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疆域辽阔,地大物博,地跨南北中低高三个维度,纵横东西海陆皆守。因此,中国自然环境变幻莫测,复杂多样的地形气候孕育出种类繁多的自然资源。其中,矿产资源藏量丰富,矿种齐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全世界矿产资源总量的百分之十二,位居世界第三,是名副其实的矿产资源大国。
在我国的能源矿产之中,最为丰富的当属煤炭资源,据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资源储量为一千八百多亿吨,可供开采上百年,因此煤炭在我国能源之中占有主体地位。
上个世纪,我国的煤炭资源开发一度达到顶峰,产量高达世界第一,不仅足够供应中国本土的能源需求,甚至还有多余的可以出口给国外,同时,得益于煤炭能源而蒸蒸日上的钢铁产业,也成为了我国重要重要出口资源。
而一些矿产资源匮乏的国家则需要从国外进口矿产资源。其中,国土面积小,资源有限但冶炼技术发达的日本,便前来我国矿产工业城市之一的攀枝花考察进口煤炭钢铁资源。
在路过矿区的时候,面对这些各色各样的矿产,日本考察队并未流露出太大情绪,但当他们看到一旁堆积的冶炼炉里倒出的矿渣时,却表现出了兴趣,并表示愿意用他们的优质钢材换取我国的高炉渣。
言语一经发出,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日本放着好好的矿产不要,非要炼剩下的高炉渣呢?究竟在打什么算盘?周总理得知了交易后,敏锐地嗅出了这高炉渣背后的不同寻常,便一口回绝了日本人的提议,并将高炉渣交给中科院和矿冶研究院进行研究,却发现这看似寻常不起眼的,被我们拿来当做路面基建碎料的高炉渣背后,暗藏着玄机。
高炉渣
高炉渣,是矿石在高炉冶炼过程中未燃烧完全而残留的固体废物。主要由一些石灰石和燃灰组成,根据冶炼物的不同主要分为炼铁生钢渣、铸造生铁渣和锰铁矿渣。
高炉渣通常含有钙硅铝镁铁和少量硫化物,有意思的是,有的钒铁精矿在高温冶炼后会产生二氧化钛,这些大部分的二氧化钛会随之进入残余的高炉渣之中,这种含有大量钛元素的高炉渣就是所谓的高钛高炉渣。
而钛在现代工业里具有极其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其强大的抗腐蚀性和高强度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与其他金属元素结合之后能够制作出钛合金材料,被广泛利用于航天航空领域。甚至军事武器领域,以及各类重工业甚至医疗领域里,都能找到钛的身影。
而军事、航天、工业也正是衡量一个国家硬核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钛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然而,钛虽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生物、岩石、土壤、水体之中,但由于其性质活泼,十分难以大量提取和捕捉,往往供不应求,因此,钛被人们视为一种稀有金属。而这种稀有金属却广泛存在于废弃的高炉渣之中,这是上个世纪的我们没想到的。
不过这一切却被冶炼技术发达且善于回收资源利用的日本看在眼里,他们拥有足够成熟的技术条件,可以将高炉渣里面的钛提炼出来,所以,他们宁愿用优质钢材也要换取这看似不起眼的高炉渣,而这些高炉渣里的钛含量的价值,却远远高于那些优质钢材。所以,不将高炉渣换给日本人是正确的选择。
高炉渣之中,除了稀有金属钛,还包含许多其它重要金属材料。譬如占比第二的二氧化硅,就是一种非常主要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成为各类二极管和三极管、电池电路,是CPU和芯片的原始祖,开启了信息化时代。而美国著名的硅谷,也是依靠丰富的硅产业资源而发展出来的一大批举世闻名的人工智能互联网企业。
其次,高炉渣里的铝和钙也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熟知的电饭锅和高压锅就主要是由铝制成,而钙也是我们人类维持身体硬朗和骨骼健康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类元素,可食用的钙片就是老人小孩的日常营养补充剂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高炉渣的价值十分显著,但由于从高炉渣之中提炼物质对冶炼技术有着很大的考验,所以,大部分国家都将高炉渣用于农作物化肥和路面基建等领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除此之外,高炉渣还可以炼成微晶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之中。
那么,高炉渣所含的钛也好,硅也好,其实都是稀土资源的一种。日本对于高炉渣的重视其实也折射出国家对于稀土矿的重视。
