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7 07:38 | 钱江晚报
李兰娟的日程安排精确到了分钟,坐诊、科研、行政 、讲座、接待来访……在她的行程表里,每一分钟都安排的满满当当。充沛的精力和精致的妆容一直以来都是李兰娟身上亮眼的标签。
从赤脚医生到院士,再到率领团队成功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李兰娟几十年中的奋斗经历,是浙江乃至全国医疗行业飞速发展的缩影。
因为热爱,宁愿选择工资更低的赤脚医生
要当医生这个愿望,在高中毕业后就深深印在李兰娟的骨子里。
在农村长大的李兰娟经常目睹辛苦劳作的村民遭受腰背疼痛但无钱治病的情况。为了能为乡亲们舒缓病痛,1966年高中毕业后,她去杭高革委会要了一纸介绍信,毅然去浙江省中医院学习中医针灸技术。而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医学,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乡亲们做点事。
那时的李兰娟还没来得及参加高考,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在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她曾积极报名去黑龙江,因未被批准,又重新回到了家乡夏履桥。当时镇上还没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人,因此她被安排成为了中学代课老师。
由于李兰娟知识功底深厚,上课精彩,深受学生们喜爱。她一边做老师,一边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就在这时候,大队组建农村合作医疗站。由于学校和生产大队都希望留住李兰娟而争执不下,人民公社只好让她自己做决定。是做中学老师还是当赤脚医生呢?当时代课老师月工资有24元,赤脚医生每天只能算5个工分,相当于1毛钱,就算做满一个月时间,也只有3元的收入,与代课老师相距甚远。只要脑袋里有知识,老师什么时候都能做;可做赤脚医生,就有机会进一步参加培训学习医学。出于对医学的挚爱和为了能学习到更多的医学知识,李兰娟毅然选择了赤脚医生。
后来因为业务能力精湛,深受乡亲们好评,李兰娟以赤脚医生的身份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读书。1973年夏,毕业后的她由于成绩优秀被留校分配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工作。李兰娟的医生之路从这时起进入了快车道,而改革开放也在同时拉开了帷幕。
为了攻克肝衰竭病死率高的医学难题,她选择了人工肝的研究
李兰娟面临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上世纪80年代高达80%病死率的重型肝炎。有个20多岁的年轻人进院不到10天,黄疸迅速上升,消化道出血,昏迷,没小便,人很快没了。李兰娟说,当初,我们工作的114重病室似乎是被施了魔咒一样,进去的人很少能出来。
不久,又一位重型肝炎病人因为消化道大出血,连家属都不敢接近。李兰娟为病人擦洗身上的血迹,穿好寿衣,用别针在胸前别好身份标记纸。在帮忙搬运遗体时,她的手指不小心被粘有病人血迹的别针戳破了。李兰娟迅速将伤口处的血挤掉,在将遗体送入太平间后才给自己打预防针。我没有办法治好他,得让他一路走好。回忆往事,李兰娟语气仍很沉痛。
不甘心的李兰娟,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重型肝炎治疗这一难题中。1986年李兰娟申请了3000元钱的青年科研基金在我国率先开始了人工肝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李兰娟院士带领团队创建了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Li-ALS),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1.9%上升到78.9%,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作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李兰娟团队的Li-ALS研究获1997年及2006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
从2001年起,李兰娟每年举办一次人工肝的推广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疗方法无偿教授给更多医生。全国有那么多病患,不可能都跑到浙江来就医,在当地得到及时的治疗,才是最好的结果。如今,人工肝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她还多次举办全国乃至国际人工肝会议,被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
最快速度控制住H7N9
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肆虐中国南方省份,李兰娟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应急指挥办专家。H7N9禽流感病毒是个新面孔,但与病毒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李兰娟并不慌。
李兰娟工作所在的浙大一院,收治了40例H7N9禽流感患者,收治人数排全国第一。如何让病人度过危险期?李兰娟创建了早期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同时创造性将李氏人工肝用于重症H7N9救治,有效消除细胞因子风暴,显著降低病死率。抢救这一关算是度过了,但又该怎么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呢?这需要对病毒充分认识。
李兰娟的团队很快从病原学、免疫学、遗传学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活禽市场禽与患者的病毒基因同源性高达99.4%,证明活禽市场是人类感染H7N9的主要源头,这是国际上的首次发现。
怎么应对?关闭所有活禽市场。该建议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纷纷关闭活禽市场,与此同时,H7N9禽流感感染人数大幅度下降。在浙江,来势汹汹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很快被严格控制住。
在浙江看病的这些方面来源于李兰娟的顶层设计
除了应对来势汹汹的SARS、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新突发传染病疫情,李兰娟对浙江医疗界的改变还浸润在角角落落。对浙江人来说,现在看病求医的不少细节,都来源于李兰娟担任浙江省卫生厅长时的顶层设计。
比如每两年为农民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闲置的X光机、B超机等运转起来,病人病情得以早发现,医疗费用也在无形中降低了;此外,全面推进的浙江合作医疗,让更多病人下沉到基层的社区医院,这是现在全国都在推行的分级诊疗的雏形;现在拿着手机就能在浙江的医院看病,完成挂号、缴费、查看病历报告等功能,同样来源于李兰娟当年提出的数字卫生的发展,这让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成为了现实,让省市级医院、县级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孤岛成为历史。
对话:
记者:创业至今,有没有哪件物件是您一直珍藏至今的?
李兰娟:病人的感谢信是我一直珍藏的,这对我很有价值,所以我到了树兰医院后,每年都会出一本书,叫做《锦旗的故事》,记录每一个病人送来的感谢信、锦旗,这代表病人对医生的感谢和信任,是我们最好的礼物。
记者:在医疗、科研中,您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
李兰娟:我最不能容忍的,是医疗道德品质败坏的人,我在浙大一院当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的时候,就不允许保健品以物代药进入医院。医院是给病人看病的地方,治病救人是医院的本职和宗旨。所以应该大力提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想办法提高医疗救治水平,绝不搞不正之风。记者:除了当医生,您平时还有什么爱好?
李兰娟:我没有时间兼顾爱好,科研工作、医疗工作都是没有空闲的,比如我在候机的时候,在坐车的时候,还通过远程医疗APP给病人看病,我认为工作着是美丽的。
记者:对改革开放,您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李兰娟:我们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改革,为患者提供多样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同步发展、一视同仁,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医疗卫生问题。
在政府名人办名院的鼓励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2015年由院士团队发起创办,社会力量参与,树兰(杭州)医院孕育而生。树兰医疗以高水平专家、高质量医疗、高品质服务,提供国际化、智能化、标准化、人文化以及全人全程健康服务,创建患者满意、员工满意、政府满意的三高四化三满意一流国际医院。目前树兰(杭州)医院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发展稳健,在业界拥有良好口碑,用两年的时间内通过了国际JCI评审,建设、托管多家医疗机构,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办医经验。现在社会办医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可以说是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树兰也将致力打造中国社会办医标杆,不断 探索医改新模式。
人物名片:
李兰娟,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树兰医疗发起人。
承担了国家863、973、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获发明专利29项,软件著作权3项。主编出版了我国首部《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学》和教育部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等专著36部。
发表论文400余篇,在Nature、Lancet、NEJM等SCI收录杂志发表20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推广应用奖二等奖1项。2010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2016年荣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和第九届谈家桢科学奖临床医学奖等。
(原标题:李兰娟:从夏履桥到树兰医疗,她与改革开放一同走过的四十年,原作者张苗。编辑李月红)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