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心塞解释(网络用语心塞什么意思)

抒情君 16

作 者

新疆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巴燕 科员

心塞:网络流行词,是心肌梗塞的简称。

血管堵塞发生在心血管会造成心肌缺血和坏死,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到底是谁让我们心塞了?

人体内的胆固醇不能在血液中分解,而必须通过脂蛋白的形式运输到肝脏进行代谢。所谓脂蛋白,因为由脂类(血脂)和蛋白(运输血脂的蛋白)组成而得名,分为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肝合成后直接分泌到血液中。因为低密度脂蛋白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使血管失去弹性、造成血管狭窄,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被认为是一种坏胆固醇。如果心脏的冠状动脉形成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如果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如果脑动脉形成斑块,就是我们所说的脑动脉硬化,如果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就会发生脑梗死(脑中风);身体其它部位的动脉也会发生类似的病变,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高密度脂蛋白(HDL)主要由肝和小肠合成,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它就像环卫工人一样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动脉血管清除并带到肝脏,通过肝脏将低密度脂蛋白这些坏分子分解并排出体外,俗称血管清道夫,因而是一种好胆固醇。所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维持在一定水平可以保护心血管防止发生心肌梗死和中风,而如果不能维持较高的水平就不能起到保护作用,造成垃圾围城效应。

了解了这些后,医院验血报告上的高冷数据是不是不再那么高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俗称的好胆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俗称的坏胆固醇,是不是so easy?

超市里许多标着0胆固醇的商品,它们似乎极力的想告诉你,没有胆固醇就没有伤害。

我忍不住要心疼一把胆固醇了,首先并非所有的胆固醇都是坏的,就像我们说的也有好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也有坏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如果身体里没有了胆固醇,你的身体会怎样?

首先我们身体的老大—大脑是不答应的!23%的胆固醇被运送到大脑,大脑细胞大多数由胆固醇构成的,不仅如此,胆固醇还能影响情绪,没有了胆固醇大脑是很生气的。

我们身体内的群众--细胞们也是不答应的,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关系到膜的通透性,还有助于细胞内物质代谢的酶促反应顺利进行,并且细胞膜包围在每一个细胞外,没有了胆固醇,细胞们可就要裸奔了。

肠胃是不答应的,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维生素D3和胆汁酸的原料。而胆汁酸的功能是乳化脂类,帮助脂类的消化和吸收,没有了胆汁肠胃就不能正常消化了。

人体的各种激素分泌都是受胆固醇的影响。掌管大局的激素们纷纷表示抗议。皮质醇说: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成各种肾上腺皮质激素,没有了他就没有了我们,我还怎么影响蛋白质、糖和脂类代谢呀。醛固酮说:就是嘛,那这样促进水和电解质在体内保留的工作交给谁呀。雌雄激素无奈的说:没有我们估计人类要迅速变丑了,我们要劝劝他们,不能没有胆固醇呀......

但是呀,还是有同学说胆固醇对别人再好,也架不住他对心血管的图谋不轨呀,你是不是认为你吃多了胆固醇,胆固醇都跑去血管里堵塞了呢?

完全不是这样的,食物中的胆固醇和血液中的胆固醇是两回事儿,虽然他们都是胆固醇,但食物中的胆固醇处于酯化状态,吸收率是非常低的,血液中大部分的胆固醇是靠肝脏合成的,而且身体能有强大的维稳能力,如果吃进去的胆固醇多了,肝脏就会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保证血胆固醇含量始终保持在正常水平,如果你的验血报告显示胆固醇偏高,并不能说明是你吃了太多胆固醇,可能是因为身体内的维稳状态功能出了问题。

相比起食物胆固醇,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取对血液胆固醇的影响更大。有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比较逆天,人体在代谢起来有些困难。有些细胞一看,新玩意,不认识!就撂摊子不管了!结果这种脂肪酸只好堆积起来形成脂肪,若堆积到血管里,就容易引起血栓、冠心病、血脂紊乱、高血压等等。还要一些比较有挑战精神的细胞,在遇到反式脂肪酸后选择死磕,结果生生把自己磕到紊乱——导致细胞癌变了。

所以说胆固醇高不是吃食物胆固醇吃出来的,而降低总胆固醇,也并非不吃食物胆固醇就能做到的。具体做法是以下几点:

第一,要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比起不吃胆固醇,控制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摄入更有效!其实人体代谢反式脂肪酸并非不能,只是慢了点,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每天不要超过1%。过量的糖和盐也是坏东西,要远离。

第二,要补充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带走过多的胆汁,从而降低总胆固醇,记住多吃水果蔬菜以及粗粮就可以了。

第三,要加强体能锻炼,锻炼能够加强基础代谢,代谢强了身体内的垃圾就少了。

体内的胆固醇并不都是吃进去的,控制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是关键。不过,也不能完全忽视食物胆固醇对于血清胆固醇的影响,如果自身的胆固醇偏高了,食物胆固醇的摄入还是需要控制。

(图片摘自互联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