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朝鲜的认知,多是在一些只言片语的报道中了解,对于当地百姓的平均收入,一直广为流传仅有300余元,也让人议论纷纷。有些人说朝鲜虽然收入低,但消费也低,不要用我们的物价做参考,游客拿一万块钱去朝鲜都能当上富翁,也有些去过朝鲜的人说,当地的消费并不低,甚至直逼我国一线城市消费水准,一万块钱只能生活一个月。不禁让人疑问,他们的收入真的只有300块钱吗?消费水平又是如何?
其实游客在朝鲜很难打探到真实的物价和收入,朝鲜的商店分为两种,对外商店和国营商店,游客只能去对外商店消费,其他商店概不接待,对外商店的物价确实像我国一线城市,一件普通大衣价格高达千元,如果收入只有300块根本不可能消费得起。逐渐和导游熟络之后,得知她每个月带4次团,大概工作20天平均收入不到2000元,在朝鲜属于高薪阶级,对于其他人的收入从来闭口不谈,只说日常开销绰绰有余,吃饱穿暖不成问题。
后来根据相关报道得知,2018年朝鲜人年均收入为8378元,月收入大概为698元,当然这只是平均收入,普通百姓的收入是达不到平均值的,推断300-500之间是真实的,可是这么少的收入,够不够她们的日常开销呢?听导游说;朝鲜购物实行用票兑换,单位每个月会免费分给百姓购物票,像是粮票、肉票、日用品、袜子、甚至连烟也能用票兑换,朝鲜男性90%以上都抽烟,这样可以省下一大笔额外开销。
除此之外,当地每人每个月还能领取25斤大米、800克猪肉、和30颗鸡蛋,哪怕是已经退休的老人,和刚出生的孩童都享有这项福利,只是数量相对较少只有成年人的40%,所以就算他们工资少,也确实能够吃饱穿暖。而且他们这里管工资叫做生活费,作为日常生活中购买国家不发放的商品,例如啤酒、零食、手机、电器等,朝鲜本地生产的零食很便宜,几块钱就能买一大包糖果,在我们这边可能需要几十上百块,只有进口商品价格才高。
朝鲜进口商品繁多,有俄罗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商品,其中我国商品占据了80%以上,而且这些商品的价格比国内还要昂贵许多。在朝鲜可以使用多国货币,比如人民币、美元、欧元、朝元等,游客就算不兑换当地货币,用人民币也能直接消费,而且更加方便,大小商店都可以用。买小商品时最好提前准备零钱,他们一般不会找零只会用商品代替,如果看到一件商品动辄标价几万元,通常代表朝元的价格,一块钱人民币等于1300朝元左右,需要自行换算。
商店里我们能看到很多中文商品,像卫生纸、薯片、饮料、白酒、奶粉等食品,十卷装的优雅卫生纸售价3.6万朝元,两卷装的小宝贝卫生纸售价8900朝元等,我国饮料、零食等也不便宜,通常用美元标价,标价几百元的商品除以一百,就等于实际价钱。朝鲜商店里的中国商品属于奢侈品,价格比本地商品贵很多,而且不能用票兑换只能花钱购买,在富人圈子比较受欢迎,相比之下普通百姓更加喜欢电器,销量比食品、日用品更胜一筹。
朝鲜电器大多数都是进口,自主品牌很少,像电水壶、电饭煲、电风扇、空调、冰箱、电视机等,大多数都是我国产品,而且价钱也比国内高。像康佳42寸售价在2600元左右,海信冰箱2400元,最贵的达到了8500元,当地收入只有我们的10%,面对如此昂贵的电器,本以为当地人远远消费不起,没想到价格越贵销量反而越好。朝鲜人很爱面子,尤其是富裕的家庭,他们觉得用进口货很有面子,是身份的象征,仿佛会高人一等。
普通百姓实在买不起的则会选择二手电器,反正别人也不知道这是二手的,只要是带中文的就有面子。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二手家电涌入朝鲜,像我们几十块钱就卖掉的老旧电器,边境城市有人大量收购,维修清洗后就和新的一样,放到朝鲜能卖几百上千元,而且供不应求销量十分可观。前些年凭借这种手段赚钱的大有人在,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不仅解决了朝鲜人的需求,也解决了我们的资源浪费,可谓是一本万利。
而朝鲜人也比较喜欢这些家电,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家电的质量确实很好,比他们自己生产的强很多。在农村参观时,发现了一台我国生产的铁质电风扇,户主说都用了几十年还不坏,质量没得说,因为是进口商品,加上产品口碑好,哪怕是贵点也深受当地人喜爱。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