石块的多少给予适当地减刑。因此,在减刑的激励下,一众囚犯工作激情空前膨胀,很快就将石块备齐。不久之后,飞虎军营房就正式构建完成。
然后就是招兵买马了。辛弃疾原本就是著名的军事将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这件事情他十分内行。飞虎军是在原有地方武装的基础上构建的,辛弃疾将原来的湖南地方武装打乱序号,从中优中选优选取将帅,主帅自不用说,他辛弃疾自己就是实际上的飞虎军最高统帅,战马则由广西产马的地区提供。数十天之后,飞虎军的基本架构就搭建了起来。旧时马楚营地很快就竖起了飞虎军的大旗,整支军队共有步兵2000人,骑兵500人,均是勇猛健壮的军卒。

南宋形势图。(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最后就是练兵备战。自己既是最高统帅,又是亲自提议设立的,因此,飞虎军的操练由辛弃疾亲自督导指挥。在练兵前,辛弃疾着重申明了军纪,功过赏罚一一提前告知,勉励将士们勤加训练,以为国雪耻。
在辛弃疾的操练下,飞虎军很快就成为了荆湖南路一支铁血军团,他们与广东摧锋军、福建左翼军一道,被称为天下三大地方厢军(厢军,即地方镇军,与直属南宋朝廷的军队是并行序列)。辛弃疾以剿灭盗贼为实战练兵方式,最终一一剿灭了荆湖南路周边的叛乱队伍,飞虎军也在这样的实践中逐渐成为了一支兵力雄厚、军纪严明、士气如虹、英勇善战的精锐雄师。

老年辛弃疾(电视剧形象)。(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可惜的是,1181年(南宋淳熙八年),在湖南当政仅两年的辛弃疾便被南宋朝廷调任江南西道安抚使兼隆兴知府(现江西省),但辛弃疾留下的良善之政以及飞虎军却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当然,由于之前宋孝宗主导的隆兴北伐失败,南宋王朝便再也没有北向之力,北伐从此也成为了南宋臣民心中永久的痛。
在之后的差不多四十年的时间里,飞虎军始终作为长江流域的一支强军存在着,他们跟随南宋主力驻守边境、外出制敌、内保安宁,尤其是在维护湖南政局安定等方面,可谓是犹胜当年,功高至伟。就连金军也对这一支军队闻风丧胆、惧怕不已,他们还为这一支军队取了个绰号,名唤虎儿军,可以说是充分表达了畏惧之情。

征战中的金军。(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我没有十分仔细地考证过(大家有资料的可以分享一下吗?),但印象中在湖南区域内长期存在,且拥有自己专属名字并延续足够长时间的一支军队,辛弃疾创建的这支飞虎军应该就是古往今来的第一支。因此,我将其称为历史上的第一支湘军,大家应该也没有太多意见吧。至于近七百年后的曾国藩、左宗棠创立的那支湘军,比起辛弃疾的飞虎军来说,可以说实在是太年轻了。
我想啊,晚清的湘军之所以能够成为那个年代的华夏第一强军,是不是也有借鉴词中之龙辛弃疾的一些地方呢?我想绝对是应该有的吧。

你们说,曾国藩练湘军有没有偷师辛弃疾呢?(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