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达一生为人谨慎,他骁勇有谋,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不朽的功勋。,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公元1385年,徐达病逝,朱元璋亲至徐府参加葬礼,并下诏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在钟山之阴。
朱元璋还亲自为徐达撰写神道碑文,又允许其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
后世公认徐达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然而,关于徐达的死,民间野史却流传着很多离奇的典故。
流传最广的就是那则因为一只烧鹅引发的血案。
从洪武元年到洪武十七年,徐达数次出征讨伐北元。
多年征战给这位明朝大将留下众多伤病,特别是人到晚年,身上的伤病也开始反噬身体。
1384年正月,徐达最后一次出镇北平,帮自己的乖女婿小棣棣震慑北方。
正是这次出差,让徐达得了背疽,远在南京城的朱元璋听说自己的亲家生病了,立刻把他接回了南京。
于是乎,江湖野史中说了,背疽这个病非常严重,而且必须忌口,酒肉不能沾,沾了就死。
杀功臣停不下来的朱重八得知了这个消息,微微一笑,命人给徐达送去了他的最爱烧鹅,还有一壶“82年”老酒。
徐达看着宫里赏赐的东西,心都碎了,好你个朱重八,小时候谁和你一起撒尿活泥巴玩,你现在卸磨杀驴,随即哇哇大哭。
君命不可违,徐达为了家人明知必死还是烧鹅就酒,吃完等死。
果然,到了第二天徐达一命呜呼。
于是就有了“烧鹅说”这个江湖传闻,就连现代影视剧演到徐达之死也少不了烧鹅这盘菜。
这条野史之所以被广为流传,主要是非常符合朱元璋晚年对功臣的大清洗。
这老朱为了孙子确实杀上头了,不管你有没有反心,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徐达的死也被认为是朱元璋为了让孙子能够坐稳大明江山,才不够多年情谊,痛下杀手的。
那么徐达之死,真的是朱重八卸磨杀驴,利用了一只烧鹅引发的血案吗?
首先我们先来看“烧鹅说”这条野史的出处。
首先是和唐伯虎同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徐祯卿写的一本书,名为《翦胜野闻》。
还有一本是嘉靖年间的十八线不入流小官王文禄写的《龙兴慈记》。
这两本书中都记载有徐达死于吃烧鹅。
徐祯卿死于1511年,年仅33岁。
王文禄则生于1532年,因此这位老兄八成是看了四大才子的著作。
再来说说这两本书。
为了避嫌,明朝人对这两本书的看法就不做参考了。
在清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写道:“《翦胜野闻》书中所纪,亦往往不经。”
意思就是,这本书里的内容并不可靠。
而《龙兴慈记》这本书,信息来源主要是王文禄母亲的口述,而他母亲则是从她爷爷的口中听来的。
这相当于村头老大娘听祖辈讲了个故事,嗑着瓜子讲给自己的广场舞队友听。
王文禄也是个天才,晓得内容越是八卦越是离谱,流量就越大,传播效果越好,说不得就名垂青史了。
你看,500年后还有人知道他写了个八卦呢。
所以,这两本书的可信度,要大打折扣。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清朝学者赵翼反正是不信的,直接说这两本书是“无稽之谈”。
那么朱元璋究竟有没有想杀徐达?
徐达是1385年去世的,而五年前则是载入史册的胡惟庸案爆发的时候。
在那场明初大案中,老朱真是杀疯了,前后3万余人被诛。
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也是在案发10年后,以胡惟庸党被追究责任,全家七十余人被处死。
如果朱元璋真的想杀了徐达,在这场大案中随便找个由头牵连一下徐达,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朱元璋并没有这样做,至少在胡惟庸案上,他没有采取这个策略。
那朱元璋为什么没有在胡惟庸案中杀徐达呢?
想想胡惟庸和李善长为什么挂了,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势力不断膨胀,甚至有点不把老朱放在眼里。
再想想徐达死后的蓝玉案,嚣张跋扈、居功自傲的蓝玉膨胀的都要起飞了。
这些毛病徐达通通没有。
这主要和徐达自身的谨小慎微、懂得分寸有关。
徐达一生唯老朱之命是从。
尽管是一块穿开裆裤长大的发小;
尽管是一起从无到有打下了江山;
尽管是拜把子兄弟;
尽管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徐达不贪功、不膨胀、不恋权,懂得上下尊卑,在朱元璋面前永远表现得恭敬有加、不多言、不僭越。
身为明朝军队的扛把子,每次得胜归来徐达第一时间做的不是请功,而是上交兵权,以安帝心。
徐达这样一个深谙君臣之道的人,朱元璋没有杀他的理由。
况且徐达死后,徐达的儿子不但世袭爵位,还颇受老朱器重。
要知道其他功臣,老朱一杀杀一窝。
除非老朱真的是杀魔怔了,否则找不出必杀徐达的理由。
因此,徐达极有可能仅仅是因病而死。
至于烧鹅,临死前还不能过过嘴瘾了?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