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通山县
隶属:湖北省咸宁市
人口:46.05万人
面积:2680平方公里
车牌代码:鄂L
电话区号:0715
邮政编码:437600
行政区划代码:421224
政府驻地:通山县洋都大道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隶属咸宁市,县境南邻江西省武宁、修水县毗邻,东接阳新县,北连咸宁市,西部与崇阳县接壤。辖8个镇、4个乡、1个管委会。
通山地域在战国时为楚地,宋乾德二年(964),即南唐后主李煜即位第二年(遵北宋年号)始置通山县。这里山川秀美,风景旖旎,东有道教名山太平山,南有华中胜景九宫山,西有百洞之山大城山,北有森林公园大幕山,中有水土乐园富水湖及地下长廊隐水洞。
一,通山县历史
通山县在战国时为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下雉县。三国属吴之武昌郡阳新县,隋改阳新为永兴,唐属鄂州永兴县。北宋乾德二年(964),南唐(遵北宋年号)始置通山县,以城内通羊、青山二镇各取一字命名,以通羊镇为县邑,隶鄂州。开宝八年(975)属江南道。太平兴国元年(976)属荆湖北路永兴军,太平兴国二年属江南西道兴国军,太平兴国三年降为羊山镇,不久复为县。崇宁元年(1102)属江西路兴国军。南宋绍兴四年(1134)再次降为镇,翌年复县。
元至元十七年(1280)属江淮行省蕲黄道,至元十九年属江西道,至元三十年(1293)属湖广省兴国路。明洪武元年(1368)属兴国府,洪武九年(1376)属武昌府兴国州。清康熙三年(1664)属武昌府。民国元年(1912)属湖北省第一区,三年(1914)属江汉道,十六年(1927)直属湖北省辖。廿一年(1932),国民县府属第二行政督察区,25年(1936)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属大冶专署。1950年3月大冶行署析出阳新县燕厦、大畈、黄沙等地划入通山。1952年6月属孝感专区。1954年南林区高桥乡的黄泥档、三界宕、张家、孙家、花红等村及雨山乡的廖家山村划归崇阳县。1955年3月,阳新县八区白果乡陈村划归通山县。1958年11月通山与崇阳、通城合并为崇阳县,1959年3月恢复通山县。1959年11月属武汉市,1962年5月复属孝感专区。1965年6月属咸宁地区(地区)。1971年,将杉木、太平、东源等地划归阳新县。现为咸宁市辖县。
1996年,通山县面积2680平方千米,人口约40.7万人。辖8镇18乡:通羊镇、九宫山镇、大畈镇、南林桥镇、洪港镇、黄沙铺镇、厦铺镇、横石潭镇、三界乡、三源乡、下泉乡、大路乡、万家乡、杨芳乡、杨林乡、沙店乡、畅周乡、宝石乡、畈泥乡、港路乡、梅田乡、高湖乡、富有乡、湄港乡、慈口乡、燕厦乡。县政府驻通羊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通山县总人口378849人,其中(9个镇、4个乡):通羊镇96591人,南林桥镇31593人,厦铺镇18150人,闯王镇19422人,横石潭镇29919人,洪港镇31122人,大畈镇21679人,九宫山镇3550人,黄沙铺镇32675人,大路乡26527人,杨芳林乡17398人,燕夏乡31468人,慈口乡18755人。
2002年,通山县为加大九宫山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将九宫山镇和横石潭镇合并,设立新的九宫山镇。
2004年末,通山县总人口416936人。辖8个镇、4个乡,1个名胜风景管理区(九宫山),15个居委会、184个村委会。(1781个村民小组)
2005年末,通山县辖8个镇、4个乡。共有17个居委会、172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通山县常住总人口361079人,其中:通羊镇124141人,南林桥镇25289人,黄沙铺镇28058人,厦铺镇13131人,九宫山镇28284人,闯王镇14904人,洪港镇25191人,大畈镇23770人,大路乡26116人,杨芳林乡12727人,燕厦乡23629人,慈口乡13487人,九宫山风景区2300人,通山县开发区52人。
二,通山秀丽风景简介
1.九宫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通山县境内,横亘鄂赣边陲的幕阜山脉中段,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九宫山总面积196平方公里,为花岗岩、变质岩组成的窟窿构造,属断层山地形的冰川地貌。整个幕阜山脉最高峰是我们九宫山的"老鸦尖"也叫"老崖尖",海拔1657米,是我国中南部最高峰之一。
2.隐水洞 位于九宫山下,富水湖畔,距通山县城12公里,距武汉市130公里,交通便利。 隐水洞因洞中隐藏有两条河流而得名。与中国已发现的地下河洞穴相比,通山隐水洞兼备现代地下河与古河道景观,其景观质量及分布结构较好。
3.富水湖水利风景区位于依托富水湖而建,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富水湖山水相依,湖水清流、万顷碧波、轻舟悠悠、诗画交融,四季景色交替变幻,两岸群山造型多异。湖边金桔满婆,苍松翠杉遍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让人心旌摇动,被誉为鄂南小漓江。富水湖既有西湖之美,又有千岛之秀。她是中国最美的乡村湖泊。
据考古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刀耕火种。墩头山出土的石斧、石刀,郭家岭出土的甬钟,磨盘山出土的铜剑等,都是通山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通山还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汉戏、采茶戏、山鼓、民歌或民间故事传说,它们在民间艺苑摇曳生姿,顾盼流芳,被后人视为民间艺术奇葩。青山绿水给了通山人以灵气,心灵手巧的通山人还创造出许多名特优产品,如绣花鞋垫、杨芳酱油、大畈麻饼、横石豆腐、通山粑坨、九宫云雾茶、燕厦火烤鱼、黄沙苦荞酒等。独特的乡土风味,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地方品牌广受外地客商青睐,也让远方游子时时勾超导我尽的乡思。
(通山的老乡们可以评论区说说自己家乡的好玩的地方好吃特产哦)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