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抒情诗的片段,为不少人带来了温暖的感受,也是大家发表热爱生活的文案当中经常会用到的。
创作它的,正是当代青年诗人海子。但是海子的人生却不像诗中所写的这样美好,只有短暂的25年。夺走他生命的并非疾病和意外,而是自我的选择。
他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最惨烈的死亡方式,也就是卧轨自杀。其实现实中像海子这样去世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是不幸的。那么假如,未来我们因为意外的原因要面对疾驰而来的火车,可以怎样进行自救呢?如果这时选择躺在铁轨中间能活命吗?接下来,就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解开大家存在多年的疑惑。
存活的概率很低
火车算得上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乘坐的交通工具了,从传统的绿皮火车,到现在飞驰的高铁,我们的年龄似乎也伴随着火车的发展,在慢慢的变化。许多孩子小时候对火车总是充满了好奇,再加上那时火车部分路段的管理并不严格,周围没有防护栏或者防护网,因此不属于封闭路段。
所以很多的小孩子都会跑到火车的轨道上面玩耍,有时玩累了还会在铁轨上睡着,现在看来这是十分危险的经历。还有许多年长的人表示,那时还会跟着火车去捡煤渣,总之,对于火车,当时大家都表现得不是很害怕。
那么,假如不小心在火车轨道上睡着了,当火车开过来时,将自己的身体藏在铁轨中间能活命吗?理论上来说,存活的几率很低,具体还是要看当时的情况。可以说,存活的几率和火车以及自身的某些因素都是相关的。
首先,当火车开过来时,人体第一个接触的一定是车头。而火车头的下部,一般会装有排障器。这类排障器的本意是帮助车头扫清前路突然出现的障碍物,比如说较大的石块之类的。排障器的大小根据火车型号的不同也有所差异,有些距离轨面会比较近一些,一般距离轨面的高度可能在80毫米到150毫米左右。
再加上我国铁路常用的钢轨高度轨高为176毫米,以及轨道底部和枕木之间的一小部分距离,大概40毫米,但这个数值当人躺进去时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将排障器和轨面之间的高度定位中间值130毫米,再加上钢轨轻微磨损后的轨高174毫米,那么这样就能够大概估算出排障器到铁轨底部的距离,大约是304毫米左右。
去掉零头,就算这一距离是300毫米,也就是30厘米。这就意味着,如果躺在铁轨中间的人想顺利避过火车头部排障器的清扫,那么身体的厚度就不能超过30厘米。从相关数据来看,人侧身通过的最小宽度为30厘米左右,如果按照这一数值来说,排障器十分有可能刮蹭到躺在铁轨中间的人。
当然,这一尺寸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说小孩子,其身体的厚度应该就比大人小一些。同样体型比较瘦小的女性应该也比男性薄一些,如果比较胖,那么30厘米这一范围是绝对不足以使其通过的。
其次,就算因为身材比较瘦小,侥幸躲过了排障器,也不意味着就是绝对安全了。还需要考虑火车的速度,如果说火车的速度比较慢,那么车底带起的空气流动也比较慢,不会将小石子之类的碎屑带起来砸中人。
但如果火车的速度很快,那就很危险了,快速的空气流动不仅会让小石子砸得人头破血流,还极有可能将人的衣服吸起来,刮蹭到车底的相关部件上,待到那时你想好好地躺在原地,估计就很难了。
最后,还要看火车的型号到底是什么。从相关资料来看,不同火车的底部构造是有一定差异的,有些距离底部的空间会更小一些。如果躺在铁轨中间的人,遇见的是缝隙更小的火车,那么存活的概率就更低了。
综上所述,躺在铁轨中间想要活命的话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的,与通过火车的载重、车速以及车辆节数都是有关系的。毕竟如果真的在那个场景下,需要通过的不仅是火车的头部,还要等到火车完全通过,而火车有这么多节车厢,任何一节车厢底部的情况都可能会影响人存活的概率。
假如是高铁呢?
以上情况中,我们所说的火车是比较传统的老式火车,或者大家就可以将其当成绿皮火车来理解。而现在,高铁的兴起,已经将传统火车的分布格局改变了。那么,假如飞驰而过的那列火车是高铁的话,还能活命吗?
