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乌云珠全名 董鄂乌云珠

抒情君 19

不爱江山爱美人——顺治帝出家之谜

顺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冲龄登基,却英年早逝,仅仅活了24岁,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谜团,甚至连他的最后归宿也出现多种说法。最为流行的说法是他不爱江山爱美人,在爱妃董鄂妃死后,他看破红尘,遁入五台山为僧。

最爱之人—-董鄂妃

董鄂妃是谁?董鄂·乌云珠:(公元1639~1660年),女,满族,即历史上著名的孝献皇后董鄂妃,,内大臣鄂硕之女,费扬古之姐,曾祖父为和硕图,官至正红旗固山额真,封三等公,并娶代善之女,号和硕额驸;北京人,满洲正白旗。著名清朝世祖顺治皇帝皇贵妃。

也有野史称董鄂妃就是江南名妓董小宛。那董鄂妃究竟是不是董小宛?我们来看一看:野史故事的情节大致如下:董小宛是秦淮河上的名妓之一,与陈圆圆、李香君、柳如是等人合称秦淮八艳。清军降将洪承畴性本好色,早就听闻董小宛的美名,攻占江南时,他将董小宛掠入府中,没想到董小宛心中已有所爱之人,并且不屑洪承畴的为人,誓死不从。洪承畴霸占不成,恼羞成怒将董小宛献入皇宫。顺治帝被这位来自江南的佳人迷住,立即封妃。无奈董小宛心系所爱,又痛恨这位少数民族君主,终日郁郁寡欢,没几年就去世了。

故事情节虽然离奇曲折,充满了吸引力,但是据多方考证,这一故事是文人胡编乱造出来的。历史上确实有董小宛其人,也确是秦淮名妓,却根本与顺治帝沾不上边。董小宛,名白,字青莲,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崇祯十五年(1642),董小宛从良,嫁给江南名士冒辟疆为妾。在战乱中,两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后来,董小宛因劳累过度,于顺治八年(1651)病死。董小宛比顺治帝大了14岁,而且她病死时,顺治帝才14岁,两人年龄相差悬殊,如何能相知相爱?因此董小宛即董鄂妃一说纯属捕风捉影。

董鄂妃容貌秀丽、仪态大方,更重要的是她知书达理、性情温和、品行高洁、谦恭节俭,因而深受顺治帝的喜爱和尊敬。

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董鄂妃刚入宫便被封为贤妃。按常理,初入宫的女子的最初封号往往是级别较低的答应、常在、贵人,而董鄂妃一入宫,便封号妃,可见顺治帝对她的重视。同年十二月,顺治帝认为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妃之上者,因而将董鄂妃册封为皇贵妃,并破格颁诏大赦天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她的品级一升再升,地位仅次于皇后。如果不是孝庄太后和董鄂妃本人的反对,顺治帝还想废黜皇后,让董鄂妃取而代之。次年,即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董鄂妃生下皇四子。爱子的诞生让顺治帝欣喜若狂,他深信在董鄂妃的教导下,爱子必定能成为优秀的君王。尽管已有3个儿子,顺治帝依然在许多公开场合和诏谕中称其为朕第一子,表明了他有意立此子为储君。

无奈皇四子命薄,不足百日便夭折了。董鄂妃是个深明事理的女子,入宫后,她得到顺治帝的专宠,但从来不恃宠而骄,反而战战兢兢,上恭恭敬敬地服侍太后和皇后,下对其他妃嫔也是尊重有礼。为了使自己获得后宫的认可,董鄂妃如履薄冰,行事处处小心,在精神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她的身体本来就孱弱无比,现在又突遭丧子之痛,最后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一代佳人董鄂妃香消玉殒,年仅22岁。无奈红颜遭天妒。

顺治是否真的出家为僧

董鄂妃的死,几乎让顺治帝崩溃,他悲恸欲绝,在董鄂妃死后第三天,追封她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顺治帝的悲痛到了极点,他命令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公主、命妇齐集举哀,又打算让服侍董鄂妃的太监、宫女殉葬,幸而孝庄太后出面阻止才罢手。董鄂妃的梓宫从皇宫移至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品或三品大臣。顺治帝还下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董鄂妃的葬礼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定制了。爱妃之死,给顺治帝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精神萎靡不振,健康也大受影响。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顺治帝崩于养心殿,享年24岁。

那么顺治帝出家了吗?民间盛传顺治帝没有死,而是假死,隐姓埋名到五台山出家了。其子玄烨继位后,曾多次前往五台山觐见父亲,但顺治帝都避而不见。此说为野史所沿袭,又编出了许多亦真亦假的传说和故事。

顺治帝生前崇尚佛教,从顺治八年(1651)他打猎途中偶遇禅师起,便对佛教产生了兴趣。顺治十四年(1657),顺治帝途经京师海会寺,召见僧人憨璞聪,两人相谈甚欢。憨璞聪向顺治帝引荐了高僧玉林琇、木陈等人。顺治帝延请他们入宫讲授佛法,还得了个行痴的法号。后来玉林琇又为顺治帝推荐了弟子茆溪森,两人常常在一起讲经论禅。董鄂妃逝世后,顺治帝一时心灰意懒,看破了红尘,执意削发为僧。茆溪森苦劝,顺治帝执意不听。茆溪森不得已,只得为顺治帝剃发。

此举震惊了满朝文武,连深居后宫的孝庄太后也被惊动了。王公大臣们和孝庄太后的规劝,顺治帝一概不听。见规劝不成,孝庄太后干脆召来了茆溪森的师父玉林琇。

玉林琇自有对付顺治帝的招数,他让茆溪森坐在一堆干柴上,手举火把,对顺治帝说,皇上如果不蓄发还俗,他便将茆溪森活活烧死。顺治帝无法,答应蓄发。之后,他再次向玉林琇表明出家的意愿,并问:佛祖释迦牟尼和禅祖达摩,不都是舍弃王位出家了吗?玉林琇回答道:佛祖和禅宗是悟立佛禅,而当今世间需要您护持佛法正义,所以,您应该继续做皇帝。正是这段规劝,顺治帝才回心转意,打消掉出家的念头。但顺治帝仍然眷恋佛法,在他驾崩的前几天,还亲自把平日最宠信的太监吴良辅送到京城悯忠寺替自己出家。

顺治帝摈弃了出家的打算,正想振作起来治国安邦,可是在与玉林琇的那次谈话后不久,他便患上了绝症——天花。天花在当时是不治之症,顺治帝对此十分恐惧,多次出宫避痘,没想到最终还是染上了天花。

在顺治帝驾崩之前,他召来翰林学士王熙和麻吉勒起草遗诏。王熙在他所著的《王熙自定年谱》中记录了这件事。顺治帝死的前一夜,即正月初六晚,顺治帝召他至养心殿,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顺治帝刚说了两句,便疲惫不堪了。王熙担心龙体不堪重负,便奏明待他们将诏书全部拟就再行进呈。顺治帝点头答应。王熙和麻吉勒两人便在乾清宫西朝房连夜起草了遗诏,送到养心殿让顺治帝过目。顺治帝拖着病体修改,直到次日清晨才完稿。当天,顺治帝就去世了。

顺治帝驾崩,宫中举丧后,将其梓宫移至景山寿皇殿。停灵百日后,僧人茆溪森举火将其遗体火化。次年,顺治帝的宝宫(骨灰坛)与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孝献皇后董鄂氏合葬于遵化孝陵。

清宫本就有很多秘密,刘传民间的野史也是众多,究竟是真是假,还是交给世人评说吧!您认为顺治帝真的出家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