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流中,尤其是互联网领域,有大量的舶来概念,对话中夹杂外语缩写几乎是不能避免的。
可尽管再常见,就算人人都用,却不代表人人都会用。
本文就来盘点互联网领域,那些使用频率高,但极容易用/读错的英文缩写。
——JPG(勾批记)
JPG是一种有损压缩图片的方法。以JPG格式保存的图片,会在文件名后看到这个小尾巴:
但它既不念zhei 批 记,更不念勾 批 记,而是zhei·派格。JPG的全称是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小组),因此它简称其实是JPEG。之所以造成现在大家只知JPG不知JPEG的原因是 Windows 95 等早期系统采用的命名规则最长只支持3个字符的扩展名(e.g., ppt/mp4/png),便将JPEG缩减成了JPG,也因此沿用至今。
——GIF(zhei爱艾弗)
GIF是一种图像互换格式,分为静态GIF和动画GIF两种。动画GIF的实际原理就是将多张静态图像保存为一个图像文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图。
日常中,最常见的读法是zhei爱·艾弗,严谨一点的可能会读基腐,而事实上应该读成 知府(JIF)。(……万万没想到吧)
——App爱屁屁"
AppApp是英文单词Application的缩写。这个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简直不能更常见,尽管它的中文翻译短小且容易记忆,却几乎很少听到人用。应用程序/应用。
它的读音基本是完全从单词Application上截取下来的,因此读做艾普即可。
——pdf格式
这个常见错误就比较有意思了。
"PDF",一种常见的文件格式,全称是potable document format (便携式文档格式),有的读者看到这可能已经反应过来了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没错,PDF这个缩写已经包含了格式这个单词,因此在说把这个文档存成 pdf 格式给我时,就相当于在说把这个文档存成便携式文档格式格式给我。
跟pdf一样容易被弄错的还有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语言、API(应用程序接口)接口,ATM(自动取款机)取款机等。
这只是日常交流中常用常错的一个小部分案列,但这些短语既然是舶来品,那最开始把它带进来的人肯定是明白它具体的用法及读音的,又怎么会在传播的过程中莫名被加戏呢?
一篇研究网络传播的报告中提到过网络梗传播的几大要点:
简单易懂,便于记忆新奇有趣,彰显潮流可复制性强
而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线下互联网,外来词汇与网络用语一样,为了更好的传播会变得简单易懂,便于记忆。因此牺牲的正确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毕竟不是所用人在遣词造句之前都会查字典。就算是字典,也会因为用错的人多了,而改变它的读音和释义,比如「给(ji)予」现变「给(gei)予」,「坐骑(ji)」变「坐骑(qi)」。
马东说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其实这话不单在说表达观点,而是任意的语言形式。
语言和语言符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用来达成共识的工具。社会学家李强说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社会的主体—人,能够主动地发现社会自身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不平衡,并主动地进行调整使之实现平衡。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语言当然也具备相同的性质。
因此,我认为在使用这些缩写时能达到沟通的目的不产生误会就好,不必过分苛责一些不影响交流的小错。鲁迅说过,世界上本没有对错,竟错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对的。
当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是应该尊重原作。
最后推荐一个用来查询缩写的网站,非常全:https://www.allacronyms.com/
参考来源:
别再说pdf格式了,考据癖HOW TO PROMOUNCE GIF!,Youtube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传播过程研究,传播力研究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