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食品级ps塑料意思(食品级ps塑料是什么)

抒情君 9

日常生活中塑料无处不见

早餐用塑料袋装热包子

午餐用透明塑料盒子装外卖

下午茶用塑料杯子装奶茶

用完我们随手就扔掉了

但有没有想过

可能我们每天都在吃塑料?

世界自然基金会2019年发布报告

人均每周约摄入5克塑料

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

这种被摄入体内的塑料主要是微塑料

塑料进入人体

听着就很不妙

微塑料是什么?

它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

微塑料一般是指粒径<5毫米的塑料纤维。注意了,是单位毫米,不是微米纳米。

微塑料的主要来源有两种: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

初生微塑料设计生产出来<5毫米的塑料,如牙膏中的塑料微珠。

次生微塑料:大块的塑料废弃物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分裂或降解形成的微小颗粒。简单说就是,大家用的塑料制品,自然分解后,成了微塑料。

目前已知的最小微塑料,粒径在1微米以下,小到可以穿过细胞膜!让你,实打实地和塑料融为一体。

现在,叫外卖和喝瓶装水几乎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情。而这些一次性餐盒、塑料瓶子、塑料包装,不仅仅包装着食物,还有满满的微塑料。

有一项美国的研究在9个不同国家的19个地点,购买了11个品牌的瓶装水,结果发现93%的瓶装水中都检测出了塑料微粒的污染,并且污染水平是自来水中的2倍

瓶装水中的塑料微粒

并且,这些塑料制品在食品中释放的不仅仅只有微塑料,还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有研究团队在2022年发现,一个全新的塑料水瓶会迁移近500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到水中,其中就包含了许多种增塑剂、漂白剂。

所以你妈不让你吃外卖,真的很有先见之明。

更可怕的是,我们平时吃的蔬菜、海鲜也不能幸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2019年,就对比过6种叶菜在水培条件下对于塑化剂的吸收累积情况。研究发现,微塑料会在蔬菜根部累积

而在自然环境中,这些塑化剂一般是废弃的塑料薄膜、玩具、个人护理用品释放出来的。

同样的,海洋中的各类生物,都会在摄入营养的过程中将微塑料当作吞食,继而在身体中蓄积。当我们在食用这些海洋生物时,就会间接将这些塑料颗粒转移到自己的体内。

如果你觉得

既然微塑料这么常见

好像也没啥危害啊?何必在意

那就错了

实际上它就像PM2.5一样

对人的影响是温水煮青蛙式的

往往在我们忽视的时候

对健康造成影响

1. 消化道损伤

微塑料会对生物的消化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体内酶的活性。

2. 引起炎症反应

微塑料已经在实验室中被证明可以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

3. 破坏免疫系统

4. 扰乱内分泌系统

塑料中所含的一些化学物质会扰乱人体内分泌系统,甚至与癌症、糖尿病、生殖障碍等疾病有关,还会造成胎儿及儿童神经系统损伤。

这样看来,微塑料也有不能小觑的危害,那是不是塑料制品都不能用了?

也不完全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科副主任医师张雁林表示,微塑料不在毒物名单目录里面。我们接触到的微塑料如果是长期累积且量比较大才可能会有不良反应。如果它在一定范围内,是相对安全的。

1. 学会分辨塑料制品种类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常用于矿泉水瓶、饮料瓶。这种材料不耐高温,加热易释放出大量微塑料及其它有害的物质。

LDPE(低密度聚乙烯)

常见于保鲜膜、塑料袋。温度超过110°℃时会熔化、分解。所以食物在放进微波炉加热之前应取下保鲜膜。

PP(聚丙烯)

常用于外卖餐盒、奶瓶。这种材质是食品级的,耐热性、耐腐蚀性强。

PS(聚苯乙烯)

用于一次性泡沫饭盒。不耐高温和酸碱性强的物质,所以不能把一次性快餐盒放进微波炉中加热。

PC(聚碳酸酯)

常用来制造水壶、少部分奶瓶。超市用作赠品的太空杯、运动水杯很多都是用这类塑料材质制作的。此类塑料容器可能会残留有毒的双酚A,温度越高,双酚A释放得越多、越快。因此不能用PC瓶装热水。

2.用其它材质的容器代替塑料制品

比如水杯可以改用玻璃杯。

来源:科普中国、生命时报、健康时报、39健康网

编辑:珠海市场监管团队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我们将24小时内进行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