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听到不少家长和老师都在谈论今年的NOC大赛。说起这个竞赛,我之前虽然是有所耳闻,但并不是特别关注。因为我一直都只是看到外省的学校或机构提及这个比赛,在浙江省这个比赛始终没有多少人参与。
不过出于好奇我还是搜了搜,发现今年7月初教育部公布的2020-2021年度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里,出现了这个竞赛。既然这是教育部批文的白(bu)名(shou)单(fei)里的比赛,最近很多人又在拿这个白名单说事,今年就不妨仔细地看看这个比赛的内容吧。
这个竞赛的全称叫做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算上本年度已经连续举办了18届,且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进入教育部公示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竞赛活动。据教育部的说法,这是一项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广大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普及、引领科技创新的素质教育实践平台。
于是带着好奇与期盼,我点击进入了NOC大赛的官方网站,详细查看了本年度的比赛详情。不过很快,我就产生了很多疑问。
第一个疑问:关于比赛规则
今年的NOC大赛项目分为三类:创意编程类、创新创意类、智能竞技类。但是让我觉得比较奇怪的一点是,这些项目的比赛规则中,大多都表明了参赛者需要使用什么器材,使用什么软件程序,甚至有些比赛项目还直接关联到了某些知名的品牌。
这点在创意编程类的几个比赛项目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项目的名字中,非常直接地一系列知名的编程品牌。剩下的一个软件创意编程看起来倒是挺开放的,结果我点击它的报名通道,进去之居然出现的是小猴编程,而这恰恰是学某思旗下的品牌。
此外,在其他比赛项目中,还明确规定了参赛者必须使用的编程软件。例如在智能环保机器人项目中,要求所有参赛选手使用慧编程mBlock编程软件进行编程。
出于好奇,我想看看NOC比赛很久以前的规则是怎样的。结果我在网上查到了第九届NOC大赛的比赛说明。其中,机器人场地越野项目也明文规定了,参赛选手必须使用名为俊原robo-edu2的编程系统,而且详细说明了参赛的电脑配置,和今年的比赛规则如出一辙。
可能你会问,这看起来没有什么奇怪的啊?规定好比赛所需要的器材和设备,应该是有利于比赛顺利进行的啊?
可如果让你再看看第九届的其他项目的比赛规则,可能你就会明白了。当年的比赛规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竞赛时使用的器材或者教具,也没有针对不同年级组的孩子设置不同的竞赛要求,总体而言是较为灵活开放的。
例如在发明创新这一项目中,指出作品范围包括信息技术发明创新、智能机器人创新设计、教学仪器创新设计等等,并未对操作工具、电脑系统等方面做出硬性规定。
那为什么现在这个比赛会变成这样?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竞赛规则最终基本都殊途同归,指向了那么几个品牌,例如编程猫、慧编程、小猴编程等等。这不禁让人好奇,这到底是一个厂商及品牌赛,还是一个旨在培养孩子们创新精神的公正比赛?
产生这个疑问也并不是我上纲上线,毕竟此前不少比赛都被曝光出来,有些人既做裁判又做选手,为了拿用户名单不断营销骚扰的事情。而且本届比赛反复地cue这几个编程品牌,是不是算在变相收集学员名单信息呢?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举办这个比赛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样用各种规则和手段限制参赛者手脚的比赛,真的符合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的原有宗旨吗?
第二个疑问:关于主办方的性质
于是我顺着这个疑问,搜索了一下这个竞赛的主办单位: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但看完主办单位的介绍后,我很快就产生了第二个疑问,这个组织和青少年比赛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可以看到,城乡统筹发展中心的主要工作重心是放在城乡的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和这种青少年创新与实践大赛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
甚至可以说的更直接一些,对于城乡统筹发展中心来说,举办这样的比赛根本就不在其职责范围之内。这就不能不让人更加怀疑举办这届比赛的真实目的。
要知道,这个比赛最早是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发明协会主办的。为什么发展到了今天,就变成了由城乡统筹中心主办呢?
虽然,我们不能仅仅通过这种逻辑不合理的地方就全盘否认这个比赛,但是如果真的如这个比赛的出发点所说,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素质教育的需求,倡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为什么不能选择一个专门负责青少年赛事的主办方呢?又为什么不能让参赛的孩子们放开手脚,凭借自己拥有的设备和技术来争取比赛的胜利呢?
第三个疑问:关于获奖的主要集中在哪个省份
那么,这个比赛的结果一般都是什么样的呢?我随后又去官网上翻看了过去几年的获奖结果,果不其然,我又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在2018年,也就是第十六届中小学NOC活动中,获奖的学生所处的地域非常集中,大部分集中在山东、湖北、东三省等地区。这又是怎么回事?是这几个地区参赛的学生很多,还是因为决赛的地点是设置在这几个省份的?
仔细想想似乎都不是。因为这个比赛的报名范围非常广,只要是在教育部备案被认可的学校,在读的学生都是可以报名的。那么为什么这样的一个全国性的青少年竞赛,最终的获奖人员居然全部都集中在某几个地区,甚至我都没有看到几个沿海城市的名字。难道说,杭州、上海这些地方的孩子,都看不到这个比赛的信息,或者没有时间参加这个比赛吗?
于是我在官网上搜索了这个比赛的地方组委会,发现各省份的地方组委会还是差别很大的,比如前面的几个获奖大省,地方组委会都是省会或者重要城市的体制内单位。但是我看了下浙江的,地方组委会只有德清,就是湖州下面的一个县级市。
话说回来,既然这些组委会都属于各省份的事业单位,而这个比赛今年又再次被划入教育部的白名单,这就不免让我产生这样的联想:教育部批文——挂靠事业单位举办比赛——器材、教具厂商卖产品给学校,同时进入这些比赛设置项目——学校学生使用指定器材、教具参赛。最后,NOC大赛就被冠于这是有含金量的有批文的比赛!
以上都是我看完NOC大赛详情的想法。至少从几个获奖大省和区域组委会的实力等信息来看,这几年的NOC大赛确实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当然,总的来说NOC大赛还是个历史悠久的竞赛,还是值得学校组织参加的,毕竟花了学校预算买了不少教具,也得展示下学习的效果。
当然不光NOC,也有不少科技类竞赛,也有指定器材专项赛,只是对外公布的时候,比赛项目名称会直接说明。为何NOC在每个项目名称上都看不出来,要仔细看规则才发现暗藏线索,这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对于NOC这个比赛我毕竟关注的不太多,如果本文有失偏颇还望见谅,也欢迎更了解的朋友前来交流。
我是耐撕baba,更多STEAM相关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耐撕BaBa ,欢迎私信或留言与我交流想法。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