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这一称呼是源自近代欧洲国家以自我为中心而对世界地域的一种划分方式,有中东、自然就有近东和远东。
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定了新的世界秩序与格局,近东和远东逐步进入和平发展阶段,而中东却一直战乱不断,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
原因是各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特别是石油,而中东就是世界上盛产石油的地区。同时,美元霸权的基础也是建立在美元石油交换体系之上的,所以大家很自然就会把中东的战乱和石油联系在一起。中东地区一旦出现擦枪走火,人们放在嘴边的话就是:争夺石油!
争夺石油的控制权无疑是中东乱局的一项重要因素,但绝对不是其根源。最近看了一本书《耶路撒冷三千年》,才知道这里边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如果要想追根溯源,那就就需要了解一个著名城市耶路撒冷的历史,它才是欧洲和中东人心中的一根刺。
耶路撒冷城——这里是一个神的殿堂、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还是唯一一个拥有天国和尘世两种存在维度的城市。然而,对于不喜欢历史或者宗教的旅客来说,这里有的只是一堆残缺的大石头和拥挤不堪,甚至于令人倍感压抑的古老建筑。
三大宗教是指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虽然三个宗教有点水火不容,但这三个宗教其实信奉的是同一个神---耶和华,虽然每个宗教的教义都是让人获得救赎,但是这三个宗教的教徒们却围绕着一本《圣经》相互纠结、相互杀戮了上千年。在中世纪惨无人道的黑暗时代里,因为宗教而惨死的无辜之人,远远多于因宗教而获救的人。
一直到近代的几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兄弟国家联合起来和以色列展开了殊死搏斗,这里边都是以宗教信仰为纽带的。近年来,伊朗和以色列的关系紧张到一触即发,这里边同样纠缠着宗教因素。
《圣经》这部经典有点类似于我们中国的《封神榜》,里边有许多不可考证的神话故事,也同样有宝贵的历史资料。其实,它更是一部耶路撒冷城的传记。
在这里,耶路撒冷成了人与神交流的场所,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在这里找到了永恒的家,他们都相信神从来没有离开过圣殿山。
在犹太人眼里,这是世界的中心,是上帝与其子孙的立约之地,曾经耸立过存放约柜的所罗门圣殿。西墙至今还遗留有天使的泪痕。
对基督教而言,这里是耶稣传教、受难、复活升天之地,也是他审判世人的地方。圣母教堂的天空依稀可见上帝的凝视。
穆斯林则认为,这是先知默罕默德夜行登宵、聆听真主安拉启示的圣地,有着高贵的避难所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
我们不妨通过《圣经》中的记载来简单捋一下这段历史,看他们的渊源和分歧是怎么产生的。
根据《圣经》的记载,犹太人的祖先是亚伯拉罕,他就居住在巴勒斯坦。但是,他的后人却流落到了埃及,并且成了法老的奴隶,后来他们在先知摩西的带领之下逃了出来。摩西受到神(耶和华)的指引,只要犹太人承诺按照十条诫命生活,神就会把他们先祖亚伯拉罕的土地重新赐予他们。
摩西的继任者按照所谓神的指引,带领犹太人来到了巴勒斯坦。但是,这个地方已经不是一块无主的土地了,他们很快就卷入到了无尽的战争之中。
此时的犹太人还是一个部落性质的组织,正是因为对神的崇拜,才让他们团结在了一起。他们把一座帐篷当作移动的圣殿,在这里敬奉一个特殊的木匣子,里边安放着刻有十诫的石板。这个木匣子就是圣物约柜。
犹太人相信,上帝的力量会通过约柜来显现,当他们和敌人作战的时候就抬出约柜,借助上帝的力量战胜对方。
一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国王大卫统一了犹太民族,他把一座要塞扩建成了后来的耶路撒冷,并且宣布神就定居到了这座城市。
大卫的继承者所罗门国王按照大卫的遗言,在耶路撒冷建造了圣殿并将这里作为存放约柜的唯一地方。
但此时,犹太人还只是停留在对神的崇拜阶段,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宗教。一直到400多年后,耶路撒冷受到古巴比伦人(伊拉克)的入侵,圣殿被毁,约柜也不知所踪。
犹太流亡者愤怒地称巴比伦人是世上的淫妇与一切可憎之母,这一称呼一直延续至今,伊拉克和以色列这两个民族从来就没有和睦过。
不过犹太人也开始了反思:是神抛弃他们,还是神在给他们提出了警告?最终,他们相信神还在他们身边。因为此时有人写成了《圣经》,将犹太人的历史通过神话的形式被流传了下来。在这里,充分体现了犹太人才是上帝的选民。
犹太人为了坚守诫 命,他们还制定严格的律法,这样我们今天熟悉的犹太习俗就形成了。犹太教也就此诞生。
