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波疫情让很多人开始意识到一个现实:防疫真的是一场持久战,20年结束不了,21年结束不了,22年也结束不了。于是我备了一些货,很多在北京生活的人也都备了货,相关部门也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不光我们自己,还有政府,都希望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够自给自足。
前些天裁员潮屡上热搜,甚至裁员引发的断供都引起了广泛讨论,打工人的艰辛自然是没话说。成千成万的人被毕业,这些人流入人才市场必然造成巨大的求职困难,有一大批人将待业在家。还有很多没被裁掉的人,或不升职不加薪,或升职不加薪或者少加薪,却只能苟着、卷着、阴郁着。
今年春节以来股债双熊,我身边很多勤勤恳恳的打工人,包括我自己,只是图一个战胜通胀的合理预期收益,结果却是天天/月月/年年白干。你说不卖就是没亏,事实上资金的大幅回撤就是永久损失。你说愿赌就要服输,可是,怎么在A股不离场就是赌博呢。
……
这些背后都指向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容错率。我们希望容错率高一点,我们需要容错率高一点。
我们的容错率真的太低了。12年教育归于一场考试,挂过科就不能保研,没有应届生身份就没了户口,重新选择工作就成了转行,说错一句话前途就毁了……这中间有多少次不能失误,不是说不上大学、不读研、没有进好单位就是失败的,每一条其他的路都有自己的不能失误。可以说我们的一生容错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但是啊,人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容错率非常高的生物,几乎是所有生物里容错率最高的,因为没有天敌。我们可以接受各种各样的挫折,面对各种各样的境况慢慢地长成自己。
但日新月异,一路走来,我们的试错成本越来越高,我们的容错率越来越低。一个容错率特别低的人,不会有特别好的状态,也不会有特别美好的或者说自在的人生。我们会陷在循规蹈矩的规和矩里面,可能一辈子不知道自己的可能性和真正的热爱是什么。人们从热爱某一个专业变成表演热爱某一个专业,从热爱某一份工作变成假装热爱某一份工作,这个是比较大的麻烦,或者说是我们共同面对的课题。
年轻人一直有一个大麻烦,那就是高房价。在最缺钱的年纪里却是最需要钱的,因为我们要买房要成家。至于为什么要买房,为什么要三十岁买房,不能五十岁买房,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但能说不吗?
有人说,普通人的一生都被算计了,让他负债,然后用他人生最年富力强的三十年去偿还,一辈子的劳动付出和光阴都被房子吸走。但本应该,房子并不值钱,土地是天然的,水泥沙子还有钢筋都是半天然的,建筑人工也不贵。
怪事不止这一件。在大城市生活,在家的时间非常少,回家往往就是疲惫的状态。其实生活的绝大多数就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想6点下班,回家自己做饭,吃完饭在小区转一转,然后洗个澡,窝在沙发上看会电影看会书。你想这样,但可能你到家就9点半了,你只能吃外卖,你也不想下去溜达,你洗完澡捧本书,可能书架在脸上你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叽里咕噜就上班去了。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普遍状态。
过去的996是能够帮助我们走的路越来越宽,现在的996却只能让我们越走越窄。人生不容错啊。
疫情之下,不确定性更大了。知乎有个作者回答现在上海人民的精神状态怎么样。
也许是你自己,也许是你的家人、朋友、同学,或者就是那些同胞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这些影响一不留神都可能给你留下巨大的人生遗憾。
我在互联网行业,不同的业务容错率就很不一样。做推荐的,推荐对了推荐错了无非就是响应率的差别,做风控的就不一样了,贷款放错了出去就没了,支付有漏洞了分分钟就会被刷千万甚至数亿。跟钱离得越近,就越不允许错误。
还有很多行业几乎不能犯错,例如手术的医生,例如现在的防疫人员,例如大型器械的操作人员,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每件事情的处理,都需要极为谨慎的操作。甚至还有那种玩权弄术之所,你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在工作中犯了一点点错误,都会被放大。这些行业里面容错率极低。
好了,我知道,这个世界容许犯错,屡败屡战终得胜,但后果要自己承担的,所谓容错率的高低不过是自己所能承担犯错的后果的轻重程度而已。
无人知道蚯蚓为什么下雨天就出来散步了,也许是为呼吸,也许是它喜欢,但它跑到大马路上,和跑到草地里,命运是不一样的。我们也有面对风险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跑到草地里呢?还是只能跑到大马路上呢?
要提升容错率,除了时代或者说社会改变以外,对个人来说无非就是几种办法。一个是有足够多的资源,这样就有了试错资本。另一种呢就是有备无患,减少致命错误的发生。还有一种就是提升心理素质,也就是抗揍,成龙电影里挨打得比谁都多,但最后还是他赢。
归根结底,提升容错率就是要靠真本事,不能滥竽充数。大厂像齐宣王,我们不能当南郭先生。
去想想你的容错率是高还是低吧。基于这个核心问题,思考我为什么是这样子,如果我现在这么衰这么失败,那么我是为什么这么失败;如果我现在觉得自己还不错,那为什么还不错;如果我现在处在人生的一个困境和瓶颈上,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境和瓶颈。你首先要理解了你自己的局限性,然后你再去想去变得更好,这件事情才是事半功倍的,或者至少不是南辕北辙的。
最后,我们说一说兜底策略。在互联网业务中,每一个决策都依赖于很多上游的结果,如果在获取数据时出现异常就返回一个默认值,这使得决策流程不受影响。其实就是提升容错率。就像春晚红包这种大型项目,就怕有异常,背后就有无数个这样的兜底策略。但,人生没有兜底策略。我们大部分人,对现实的容错率无能为力,只能提高心理的容错率。笃定目标,增强韧劲,愈挫愈勇,一往无前!
周总理说过,青年人是社会里面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他们总是在寻找真理,他们做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实验他们会得到自己的结论。
希望一代一代的年轻人,能够过上高容错率的人生。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