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说起泡菜,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韩式饭店里面的那些咸辣红火的腌白菜。其实,泡菜的工艺在我国3000年前就以葅(zū)的形式出现了。国外的健康食物爱好者把泡菜推崇为健康的天然益生菌来源。但是,我们不禁要问,泡菜泡那么久,真的健康吗?真的不会累积有害物质吗?
提起泡菜,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韩国的传统发酵食品,但其实泡菜的工艺,以及作为泡菜原料的大白菜最早都是从我国传入的。需要承认的是,在泡菜传入韩国后,期间经过不断的改良,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所以称为韩式泡菜,以区别于其它地区的泡菜。泡菜因为其做法简单,味道特别,深受人们的喜爱。正宗的韩国泡菜通常是拿大白菜作为原料,经过盐浸、清洗、沥干、添加辅料和发酵等步骤而制成成品。不过,一般来说,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卷心菜、红萝卜、黄瓜、大蒜,都有做成泡菜的潜质。
制作工艺[1]
泡菜的制作过程其实很简单,这也成为了它能够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具体流程如上图所示,以大白菜为例,首先把大白菜洗干净后,切好并用盐浸泡(可隔夜),这样可以使大白菜较硬的茎软化。之后再次洗干净,并把水完全沥干,目的是为了防止清洗过程中的水中残留的微生物污染。然后,在其中添加各种辅料,如蒜、萝卜丝、生姜等。
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个常见的辅料表(以大白菜为100%):13%小萝卜丝、3.5%红辣椒粉、1.4%大蒜、0.6%生姜、2.2%发酵鳀鱼汁、1.0%糖、2%绿洋葱以及最终盐分含量约2.5% [1]。
把辅料和大白菜混合均匀后,室温(最好是低温)发酵,不同的发酵温度对口感和味道都有影响。发酵后,就成了泡菜成品了。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来调节辅料以及发酵时间的长短,值得注意的是,添加进去的原料最好都经过洗净,水要经过煮沸冷却,罐子经过高温消毒,以确保整个过程避免微生物污染。
营养成分
纵观整个泡菜的制作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泡菜的热量是非常低的(约18kg/100g)[1]。因为添加了各种蔬菜作为辅料,泡菜中钙、铁、磷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单从常规的制作工艺来看,由于一直在较低温的环境中制备,所以,蔬菜中的C和B族维生素不会受到破坏,因此,泡菜中也含有较高的维生素。不过,因为每个商家的制作工艺有差别,所以结果会导致维生素这一项的差别很大(见下图),有的产品维生素C的量每份可达到每天所需值的25%,有的产品却一点维生素C都不剩了。所以,大家购买前需要认真看一下营养成分表。
此外,泡菜约含乳酸菌107–109CFU/g。这里的乳酸菌一般被认为是对肠道有益的益生菌种。如果跟活菌型酸奶比较的话,一般的活菌型酸奶中含活菌的最低要求是106CFU/g,而泡菜的活菌量是这个标准的10倍以上,所以泡菜中的乳酸菌含量很丰富。
市面上很多宣传泡菜有很多神奇的功效,比如,抗氧化、抗癌、减肥等等。这些功能是否存在有待实验证实。理论上来说,泡菜中的蔬菜原料含有的一些植物化学素,如叶绿素、酚类、吲哚类、硫苷、植物甾醇等等[2],这些都有可能有助于抗氧化和抗癌。泡菜中大量的乳酸菌,也有可能帮助改善肠道菌群,帮助免疫和能量代谢。
泡菜功效
初步证据
在改善血脂方面,Hwang[3]和Kwon[4]等人以兔子和大鼠为实验模型,发现泡菜提取液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称坏胆固醇)、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HDL,俗称好胆固醇)。此外,泡菜中的红辣椒粉中的辣椒素能够刺激脊髓神经,激活肾上腺素分泌儿茶酚胺从而造成体重减轻的现象。Choi[5]发现,给高脂小鼠喂养泡菜能够明显减轻其体重,其程度比辣椒粉单独更有效。在抗癌方面,以白血病HL-60细胞[6]和小鼠[7]为模型,泡菜可以促进HL-60细胞凋亡以及减轻小鼠身上肿瘤的大小。
细胞和动物实验的模型和人体相比,较为简单,而且动物的饮食结构非常单一,上升到庞大的人体代谢系统中来看,这些模型的说服力并不强。但是,除了细胞和动物实验以外,为了把泡菜发扬光大,韩国一些大学和机构也做过一些人体实验。Kim等人[8]以22位超重或肥胖的病人为模型,分成了两组分别让他们食用新鲜的和发酵的泡菜,结果表明,两组病人的体重、身体重量指数以及体脂得到了改善,食用发酵泡菜的那组更为明显。
Baek等人[9]以肥胖的女中学生为样本,分成了三组,分别是有氧运动组,吃泡菜组,以及吃泡菜和运动组,结果发现运动加上吃泡菜的减肥效果以及改善一些指标(如BMI、体重、各项体脂含量等)方面更显著。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种想要干了这碗泡菜的感觉呢?其实,这些实验的结果很诱人,没错,但是他们都不是大样本数据,也就是说,在这些人体实验上面有效果,但是,放到其他人身上不一定有效果了。人群、地域、饮食习惯与基因上的差异性都可能让结果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到底每天吃多少泡菜才有效,也是个难以证实的问题。
争议 - 亚硝酸盐&盐?
