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司法行政学院 山东省行政学院是几本

抒情君 4

今天下午,省委宣传部举办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司法厅统筹法治建设与司法行政工作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司法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省委、省政府和司法部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政治统领,强化使命担当,努力实现全面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法治山东建设走在前开新局,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法治建设统筹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8年10月,省委成立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将办公室设在省司法厅,负责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全省法治建设工作。省委依法治省办坚持依法治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山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推动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自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来,省、市、县三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累计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571次,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主体班次867期。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我省八五普法规划的首要任务,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网络培训班,全省参训人数近60万人。

——依法治省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在全国首批组建了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协调小组及委员会办公室,推动出台贯彻中央一规划两纲要的方案举措以及法治人才培养、涉外法治、法治乡村、法治文化、依法防控疫情、涉疫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全省16市、136个县(市、区)全部建立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搭建起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省工作的四梁八柱。

——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推动出台《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办法》等制度,省、市、县党委政府法律顾问覆盖率、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覆盖率均达到100%。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滨州市获评全国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淄博市、济宁市有关工作获评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项目。

——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组织召开全省严格执法座谈会,创新建立优化法治环境工作协调机制,部署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专题调研,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层面法治建设监测评估,制定完善法治山东建设指标体系。大力推进无证明之省建设,通过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办理的事项约244万件,累计减少各类证明材料2662.3万份。

行政立法保障作用更加凸显

始终把行政立法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划推进,扎实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

——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成果突出。聚焦民营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制度。推动出台《山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山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办法》等一批富有山东特色的省政府规章,在助力市域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现行有效省政府规章204部,以良法保障善治、促进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立法工作机制建设卓有成效。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出台《山东省公众参与政府立法办法》,建立33家基层立法联系点,成立18家立法研究服务基地,组建101人的立法专家库,通过立法调研、立法听证、立法后评估等方式,确保制定的每一部法规、通过的每一项条文都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法规政策体系持续健全统一。扎实做好法规规章立改废释工作,建立常态化法规规章清理机制,对于明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法规和规则,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开展涉及行政处罚、歧视性和不公平待遇政策措施等5项专项清理工作,共梳理涉及行政处罚领域规章、文件5451件,向有关行政机关建议废止或修订133件,有效维护了制度权威和法制统一。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法律服务资源均衡配置、法律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平台建设实现一体化推进。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6.31万个,市、县、乡、村四级平台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行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着力优化山东法律服务网管理运行,基本实现了法律服务申请指尖办和网上办。建成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推动12348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双号并行,实现24小时不间断接线服务。

——服务水平实现精准化提升。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律师服务企业千人计划,开展中小微企业法治体检、法律服务代理、送法进企业等法律服务活动,成立服务民营企业等各类法律服务团2200余个,联系服务企业1.2万余家。围绕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大局,组织编写疫情防控知识法律五十问,成立法律服务团助力复工复产,开通司法鉴定、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仲裁绿色通道,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特殊时期的法律服务需求。

——群众需求得到多元化满足。组织开展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律师行业供给侧改革,山东从律师大省稳步迈向律师强省。创新推行公证+不动产登记等服务新模式,积极打造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在全国率先完成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执业类别重新核定工作,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

法治宣传教育深入人心

全面落实六五七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规划,精心打造特色普法品牌,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信仰法治、崇尚法治的浓厚氛围。

——普法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省级层面《关于进一步增强普法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意见》,推动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各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和省直机关绩效考核内容,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创新发展。

——普法工作重点更加聚焦。聚焦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和青少年关键群体,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建成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489个,全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程,选拔聘任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24万余人,农村普法力量得到充实加强。

——普法工作阵地更加多元。全面强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休闲娱乐中增强法治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目前,全省累计建成法治文化公园、广场1.3万个,打造法治文化长廊2.5万条,建成村居法治宣传教育中心4.8万个。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22个,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普法工作品牌更加丰富。聚焦关键节点,持续深化宪法、民法典十进活动,广泛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沿着黄河去普法等系列活动。突出齐鲁传统文化特色,实施法润齐鲁创作扶持计划,探索建立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筹备举办齐鲁法治文物展,创作推出一大批接地气受欢迎的法治文艺作品。

法治人才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人才正确培养方向,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等五大体系,努力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法治人才队伍。

——党对法治人才工作的领导不断强化。深入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增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政治自觉,成立省司法厅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组织实施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人才发展规划,确保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法律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推动建立健全在职培养体系,大力发展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服务队伍,持续加大对法治人才特别是高端化、紧缺型法治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目前,全省律师已达到3.77万人,公证员、仲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1.68万人。

——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持续加强。深入实施国际贸易摩擦高端法律服务人才培训工程,培养近400名涉外律师人才,全省58名律师进入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组建山东自贸区国际仲裁院、山东国际仲裁中心,先后成立涉外律师服务团、一带一路律师服务团、涉外仲裁服务百人团,开创了法治人才工作新局面。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