我国稀土资源发展史
稀土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有着十分显著而重大的意义,所以,国与国之间的博弈离不开对于稀土资源的争夺。目前,稀土矿主要分布于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以及南非马来西亚等热带国家中。
有着稀土之都的我国,凭借着天然的资源优势,占据着全球稀土资源的半壁江山。我国的稀土资源不仅藏量丰富,而且矿种齐全,质量高,分布合理。于是,中国本土的稀土资源反而供大于求,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这时,许多稀土企业就想到进行稀土出口,赚取商业利益。但是,在国外贸易商对于中国稀土资源价格的控制之下导致了中国稀土行业的恶性竞争。于是,稀土矿便出现了价格低势,甚至比菜市场的猪肉还低。
最初,中国的稀土储量占全世界稀土总资源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但是随着以制造业发家的日本和韩国对于稀土资源需求量的不断攀升,开始对我国稀土实行大规模的进口廉价收购来进行囤积,甚至不惜假意通过投资手段和参与稀土开发甚至诱导稀土走私行为等方法对中国稀土进行掠夺,拿走了我国将近七成的稀土资源。
由此,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从一开始的百分之七十降为了百分之二十,仅仅只够我们本土使用十五到二十年,未来或许还将依赖国外进口。
在我国大量稀土资源外流的情况下,2013年,中国开始正式整顿稀土资源的乱象,并列举了一系列措施来缓和中国本土的稀土局势。首先要做的就是禁止出口稀土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稀土资源不断外流,本土都供不应求的局面,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土稀土资源。
其次,要对稀土矿进行限采,不能毫无节制地开采稀土矿。还要建立稀土资源的储备制度,通过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来科学稳定和把控稀土资源的价格。并上调稀土的资源税,取消一些能力不足的企业的稀土矿配额管理,同时整合国内良莠不齐的稀土矿产业,整顿稀土矿行业。
稀土之战
自打中国对稀土行业和资源进行严格限制和整顿之后,一些依靠中国廉价稀土资源而发展的国家便感到十分不满。
其中,日本国土面积小,矿产资源匮乏,稀土资源资源更是聊胜于无,因此日本也是最有稀土荒忧患意识的国家。但是,日本却依靠着寻找廉价稀土供应商的脚步,逐渐成为世界上稀土资源生产出口和消费最大的国家。
从前,日本的廉价稀土供应商目标还是地大物博的中国,但是自从中国开启了对于本土稀土资源的保护政策之后,日本就没有了进口廉价稀土资源的最大供应来源;为此,日本同欧美共同组成抗议阵营,制造国际舆论指责中国的稀土战略。
虽然,中国关闭稀土资源的出口渠道并未对欧盟造成实际损失,但欧盟也不忘搅着浑水,正在试图向中国施压,迫使我们保证稀土的正常出口供应。而美国稀土商也不忘趁机抢夺市场,试图打破中国控制稀土供应的局面,从中捞点油水。
同时,印度方面也正在利用中日因稀土资源闹翻脸的时机,同日本积极建立稀土贸易合作,让中国感受到来自印度方面的压力。
面对国际针对中国渲染的稀土大战稀土忧虑,中国却不以为然。据中国研究人员称,稀土资源比起石化煤等资源争夺来说远远算不了什么,而那些真正需要稀土资源的国家也早就通过战略手段囤积了足够的稀土资源,中国关闭稀土资源出口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根本不会造成影响。所以,各国真正的目的可能是想借此达到国际政治联盟,彼此交换利益罢了。
稀土中毒
虽然稀土对于国家科技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动植物生长调节的作用,但有一些稀土却会给人体带来不好的影响。这是因为,稀土非人体每日必要的微量元素,如果一个正常人每日的稀土摄入量超过三十六毫克,则会产生慢性中毒,影响人体的中枢神经和骨结构。
然而,以一些植物为主的食物(如茶叶),就被证实可能含有稀土元素,从而引起食品安全问题。所以,稀土中毒也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总结
所以,日本对我国高炉渣的稀罕,也意味着日本对我国稀土资源的虎视眈眈。稀土之战也不免折射出,国与国的博弈离不开资源的争夺和利益的互换。
但是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追求利益不惜代价破坏我国稀土资源的贸易市场规则,就违背了国际竞争的道德准则。而我国稀土资源的发展历史也警示着我们,不要轻易被蝇头小利所诱惑,长远战略发展才是根本道路。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