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双方伤亡情况

抒情君 44

只要旅顺继续掌握在俄国手中,它的舰队就随时可威胁在"南满"登陆的日军的海上交通线。不占领旅顺,日军无法在东北进行大规模的地面作战。(图为:第三次总进攻期间,日本从国内调来第七师团负责攻打203高地,图为第七师团第二辎重监视队于大连登陆。)

因此,在将近1个月的时间内,日方积极准备对旅顺的第2次进攻,专门编组了执行这项任务的第3军(第2军已奉命北上),任命乃木希典为军长。此人甲午战争时担任旅长,曾一举攻克旅顺。第3军所配备的火炮大部分是攻城炮。(图为:第三次总进攻期间,在南山坡山准备进攻的日本士兵。)

1904年8月7日,日军发动进攻。首次攻占要塞外围前沿制高点--大孤山和小孤山。日军以12个营对俄军3个营。双方为争夺这两个战术要点激战了4天。最后高地落入日军之手。(图为:日俄战争中的日军敢死队。)

1904年8月10日,俄国舰队奉阿列克塞耶夫之命,试图突破封锁,开往海参崴。但由于威特赫夫特准备不周,指挥失当,与日舰队遭遇,当场战死,其余舰只被迫缩回基地;部分舰只逃到中立国港口,被解除武装(日俄黄海海战)。(图为:日军占领203高地后,从南峰远望旅顺港。)

1904年8月12日,俄海参崴分舰队在蔚山海战中被日军上村彦之丞的第二舰队摧毁,1904年8月19日,日军对要塞发动首次强攻,昼夜突击,双方激战到8月24日。(图为:日军占领203高地后,将炮兵观测所设在南峰,引导炮兵轰击旅顺港。)

日军夺占了一些前沿工事,但伤亡约2万人(占总兵力1/3),士气低落,自伤者大有其人。俄军也伤亡3500人。至此,日军放弃了迅速攻占旅顺的打算,改取长围久困之计。(图为:日军占领203高地后,观测绘制的旅顺港内舰船位置图。)

日方鉴于自己兵力不足,而俄国增援部队源源开到远东,战争旷日持久对己不利。唯一出路是把困在旅顺的第3军解脱出来。(图为:1904年俄国旅顺陆防司令康特拉琴科少将观察鸡冠山北堡垒被日军炮火击中身亡。)

同时,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正在东调途中,一旦与远东舰队会合,实力将超过日本舰队。因此,日本统帅部利用沙河会战后俄军按兵不动之机,将全部后备力量投入对旅顺的攻击,力争尽快夺取旅顺。(图为:第三次总进攻期间,日军爆破俄军东鸡冠山北堡垒胸墙。)

早在1904年8月日军首次强攻旅顺受挫之后,就加强了第3军的兵力,运来11英寸口径的攻城炮(该种11英寸的榴弹炮射程达到1万码,炮弹重达550磅,飞行中发出特殊的轰鸣,而被别称为"火车弹" ),在旅顺外围构筑了炮兵阵地和平行壕,对俄军的防御工事步步进逼。(图为:1904年12月18日,日军攻占东鸡冠山北堡垒。)

1904年9月19日,日军发动第2次强攻,迨至1904年10月30日,发起了第3次强攻,但仍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大山岩命令乃木希典交出指挥权。暂时由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指挥,儿玉对炮兵的运用远远强于乃木,经过调整部署后,一天就攻克了203高地。(图为:1905年一月一日,被日军占领后的望台炮台。)

高地的陷落,基本上决定了旅顺战局的命运。日军在高地上建立观察哨,校正炮兵射击,以海岸防卫用的28cm大口径榴弹炮轰击俄国舰队。(图为:俄军投降后,乃木希典和斯特塞尔在旅顺水师营会见,并于院内枣树下合影。)

1904年12月15日,被俄国人称为旅顺俄军防御"灵魂"的康得拉钦科将军毙命。1月2日俄方正式签订投降文书。此时俄军尚有官兵3.24万名,火炮610门,炮弹20.3万发。整个旅顺战役过程中,俄军损失4.4万余人,日军损失约6万人。(图为:1905年一月十三日,日本第三军举行入城仪式,图为日本第三军骑兵部队举行入城仪式。)

旅顺争夺战是日俄战争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只要旅顺牵制着大量日军,只要旅顺口的俄国舰队还存在,日军就无法决定战争的结局。如果俄国欧洲地区的舰队东调,还可能改变海上形势,并切断日军海上补给线。因此日军不惜重大代价攻取旅顺,归根到底是解决日俄战争的根本问题--制海权。(图为:日本第三军司令官乃木希典及其幕僚等庆祝胜利。)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