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看见了这个提问,就解答一下。
大学教授是高校系统的职称,虽然也对应行政级别,但那是比照,意义不大。高校只有中层以上干部的行政级别才有意义。
一般来说,大学教授分为正教授和副教授。通常老百姓口中的教授,其实指的是正教授。
正教授在我国被划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一级教授。一级教授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也就是院士这样的存在才会评上一级教授。二级教授是某一个学术领域的大牛,很多高校都未必有二级教授,如果有的话,绝对是学校的业务骨干和门面担当。只要是评上二级教授,说句不恰当的话,死也瞑目了。绝大多数还是三级教授和四级教授,这才是主流。
教授的等级无论多高,本质上还是教师。高校里面不仅仅有教师,还需要有行政管理人员。比如,校长、副校长、书记、工会主席,都算是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岗位上才拥有权限。
有时候,大学的行政管理人员同时也是教师,这是理想状态。
饶毅教授
比如,饶毅教授现在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在该校内他说了算,权力最大,他还是副部级。而和饶毅齐名的施一公教授从清华大学副校长任上辞职后,他现在是民办高校西湖大学的校长,就没有行政级别,所以施一公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比不上饶毅。
既是行政管理岗位的干部,又拥有大学教授的职称,这种情况实际上不能完全做到。有些大学的校长是从地方上平调过去的。他们往往临近退休年龄,有二线安置的意思。为了安置好他们,所以给校长这个职位一个不低的行政级别。但是,这个校长不一定有教师资格证书,也不是教授。
施一公教授
如果教授同时兼任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他就在校内有一定的实权。但其权力只能是在学校范畴以内。
如果教授并没有兼任校内职务,就是俗称的纯教师。而纯教师,就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匠,他的权限也非常有限,在福利上比行政管理人员要差很多。我认识很多高校教授,他们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出国。而我知道一些行政管理人员,每年都可以因公出国。
所以说,如果是没有行政管理职务的大学教授,即使他们具有很高的资历,他们的权限也非常有限,完全无法与副县级领导干部比。论地位,肯定是后者要高一些。
有人会问,名教授会这样吗?其实,名教授也差不多。即使教授评选上了院士,在国内已经算是最顶级的了,他们的权限主要集中在自己领导的项目上。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就可以通天,好像什么事都可以干成,不是这样的。院士的地位很高,体现在名望上面。在很多大项目上,国家或者单位会请院士指导,院士这时候就非常有话语权。
杨振宁教授享受副部级待遇,但无行政权
除了单位给的正常工资,院士每年还有不算太多的政府津贴,一个月1000元左右。院士中极其特殊的,一个月10000元。当然,院士不靠这个。他们可以兼职,比如,担任某个项目的顾问,做某个学术期刊的评委,或者在某个大学里面挂职,这些都有相应的报酬。很多大学本身是没有院士的,所以会聘请外校的院士过来做教授,用不着他们上课,只是为本校充当门面。这些都是要给一些经济上的酬劳的。所以说,院士还是不愁经济的。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这个大学教授是民主党派人士,且在民主党派中属于最高级别。而能在民主党派中做到最高级别,自然不是默默无闻的普通教授,也不可能是小领导,一般情况下就是大学的校长。这样,身兼大学教授+大学校长+民主党派最高级别的人,一般会进全国人大或者政协的常委,也就在全国都会有一定话语权。比如,南京某高校校长就是。这样的情况太罕见,比凤毛麟角还稀缺。
而一个副县长,可以管一个口子,在这个口子内,副县长就是最大的官。比如,有专门管教育的副县长,他在这个口子里面就掌握权柄,可以控制包括财政在内的所有资源分配。
当然,副县级领导干部也要看有没有实权。有一些职位属于象征意义,比如副县级调研员之类,虽然级别也是副县级,但并没有实权。
作者:怀疑探索者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