蔬菜是一种富集硝酸盐的食物,人们摄入的硝酸盐中80%以上来自蔬菜,但是硝酸盐本身并没有问题,并且被证明对心血管有益。但是,正是因为蔬菜在储存过程中,硝酸还原酶会把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以及在腌制过程中,微生物也能进行这种转化。亚硝酸盐已被列为2A类致癌物。2A的级别指的是在动物试验中被明确证明致癌,人体实验的结果尚未明确,但是,致癌风险仍然很高。腌制的泡菜的亚硝酸盐的含量根据腌制时间的长短而不一样,通常,在腌制的2、3天至10几天内,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升至高峰,如果选择在这个时候食用泡菜是不明智的。但是,再过一段时间后(3周后),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下降,这个时候才是在安全食用的范围内。此外,泡菜本身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如果乳酸菌的纯度很高,它们本身是不产生亚硝酸盐的,只有被杂菌污染后,会增加这类风险,所以,自制泡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问题。
除了亚硝酸盐这个争议点外,摄入泡菜太多也容易造成盐超标的风险。有数据表明,泡菜成为了韩国人日均摄入盐含量的16-28%。大量摄入盐会增加胃癌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在购买泡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盐含量。
怎么吃?
综合上面叙述的食用泡菜的各种利弊,我们应该怎样吃才能更健康呢?
自制泡菜时,选用新鲜食材和纯的菌种发酵。注意把泡菜沥干,所有装泡菜的器皿进行高温消毒,以避免杂菌污染。注意盐分不宜过高,控制在2.5%-3%以内。注意腌制时间,建议超过2-3周后食用,以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购买泡菜时,注意看营养标签(特别是盐含量、维生素等含量),以及是否含QS标志以保证质量安全。
■■
极养视点
泡菜是一种低热量,高纤维,含有各种植物化学素,维生素和益生菌的食物。泡菜的植物化学素可能是它帮助改善血脂,甚至抑制肿瘤的原因。食用泡菜在一些小样本、短期的临床实验中被证实能帮助控制体重。但是还未能证实长期食用泡菜的好处以及确定需要吃多少才有用。新做的泡菜含致癌物亚硝酸盐比较高,但是放置几个星期后亚硝酸盐会减少,可以安全食用。但是泡菜很多都含盐超标,因此要多吃的话,还是自己腌制减盐泡菜比较放心。
撰写|Ana ZhangMS
校稿|HaoranPHD 编审|XinyinPHD, RD
设计|Fay
声明:本文由《极养®视界》(JiYang_Vision)首次发布,如需转载需事先取得本平台书面授权,并必须标明文章转载出处;文章版权归《极养®视界》所有,未经授权,任何个人/机构不得擅自刊登或在其他媒体上转载全部或部分文章内容。
参考文献
[1] Park K Y, Jeong J K, Lee Y E, et al. Health benefits of kimchi (Korean fermented vegetables) as a probiotic food[J].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 2014, 17(1): 6-20.
[2] Park KY, Kim BK: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vegetable fermen- tation. In: Lactic Acid Bacteria. (Lahtnen S, Ouwehand AC, Salminen S, von Wright A, eds.) CRC Press, Boca Raton, FL, USA, 2012, pp. 187–211.
[3] Hwang JW, Song YO: The effects of solvent fractions of kimchi on plasma lipid concentration of rabbit-fed high-cholesterol diet. J Korean Soc Food SciNutr 2000, 29: 204–210.
[4] Kwon MJ, Song YO, Song YS: Effects of kimchi on tissue and fecal lipid composition and apoprotein and thyroxine levels in rats. J Korean Soc Food SciNutr 1997, 26: 507–513.
[5] Choi SM: Antiobesity and anticancer effects of red pepper powder and kimchi [PhD Thesis].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Busan, Korea, 2001.
[6] Cho EJ: Standardization and cancer chemopreventive activities of Chinese cabbage kimchi [PhD thesis]. Pusan National Uni- versity, Busan, Korea, 1999.
[7] Hur YM, Kim SH, Choi YW, Park KY: Inhibition of tumor formation and changes in hepatic enzyme activities by kimchi extracts in sarcoma 180 cell transplanted mice. J Food SciNutr 2000, 5: 48–53.
[8] Kim EK, An SY, Lee MS, Kim TH, Lee HK, Hwang WS, Choe SJ, Kim TY, Han SJ, Kim HJ, Kim DJ, Lee KW: Fermented kimchi reduced body weight and improves metabolic parameter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patients. Nutr Res 2012, 31: 436–443.
[9] Baek YH, Kwak JR, Kim SJ, Han SS, Song YO: Effects of kimchi supplementation and/or exercise training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plasma lipids in obese middle school girls. J Korean Soc Food SciNutr 2001,30: 906–912.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