犹太人的坚持得到了回报,侵略他们的古巴比伦人被波斯人打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波斯人帮助他们再此回到了耶路撒冷,并且重建了圣殿。犹太教以及《圣经》也给这个民族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在波斯人的庇护之下,犹太人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由于耶路撒冷这个地方处于亚欧非三个大陆的交界处,一旦出现一个国家强大到要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之时,必然会波及到这里。
到了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古罗马帝国已经强大到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此时的巴勒斯坦自然也进入到了他们的视野之中。
古罗马帝国在巴勒斯坦扶持傀儡----大希律王,通过这一方式来实现自己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但是许多犹太人反对这些上层绅士与这些不信犹太教的罗马人的媾和。
他们发动了战争要驱逐这罗马人。
结果可以想象,上百万的犹太人被罗马军队屠杀,圣殿被捣毁,剩余的犹太人也被驱逐到世界各地,从此离开这个神赐给他们的地方。在以后的两千多年的时间中,重建圣殿一直都是犹太人的期望和信念。
在罗马军团围困耶路撒冷之前,信奉犹太教的小基督教社团在耶稣堂兄的带领下逃了出来。而今圣殿被毁,他们认为犹太人违背了上帝和以色列人定的约(即旧约),已经失去了上帝的眷顾,声称自己才是犹太教遗产的继承者。
基督教派认为,神派他的儿子耶稣作为弥赛亚(救世主)以自己的生命为人类赎罪,不仅和以色列人而和全体人类订立新约。福音书中耶稣对耶路撒冷城围困,圣殿被毁的预言成了最完美的证据。从此,基督教得到了彻底的独立。
基督教的传播对象不再是单一的犹太人,而是包含了许多罗马人在内的众多民族信徒。基督教作为一种不安定因素一直是当时罗马统治者的镇压对象。
但是,到了公元四世纪初,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当时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梦中得到基督的提示,看到了一个十字光芒,还有靠此得胜几个字。于是,出征前他命令自己的士兵在盾牌上画上十字。结果是君士坦丁赢得了统一帝国的关键性战役,此后他宣布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作为耶稣的受难地,耶路撒冷再次受到关注,君士坦丁决定修缮这座城市。代他执行这一使命的是他的母亲,经过二十多年的大兴土木,耶路撒冷已经变成了一个繁荣而且神圣的基督教城市。
到了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建立。他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跟随一位僧人学习基督教和犹太教。他不接受圣子论,他们认为基督宗教内的三一神(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个神而非一神,他们不相信上帝会生儿子。他们认为上帝每隔一段时间选出一位先知,赐予一部经卷,亚伯拉罕、摩西、大卫王、耶稣都是先知,而他自己穆罕默德是上帝选出的最后一位先知,所谓封印至圣。《古兰经》是上帝发出的最后一部最完善的经卷,是众经中最权威的。
由于对伊斯兰教的狂热追求,教徒们东征西讨,最终赶走了基督教徒,占领了耶路撒冷。由于穆罕默德曾经在耶路撒冷夜行登宵,所以穆斯林也把耶路撒冷视为圣地,并且建造了圆顶清真寺。
基督徒并不甘心,前前后后又打了几百年,这也就是著名的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造成了多少无辜的百姓命丧黄泉无法统计,但能够到达耶路撒冷的教徒也就只有八分之一左右。
从历史上看,中东的不平静和阿以不断地冲突由来已久。耶路撒冷最初是犹太人的家园,但是历史的变迁,宗派的争夺,国家的战争,促使耶路撒冷一直处于被不同的国家宗教所占领。在耶路撒冷有记载的这三千年中,犹太人统治了1000年,基督教统治了600年,伊斯兰教统治了其1300年,最近的100年又回到犹太人统治中。
在这不断变动的历史变迁中,在耶路撒冷留存了大量的三个宗教的建筑、文化、习俗等等,如果想重新界定属于谁,真的很难。各个国家民族和宗教都有理由占据该城市,保护自己的圣地和信仰。
因此,单从一个方面是很难说服其他民族的。同时,由于这座城市的神圣性,这更加增加了它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因此说,阿以冲突将是长久的,中东不稳定因素始终存在。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