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最新消息全球

抒情君 8

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病毒,感染后会引起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肺部炎症,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通常发生在容易感冒的人、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身上。

感染后,该疾病也可发生在儿童和婴儿身上,目前已经确认是人传人,传染源是被感染的患者。

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飞沫和呼出的气体,将密切接触的人直接吸入呼吸道造成感染。

一般情况下,新冠肺炎感染后不会立即出现症状,会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为1~14天甚至更长,患者会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流鼻涕、咽痛、鼻塞、味觉和嗅觉减退、肌肉疼痛等症状。

今冬全球新冠疫情走势如何?吴尊友做出研判,建议来了解一下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可能有三种情景:

第一种情况:

疫情在当前形势下继续好转,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不太可能在今年冬天结束,但新冠肺炎的病例和死亡人数将继续下降。

第二种情况:

或者保持目前疫情的小波动,即新冠肺炎今冬的病例数在每周3-5万例之间波动,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数在每周1-2万例之间波动。

第三种情况:

第三种情景是今年冬天全球将出现第六波新冠肺炎疫情,这种场景的可能性比较大,概率超过50%。

判断依据有3个:

一是当前的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处于高位水平流行;

二是入冬后,即使没有新的突变株出现,仅仅是人员的聚集和流动,再加上冬季的环境,就足以将目前的疫情数推向新一波疫情;

三是根据近三年的病毒变异情况,不排除出现新变异毒株的可能。

为何新冠病毒如此难以消除?

其一:新冠病毒以动态的形式存在

科学家和医学研究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传播和变异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几乎可以肯定人类与新冠肺炎共存,因为新冠肺炎的宿主传播和变异都是病毒存在的动态过程。

正因为它是以动态的形式存在,所以会造成很大的预防、抵抗和控制难度。

其二: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是非常强的,可以经过呼吸道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还会经过气溶胶传播的,同时可以经过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

和患者面对面说话或者握手,接吻都有传播的,可能同在一部电梯或者一个独立的环境中,也有可能被传染的。

预防新冠状病毒感染,首先要远离人流量大的地方,不要接触患病的患者,同时要进行全程佩戴口罩,饭前便后要洗手,做到室内空气消毒。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提高自身免疫力。

其三:新冠病毒的高度变异性

导致新冠病毒表现出基因变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首先是由于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RNA病毒在复制RNA链时表现出错误的几率要远远高于DNA病毒和细胞,这种情况下会使得新冠病毒表现出基因变异的可能。

此外是新冠病毒为了更适于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因此会产生一定基因变异的可能性。

其四:抵御病毒的中和抗体的不持久性

目前自然感染后或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维持时间很短,抗体半衰期约为3个月,即3个月后,中和抗体水平仅为初始水平的一半,因此,即使接种疫苗后,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也往往较低。

而对于穿透力强的奥密克戎毒株,可能会导致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增加,这也是新冠病毒无法根除的真实原因。

就像没有办法消除流感一样,因为人一旦感染流感,也会产生抗体,但抗体维持时间一般在一个月左右,所以,一次流感之后,下个月,可能会再次引发流感,可见,中和抗体的持久性对预防和抵抗病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疫情,我们该如何防控?

戴口罩

外出要随身携带口罩,在与人近距离接触、到公共场所、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医院等特殊场所都应佩戴口罩。

保持社交距离

在与人交往或排队进入人员密集场所时,要保持一米线社交距离,不扎堆、不拥挤,文明排队。

勤洗手

接触公共物品、饭前便后或到公共场所后,要及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减少用手触摸口、眼、鼻等易感部位。

讲究公共卫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