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新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也是中华文明不断演进的心理动因。早在商汤时代,就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盘铭。国学典籍《易传·系辞上》也从天人合一的哲学角度提出: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周易》第四十九卦革卦,革的意思是去故,第五十卦鼎卦,鼎的意思是取新。成语革故鼎新由此而来。
近年来,文化日渐昌明,国学也再度升温。而实现国学于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时下谈国学,显然不能局限于儒学和儒家,而应该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儒家与不同流派之间的关联以及各自的理论意义。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袤,历史悠久,对国学的进一步研究,不仅应从时间维度上审视不同时代的时差,还应从空间维度上,审视不同区域的域差与互动,这样方能触摸国学完整而客观的图景。
当前,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的融合正在成为推动学术研究的重要路径与方法。而国学天生就是交叉学科。国学知识的生产,理应是集成式创新,整合相关学科的材料、数据、理论、方法,并优化学术传统延续与创新的机制。时下的国学专业人才,有必要熔古铸今,以跨学科视阈合理有序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举例来说,若要透彻研究秦的书同文政策,就需探赜索隐,钩沉爬梳,综合文献学、汉字学、汉字信息学、中国古代史等多学科知识。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