按照高铁的时速来说,基本是必死无疑的,没有任何的悬念。因为高铁的时速基本都在250公里以上,最快的甚至可以达到400公里。在这样的时速之下,即使躺在铁轨中间的缝隙当中,也会被吸上去,或者说吸到车轮底下,这主要是因为伯努利原理的存在。
首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一原理或者说是效应,这是瑞士物理学家丹尼尔·伯努利在1726年提出的。属于流体力学,著名的推论可以表述为,流体等高流动时,如果流速很大,那么压力就会小。
伯努利方程表明:理想流体在管道中作稳定流动时,流动体在作任意两截面处的总比能由比能与比动能所组成,三者之和为一个恒量。
那么,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伯努利原理呢?因为它刚好可以解释为什么,火车在高速运动时,如果人靠得很近,就会被吸入。当流体的速度越快,其压力就越小,或者说压强就越小。所以,高铁高速通过时,就会使周边的空气流速变快,压强随之变小,而本来位于轨道底部的空气流速一开始是比较慢的,压强也比较大。
这样的差异,就会使得高铁在通过时,其吸力把躺在铁轨中间的人带起来。换句话说,这时除非你有什么方法将自己牢牢地固定在铁轨中间,不然面临的结局就是必死无疑。而且,根据多种情况推断,不仅活不下来,死相还会非常难看。
值得一提的是,知道了伯努利原理的影响以后。还可以帮助大家理解一件事情,就是为什么高铁列车员不让等候列车的乘客靠近,根本原因就是怕我们被吸力吸入,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因此,提醒大家,如果家中有小朋友,去往高铁站等候列车时,一定要注意看管好小孩儿,不要让他们在站台附近嬉戏,以免意外发生。
伯努利原理
在这里,之所以又用高铁作为实例来进行分析,就是想告诉大家,千万不要轻易尝试这件事情。有时候,人可能会在冲动之下做出一些决定,有些决定会给我们重新来过的机会,有些决定却不会,比如说躺在铁轨中间这种极度危险的事情。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要因为冲动和猎奇,就去尝试危险的行为,待到火车冲过来时,再想挽回纠错就来不及了。
发生过的火车撞人意外事件
应该有许多人都听说过,火车撞人的意外事件,因为过去的传统火车在一些路段之内并不是全封闭式管理,所以总会有附近的村民或者牲畜不小心闯入,最终发生意外。
比如2012年8月3日时,在大秦铁路抚宁段迷雾河的铁路桥上就发生了这样的惨案。根据新闻报道来看,当时附近的三抚公路便道被降雨冲垮了,导致此处交通出现了问题。一些住在附近的村民就翻过了铁路的防护网进入了内部,最终被迎面而来的火车撞上。该事件造成了9人死亡,4人受伤。
可以看出,这种翻越铁路防护网的做法无疑是将自己的性命亲手交给了死神。逝者已矣,当时的情况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但是从死伤的情况来看,这一行为是非常危险,致死率极高的。因此,现实的事例也提醒大家,要遵守相关的规矩,不要擅自翻越防护网在铁轨附近晃悠。
此外,之前还有博主为了让自己的视频有热度,擅自进入管辖区,进行卧轨自拍。很难想象,这种不要命的行为真的会有人尝试。不过这次卧轨自拍的行为是在地铁路段发生的,据悉当时在上海市北郊的轨道3号线友谊路车站,有一位男子在列车靠近时,跳下轨道,躺在了钢轨之间,用手机进行拍摄。事后,他还将该视频传到了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案例》第24条第2款明确禁止擅自进入轨道或者隧道;第39条还规定:乘客以外的其他人员因违章进入、穿越、攀爬轨道交通设施造成人身伤亡的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单位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因此,地铁的相关部门迅速报警说明了这一问题。最终,该男子因为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被当地警方处以行政拘留10天。
总之,这些事件,不论当事人是意外闯入还是蓄谋已久,其做法都是不对的,或者说是触犯相关法律的。而且,用自己的生命去测试法律的底线,未免也太不值得了,如上所述,即使造成人员伤亡,也不会进行赔偿,个体需要承担全责。
卧轨自杀不可取
除了为了博取热度,哗众取宠的钻入铁轨之间。许多想不开的人,还会选择卧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比如说年轻的海子。这种行为是绝对不提倡的,因为在实施自杀的过程当中,当事人的心理不仅会承受极大的煎熬,生理上也会经受非常大的痛苦。
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释义统计,2001至2005年全路发生路外伤亡事故60037件,自杀1549人,占事故总伤亡人数的2.55%。
不过,近年来这种情况已经少很多了。毕竟现在铁路区域的管辖要更加严格了,尤其是高铁,其范围内实施全封闭式管理,外人根本很难进入。这样的措施很好,避免想不开的人闯入结束生命。
总之,我们还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可能冲动之下做的决定,能够使自己解脱,但是却为活着的亲人们留下了终生也无法释怀的痛苦。人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时候,还是要洒脱一些,不能钻牛角尖。
时刻要记得一件事情,那就是没有任何事比生命更重要,也没有任何人值得我们为其放弃生命。坚强地活下去,毕竟太阳明天依旧会升起,没有什么坎是迈不过去的。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