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日,长江隧道崇明往市区方向全线拥堵。记者驱车从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返回市区,平时1小时20分钟的车程,走了2小时30分。
去年国庆期间,警方启用三角形环岛雨刷式导流:民警和安保人员在南京东路、中山东一路路口站成三角形标兵线,将进入外滩和走出外滩的游客隔离,避免人流对冲。
今天下午,国庆出游车流开始启程。国庆假期,高速公路继续实施小客车免收通行费政策。据公安部门预测,长假期间,本市出入市境道口车流量将达580万—608万辆次,同比增长5%到10%,出城、返程高峰时段G40沪陕、G15沈海、G2京沪等部分高速路段可能出现车辆积压现象。
去崇明会红13小时
崇明回市区往年要六七小时
几天前,国庆期间,上海市区到崇明要堵17个小时!就在不少车主手机里刷屏,令准备回崇明过节或到崇明自驾游的市民有些慌:这个时间都能从上海开到北京了……
消息源自上海公安交警部门联合高德导航发布的假期出行提示。公安交警部门表示,国庆长假期间,上海多条高速路将在假期头尾出现较为严重的拥堵排队现象。据预测,国庆出行高峰将提前,9月30日下午2时至晚上8时为高速出行拥堵高峰。返程高峰同样比往常提前,预计10月5日、10月6日为返程拥堵高峰,拥堵高峰均为下午2时至晚上7时。其中,五洲大道立交桥至沪崇苏立交,在9月30日11时—24时,拥堵时长可达13个小时以上陈海公路至G1503上海绕城高速出入口,10月6日预计将拥堵17个小时。
一名交警告诉记者:拥堵13或17小时,并不是市民行车时间,而是指此路段从开始出现拥堵到拥堵结束的‘红线时间’。据往年经验,节假日返程高峰,G40长江隧桥出现极端拥堵的情况下,从崇明回上海市区的行车时间一般在六七个小时左右。道路拥堵存在动态变化。‘拥堵17小时’是指上述路段可能在一定时段内会出现车辆缓行的状况,但这个过程不一定是连续的,拥堵程度也不是一成不变。据介绍,拥堵可分为轻度拥堵、拥堵和严重拥堵,当某一路段的平均车速低于20公里每小时,即为红色拥堵,‘红色拥堵’也不代表车辆停在路上不动。面对假期头尾的极端车流高峰,我们将通过各项管理手段,‘拥而不堵、堵而不死’。
还有一些交警表示,交通流量预测情况也可能跟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以今年五一为例,交警部门原本预计假期最后一天将迎来返程高峰,G40崇明往市区方向将出现严重拥堵,实际上‘五一’假期最后一天G40的路况好到让人诧异。从崇明出发到浦东不到2小时……因为很多市民选择错峰返程,原本预计的车流集中出行压力被分散了。跟天气预报类似,长假交通流量预测跟实际情况不一定完全相同,市民出发前可关注实时交通情况。
13小时17小时这样的数据是如何推算出来的?据一些交警介绍,借助智慧管理手段,交通管理部门构建了大数据模型,通过与其他政府部门、社会企业的合作,收集各类交通数据,并结合往年假期车流量增长比率情况,作出科学预测。越来越科学严谨的道路交通情势预测系统,能为交通管理和市民出行提供决策依据。
漏斗通行成瓶颈
隧桥难以消化来自各方车流
堵是肯定的。每逢节假日都要赶回崇明老家的市民陈鸿已经习惯了漫长的回家路。特别是今年迎来最长国庆假期,加之受疫情影响积累的自驾出游需求,长江隧桥的通行压力显而易见。逢节易堵已成为G40沪陕高速长江隧桥的标签。这究竟由哪些原因造成?公安交警部门做了哪些探索来缓解拥堵?
