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哪类传染病防治

抒情君 16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多地蔓延,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防控疫情,人人有责成为每位公民的责任与共识。这里所说的法,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隐瞒接触史致使多人被传染,不配合隔离治疗,无故不参加核酸检测等情况将被追责。随着多起妨害疫情防控案件的发生,《传染病防治法》从幕后走进台前,引起大众广泛关注。面对新冠肺炎,你对《传染病防治法》了解多少?面对传染病,又该如何利用法律工具保护自己、共抗疫情?人人了解《传染病防治法》,有助于筑牢全民参与疫情防控的屏障。

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一类?

《传染病防治法》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而制定的。此法规定,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其中列入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甲类传染病有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有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丙类传染病有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之所以将新冠肺炎未规定为甲类传染病,系因其并未达到鼠疫、霍乱两种疾病的高致死率,但因其具备人际传播、无特效药、危害较大等特征,故应按照甲类防控措施,保证其在可控范围内。

公民在疫情防控中应当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

拒绝佩戴口罩、无故缺席核酸检测违法吗?小区封闭管理、村镇实行禁行管理合法吗?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第十六条规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在疫情防控中,如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应该怎么办?

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对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治疗的病人、疑似病人,《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且第七十七条规定,任何个人违反相关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第二十七条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对妨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不服从、不配合或者拒绝执行有关政府决定、命令或者措施等行为,《刑法》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引起新冠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按《刑法》第三百三十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当下,西安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外防输入仍然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守护。疾控专家提醒广大市民朋友,科学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回家勤洗手、与他人接触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这是基础的防疫工作。当需要与人密切交流或者接触时,如果发现接触对象可能是14天内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域人员,最好先保持一段距离,及时劝导其进行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排除风险。疫情防控要从我做起,全民积极参与,西安才会更安全。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江黎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