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楷书题额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立于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楷书。大秦寺僧景净撰文,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士参军吕秀岩书并题额。长安京都区主教耶质蒲吉立碑。螭首龟趺,通高356厘米、宽99厘米、厚28厘米。32行,满行62字。原文首末两行有叙利亚文,碑下部及两侧亦有叙利亚文。额上三角形处,莲花座上刻十字架。此碑为基督教在中国流传而立。碑原在唐都城长安的大秦寺(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出土,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移藏西安碑林,现陈列于西安碑林第二室,国宝级,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景教与景教碑》《西安碑林名碑书法艺术赏析》等有著。
此碑记述了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至建中二年期间,景教在中国的流传情况及景教教义教规。大秦为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即基督教的一支聂斯托里派。据碑文记载,唐贞观九年大秦僧人阿罗本初来到长安,太宗使宰相房玄龄宾迎入内,又下诏于义宁坊建大秦寺宣讲景教。至高宗,诏诸州各建景寺,以阿罗本为镇国大法王。后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景教均受到大力推崇。唐建中二年,特刊立此碑,以述景教来华史实。碑文中还以叙利亚文记录了景教僧众之姓名、官职。此碑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和叙利亚、伊朗等国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资料。此碑约在唐武宗灭佛期间被埋入地下,至明天启年间重新出土,一些在华传教士即将碑文译成拉丁文寄往欧洲,由此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关注。欧洲学者在认识此碑的价值后,遂盛造舆论,主张此碑应搬移到欧洲,于是丹麦人荷尔姆来到西安,企图用三千两白银收买此碑,运往伦敦,被当地官府制止。如今美国耶鲁大学、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朝鲜金刚山长安寺以及罗马天主教梵蒂冈教皇国的景教碑均以此碑复制。
撰述者景净,波斯人,大秦寺僧。书者吕秀岩不可考,署名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士参军。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书法艺术
第一,气息简静。此碑法度严谨,气息简静,有虞、褚之风范。清孙承泽评:秀岩书景教流行中国碑书法秀逸遒劲,唐石之最佳者。
第二,秀丽天然,结体工稳。此碑结构端庄,字态秀丽,排布工整而不刻板,有些笔画带有明显的行书笔意,虽为楷书但有流畅的气韵。
第三,中锋用笔,藏头护尾,爽利劲健,开张有度,点画之间顾盼生姿,气韵生动,风采自然。
资料来源:王冰著《西安碑林名碑书法艺术赏析》
整理:薛鑫
编辑:慕瑜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