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最怕的就是写错字、用错词。有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音似或形似的字词,这些字词有的意义相近,有的意义迥异,若使用不当,就会影响表情达意或产生谬误。
一篇好文章在用字和用词上都很讲究,所以,写作时对于一些易混淆的字词更需要格外留心。下面小编总结了一些易混淆的典型字词,供大家先收藏学习。
写作中常见的易混淆的单字
有的字音似或形似,在用法上要严格区分,避免误用。例如:做与作、即与既、连与联、俩与两、辨与辩、和与与,等等。
一、做与作
在文章中,如果后面接名词,则用做;如果后面接动词,则用作。做侧重于具体事物,作侧重于抽象事物。
另外,做工作这一搭配,工作无论是动词还是名词,均用做。
例如:作贡献、作表率、作斗争、作为;做生意、做买卖、做饭
二、即与既
这两字容易混用,要细加区别。
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触即发;即使的即有假设的意思。
既指已经达到、已经过去,如既成事实既然如此既往不咎和既得利益。
既也是连接词,如既聪明又用功。
三、记与纪
记与纪,有时是同义词,而用时要注意其区别。记多义,抄写下来用记录记载。留存在心中用记忆。也有标志符号之意,如标记。
纪也有记下来的意思,如纪实就是指记录事实,也指记录真实情况的文字(多用于标题),一般不写作记实。纪行一般不写作记行。
请记住,在纪念纪元纪律和创纪录纪录片等词中,不要用记。
四、连与联
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连日、连续、连接、牵连的连不能写作联。
联合、联邦、联欢、对联、三联单的联不能写作连。
五、俩与两
俩是两个两字的合音词,俩字后面不能再接个或其他量词。
例如:我们俩、我们两个
六、辨与辩
与言辞有关的,一般用辩,意为辩解、辩论。例如:辩驳、辩护、争辩、辩白。
辨一般是指经过分析、区别的进行判断。例如:辨别、辨析、辨认。
七、和与与
和跟与都是做连词比较多,做介词比较少。做连词时都表示平等联合,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两者的色彩有所不同。与的书面语色彩比较明显,因此多用于书面语中,口语中用得比较少。和则在口语跟书面语中都可使用。另外,在公文标题中,一般使用与。
八、的地得
在书面上,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则是补语的标志。
例如:
(1)这是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2)小李顺利地完成了调研工作。
(3)小王的这篇演讲稿文采斐然,写得非常好。区分的时候,只要记住,一般地的后面跟的都是动词,而的的后面一般接名词,得后面一般接副词(表示程度的)。
写作中常见的易混淆的词
平时写作中一定要注意那些音似或形似的词,有些词可以通用,有些词的意义截然不同。
写作中遇到这些词,请一定要留意,例如:树立与竖立、其他与其它、截止与截至、考查和考察、治服与制服、权利和权力、年轻与青年、申明与声明、交代与交待,等等。
九、树立与竖立
树立是建立的意思,多指抽象的东西。例如,树立榜样。
竖立多指具体的东西。例如,竖立纪念碑。
十、其他与其它
其他:此外、另外的、额外的;
其它:也做另外的等意思,但一般指事情;
在书面写作中,一般要求统一使用其他。(如果分不太清楚,那么全用其他 一般就不会用错啦)
十一、截止与截至
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进行,一般用于时间之后。截止含有停止的意思,截止后不能带时间宾语,不能说截止昨天或者截止某月某日
例如:5月15日截止;报名截止日期为5月15日。
截至:停止于某期限,但是并未结束,后面仍继续。截至中的至是到的意思,强调的是到某个时间,后面还可根据统计的需要再延长时间。截至后面必须带时间宾语。
另外,截止到相当于截至。
例如:截至昨天、截至5月15日、截止到5月15日。
十二、考查和考察
考查:有标准的考校查验。例如,考查成绩。
考察:实地观察调查。例如,考察调研。
十三、治服与制服
治服:治理、整治使之服从。
例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横下一条心,带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终使黄沙变绿洲。
制服:强力压服。例如:警察和群众一起制服了匪徒。
十四、权利和权力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例如:公民的基本权利。
权力: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的力量。例如:行使权力。
十五、申明和声明
申明:郑重地告知或者说明。如,申明原因。
声明:公开表态或说明;声明的文告。如:发表声明。
十六、交代与交待
在一般文章中,二者可通用。但在公文中,如果表达交接工作、嘱咐、说明等,建议用交代。正式的公文写作中,一般不用交待。
例如:张某如实交代了违纪事实。
十七、含义与涵义
含义:所包含的意义;暗示,示意;涵义。
涵义:所包含的意义。
含义与涵义属于异形词(意思、读音相同,但写法不同)。但就通用的用法而言,一般是含义。这两词在使用中可以互换。
在正式的书面写作中,用字用词切记不要想当然、望文生义,一定要先了解字词的正确含义,然后规范使用。
上面的这17组易混淆的字词,你曾用错多少?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您的经验。
来源:人民论坛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传媒茶话会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