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博士具体是什么意思(古代的博士是什么意思)

抒情君 7

文 | 方圆文史

说起博士,很多人都不陌生,都知道它是学历的一种,而且是高学历的代表,可以说,能考上博士的人其能力都非常强。按照现在的教育形式来说,在上完本科之后才能考硕士(专科毕业两年后也能考),而只有当硕士结束之后我们才能考博士,进行更高阶段的学习。

但你知道吗,博士这一产物,不仅在现代有,在中国古代也有,只不过所表示的含义不一样而已。

在古代,博士所代表的是一种学官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根据《战国策·赵策三》: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博士也。’此外,在《史记·循吏列传》中也有记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

根据上述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古代的博士为是一种官职,并非现代的学位上的称谓。在秦朝建立之后,承袭了战国时期的博士职官,几乎所有的诸子、诗赋、术数、方使皆设立有博士。到了秦始皇时期,其博士就有70人之多。这些人博古通今,主要充作帝王的政治顾问。

相对来说,秦朝及汉朝初年的时候,博士的职能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汉武帝建元五年的时候,便开始设置有五经博士,专门掌管经学传授。其实说白了就是担任教学工作,并且逐渐成为博士这一职位的主要职责。汉光武帝时期,设立有博士十四位,并逐渐恢复了今文经学的官学地位。到了东汉中叶的时候,经学转到民间的师儒手中。自此以后,博士制度虽然历代沿袭,但是其作用已经和以前大有不同。

到了晋代时期,便设置有国子博士,主要还是以传授经学为主。唐代时期,博士有太学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律学博士、书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为教授官。

明清两代时期,基本沿袭了前代的博士职官,但是相较以前则略有不同。除了设立有中央上的博士以外,在地方各府州县也设有博士为学官,也称为府博士、郡博士、州博士、县博士。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总结一下古代博士的主要职责,大致有以下三点。

1. 侍奉朝廷,作为皇帝的政治顾问,可以劝谏上书,参与朝政和国家的有关重大的国策决定。

2. 负责保管朝廷的文献档案,主要从事编纂工作。

3. 传授经学(学问),为国家培养人才。比如我们熟悉的国子监博士。

当然了,古代的博士除了授予学官以外,还授予一些有着专门的技艺、学问和职官。此外,古代博士还是对某种技艺或者是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比如什么酒博士或者是茶博士等等。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