公安交警部门提供了一组数据——上海市区往崇明方向,外环8条车道、G1503上海绕城高速及五洲大道8条车道,总计16条车道的车流量集中进入长江隧桥内3条车道;崇明往上海方向,陈海公路4条车道、崇启大桥3条车道,总计7条车道的车流量集中进入长江隧桥内3条车道。来自各方的车流并入长江隧桥,就像进入一个巨大的漏斗,拥堵在所难免。隧桥的承载量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大的车流量。
车辆集中出行、道路承载能力有限,是导致G40沪陕高速长江隧桥逢节易堵的根本原因。以长江隧道为例,设计流量为3200辆/时,但此前多个节日高峰实测车流量达4900辆/时甚至超过5000辆/时。据崇明公安交警部门预测,今年国庆长假期间,上海长江大桥和上海长江隧道、G40沪陕高速崇启大桥日均车流将达8万辆次,相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加。
道路拥堵导致车辆易发碰擦事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G40长江隧桥的拥堵将雪上加霜。一起简单的追尾会导致车流瞬间积压,5分钟就能堵上1公里。记者从一线交警处获悉,G40沪陕高速长江隧桥是事故易发地段,80%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隧桥进出一公里处。记者实地采访发现,从G1503上海绕城高速高东收费站出口到隧道入口约1公里车程,除了车道骤减,路况也颇具挑战。既有坡道又有弯道,车速上不去,如果发生交通事故,道路通行更加困难。
红波效应保安全
越堵红灯越长以减缓车流量
为进一步减少G40隧桥出入口的交通事故数量,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浦东交警部门将在五洲大道、S20和G1503等道路重要节点增派警力加大疏导力度,进一步增加警用摩托车和应急拖车数量,每15分钟一次对长江隧道进行巡逻,发现事故及时处置。此前,交警部门已在隧道出入口处道路增加多条横向齿轮线减速带,相应延长并加装提醒标志,禁止车辆变道。
针对长江大桥上的交通事故,崇明交警部门从陈海公路收费口至潘园收费口设置4处事故接警点,现场布置交警和牵引车驻守。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最近的接警点民警立即前往处理,备勤民警则同步补位至接警点。采取梯次接警模式后,节省了一半以上事故处理时间。
今年五一假期从崇明回市区时,陈鸿感觉越是堵车,红灯时间越长,这其实是公安交警部门有意为之。‘隧道安全’在G40沪陕高速长江隧桥交通保障中处于优先地位。据业内人士介绍,隧道属于特殊的封闭式交通,发生事故后赶赴现场、清障作业的速度远低于地面道路。如果隧道内车流量处于饱和甚至超饱和状态,疏导速度将呈几何级下降:更重要的是全封闭空间内的公共安全问题——一旦发生紧急事件,饱和车流量不利于隧道内被困人员疏散。
为实现长江隧道内车流量非饱和状态,崇明公安交警部门采取三个不同等级处置模式:当隧道内车流量达六成,就会用‘分段控流’来控制进入高速主线车流的速度。分段控流正是陈鸿感受到的红灯延长。在城市交通中,手动干预绿灯时间以增加通过的车流量被称为绿波效应,在G40长江隧桥管理上则反其道采用红波效应:以崇明通往G40长江隧桥的主干道陈海公路为例,日常东西向绿灯时间约45秒—55秒,红波效应将绿灯时长降至30秒左右,以减缓进入G40沪陕高速主线的车流量。
不减客流减车流
打通崇明岛内交通换乘系统
尽管交通管理部门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但G40沪陕高速长江隧桥在节日前后仍然拥堵。现场管理手段有‘天花板’。在专业人士看来,车流集中出行、缺少替代线路和缺少其他出行方式,是造成拥堵的根本原因。
目前崇明岛内的公交系统不如市区发达,无论下船后回家还是拜访亲友,自驾都更方便,因此不少人宁愿堵,也要选择自驾。
不减客流减车流,被一些专业人士认为是解决G40沪陕高速长江隧桥节假日拥堵的办法。目前轨道交通崇明线也已启动。但一些市民表示,要让自己选择公交或水上公交集约化出行,关键是打通崇明岛内交通换乘系统:比如完善崇明岛内新能源车租赁系统,下了船就能换成自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