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林屋公子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001:战国楚帛书。
看过《盗墓笔记》的朋友都知道,这部书开局就说了长沙土夫子倒斗,但搞到手的战国帛书却被美国人骗了去。这事是纯属虚构的吗?别说,还真有原型。
我以前曾有个错误认识,因为经常听到简帛并提,误以为出土的帛书和简牍数量差不多。实际上,如果仅仅限缩在文献范围以内,帛书和简牍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出土帛书实际上只有两次,一次是40年代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一整卷和一些残片,一次是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楚帛书出土后不久就被人骗到美国,现在还躺在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里。
这卷楚帛书虽然只有一幅,但却价值连城。它是我国出土最早的帛书,大概是战国中后期的作品,长38.7cm、宽47cm,虽然只是小小一卷丝帛,但包含的信息量却非常惊人。先看它的结构,就非常奇特,四角有青、赤、白、黑的树枝图案,四边各有文字三段,每段还画着一个神,中间还有两大段方向颠倒的文字,一段八行、一段十三行,每节末尾标记朱色方框。
楚帛书复原图
李学勤先生把四周文字命名《月忌》、八行文字命名《四时》、十三行文字命名《天象》。《天象》讲的是顺应年岁和时令,《月忌》讲的是十二月份的宜忌事项,十二枚神人象征的是十二个月份,与《尔雅》记载的陬、如、寎、余、皋、且、相、壮、玄、阳、辜、涂大同小异。相比之下,《四时》则有趣得多,记载了一个完整的创世神话。
原来在远古时代,没有日月和时间。天神雹戏和女填生了四个儿子,让他们分别守卫四方,通过互相换位来推测时间。这样经历了一千多年,日月终于诞生了。之后炎帝又派祝融率领四神奠定天地,从此才有了一天的四时——宵、朝、昼、夕。可以发现,这卷帛书有岁、有月、有时,是一份看似迷信但又蕴含科学的术数文献。
当然,吸引大多数人的还是其中的创世神话。我国最有名的创世神话是盘古开天辟地,是三国时期吴人的《三五历纪》记载的。传世文献中比较早的有《庄子》的记载,说是南海之帝倏和北海之帝忽,用七天时间将中央天帝混沌七窍凿穿。倏、忽是时间的象征,而混沌就是天地未开的状态。当然了,可能有人说传世文献或多或少会经过篡改。但楚帛书则可以明确告诉我们,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创世说。
《山海经》的混沌
雹戏是谁呢?就是上古大神伏羲了。春秋战国人时期写字往往根据读音,所以一个人有很多大同小异的马甲。比如《史记·封禅书》说虙羲封泰山,禅云云,而《太史公自序》说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原始文献是这样,太史公也照抄了。我们还可以在文献里看到伏戏、伏牺、伏希、虙戏、虙牺、包羲、包牺、庖牺、炮牺、宓戏、宓牺、宓羲等各种称呼。其实都是同一人。
这样的五花八门的写法给释义自然带来不便,伏羲为什么叫伏羲呢?有人认为伏代表驯服、顺从,所以伏羲代表人类社会开始;有人认为庖牺就是把牲口放入厨房,那么又代表着祭祀和熟食的起源。还有人认为宓表示安静,羲代表元气,所以伏羲象征安静的元气。看上去都似乎有一定道理,真相实际也很难考究了。
那么伏羲的配偶是谁呢?大家都知道就是女娲。但实际上,传世文献中伏羲女娲很长时间是相互独立的。伏羲和女娲正式作为夫妻,见于史料晚得超乎想象。最早记载居然是唐人李亢的《独异志》,里面就提到伏羲女娲由兄妹结为夫妻,出土的五代敦煌残卷也有此说法。
伏羲女娲剧照
相比伏羲,女娲其实更具有始祖神形象。屈原就对天问过,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女娲的身体是谁制造的?因为《山海经》说,女娲的肠子化成了十大神。那么女娲很早就具备化生神话。而我们熟知的女娲补天是西汉中期《淮南子》最早记载的,女娲造人更是东汉末期《风俗通义》的记载了。《说文解字》解释娲也说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相比之下,伏羲则更早成为了人王。在战国诸子中,他是介于燧人和神农之间的先王,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三皇之一。之后,他又与各种古帝王一样,被附会了很多创造发明,如渔猎、熟食、祭祀、文字、历法、音乐、嫁娶、八卦等等。在汉代的纬书里,燧人、伏羲、神农被称三皇,也有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代表女娲也开始逐渐向人王转换。
但是通过楚帛书,我们知道,伏羲和女填(女娲)战国就是配偶神了。
汉代的画石像中,也常有人首蛇身的男女形象。他们腰身以上为人形,腰身以下为蛇躯或龙躯,两面相对或相背,双尾缠绕。男的手中拿着太阳或者圆规,女的手中捧着月亮或者曲尺。显而易见,他们创造了自然和社会,就是人们心中的创世神了。根据四川简阳鬼头山崖墓出土的石棺、陕西靖边杨桥畔渠树壕发现的东汉中晚期壁画墓墓顶,都明确记载了这种形象至少一部分就是伏羲和女娲。
马王堆帛画的伏羲女娲
伏羲和女娲的形象演变解读得差不多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单就传世文献看,伏羲和女娲的兄妹、夫妻关系,是经历上千年慢慢建立的;而通过楚帛书和汉画像,我们对此可以重新建立认识,原来伏羲和女娲的夫妻关系,战国秦汉时期一直都存在!这就是文物里的早期中国专栏开设初衷:我们要读懂上古史,应该多结合考古发现成果,而不仅仅拘泥于传世文献记载。
参考文献:
刘国忠:《古代帛书》
刘惠萍:《伏羲神话传说与信仰研究》
杨利慧:《女娲的神话与信仰》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网易历史频道等纸刊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