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一句老话叫做:北方出将,南方出相。
意思很明确,北方人身材高大,骁勇善战,所以在历朝历代担任将军的比较多,什么吴起、孙武、秦琼等等都是北方人。
而江南则是才子居多,因为古代江南各类官私学校的数量居于前列,所以江南多才俊,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可在这里有一件历史轶事不得不提,这件事情引发了南北战争关乎着一副千古绝对!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山东东平的进士叫刘公瓘,他奉命去江南做官,可是在才子遍地的江南,他一个北方人,自然是惹来了不少读书人的讥讽和挖苦。
那一天,江南的读书人想出了一条计策来羞辱刘公瓘,于是合伙在他的官衙门上,写下了一副上联: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
这上联之中,挑衅的意味已经十分明确了,你一个北方人来江南做文官,够资格吗?
谁知,这刘公瓘看了之后,并没有江南才子们期盼的恼羞成怒,而是不慌不忙的接上了下联: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
这言简意赅的下联在江南士人心中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
你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又如何?我山东虽仅仅一山一水一圣人,却依旧教你们无地自容!
不得不说,在这场南北方读书人之间的较量中,刘公瓘为北方读书人争了光,而他接上的这副下联,远没有看上去这么简单,因为它代表了华夏文明。
一山:泰山
中国有名山大川千万,唯泰山独占鳌头,万人敬仰。
在古代,泰山是历朝历代帝王的封禅之地,而且古代时候,泰山还不是皇帝想来就能来的,你没有干出什么实际的业绩,就甭去丢人现眼了,到时候让史官再记上一笔,那就遗臭万年了。
当年,一统六国的始皇帝到泰山举行封禅,按理说这种千古一帝是绝对的有资格,但仍然被儒生们臭骂一顿。
《史记封禅书》载:始皇封禅之後十二岁,秦亡。诸儒生疾秦焚诗书,诛僇文学,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讹曰: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事者邪?
这话什么意思呢?是说始皇帝没有德行,不能封禅。
《孟子·尽心上》上还记载了孔子登泰山时的场面,即: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当年孔老夫子登临泰山,整个天下都一览无余,这不禁体现出泰山之高,也认可了泰山的地位。
一水:黄河
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亦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它起源于巴颜喀拉山,入海口则是在山东省东营市。
从古至今,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产生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尽管它有时候会发很大的脾气。
从夏、商、周三代包括后来的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金等几十个王朝,其政治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都是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可见这条河对中华民族的作用有多大。
一圣人:孔子
如果说有哪位中国人不认识孔子,那可是会被人笑掉大牙的。
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被称为万世师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共出了两个半圣人,孔老夫子无疑独占一席,而且是最没有争议的。
《史记·孔子世家》载: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诗曰: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王安石《孔子》诗曰: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以上这些都是赞颂孔子的诗文,由此可见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力。
所以说,一山一水一圣人的下联,不仅胜了江南才子一筹,更把华夏文明精髓包含了进去,真可谓是千古绝对!
——编辑谪仙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