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近几年在不断地警告世人,人类在未来也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我们应当警惕起周围的环境变化,不论是自然还是社会,人类文明很有可能在未来数百年里被这些灾难摧毁。
自然灾害
《2012》《天地大冲撞》《不要抬头》《终结者》《我,机器人》《海啸》……灾难电影里展现出的镜头和情节把观众完全带入进去,这些电影看完以后总会让人有一种惊魂未定的感觉。
如今科学家的警告把这种电影体验变得真实起来,这可不是在瞎说,数据分析确实如此,而且必须被重视。
海啸
气候危机
当下我们听闻的最多的可能就是全球气候变暖,感受最深的也是它。很明显近几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异常气温已经开始让各地出现反复无常的天气变化。
不管人们怎么回避,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已经有大量的案列可以证明这些改变。在陆地上,气温上升的速度大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沙漠正在逐渐扩大。
全球变暖
海平面上升,海水酸性增加,目前全球变暖水平已经到了1.2摄氏度的增幅。最令人头疼的一点还在于,仅考虑太阳能量输出和火山活动变化,当前的物理气候模型已经无法重现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变暖。
全球多地的海平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海啸在洋流活动频繁的地带变得更为明显,也更具摧毁性,我国近年来的台风天气也变得多了起来。
海平面上升想象图
当前的气候模型指出,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和超量的碳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虽然有研究学者指出,全球变暖是地球的一个自然过程,并且过去亿万年间也有过这样类似的变化。
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人类活动确实是这一系列的推手。全球变暖使得极地地区的动物生存受到威胁,部分生物开始迁徙,朝向纬度地区更高的位置走去。
全球变暖影响动物生存空间
这一变化将会在未来二十年的时间里完全改变当地的生态结构,以如今的变化来看。2050年人类就会遭受到来自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威胁,低纬度的地区或者国家将会被淹没,数千万人将会流离失所。
世界遇难人数增加的同时,极端气候还会不停地干扰人类正常的生活。到了210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2米,部分洋流会崩溃,例如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关闭,这会使得欧美地区发生重大气候变化。
大西洋
人工智能危机
全球变暖的威胁在近几年来大家都有目共睹,除此之外,另外一种技术的兴起所带来的变化让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而它所带来的影响还存在潜藏的危机,同样也足以毁灭全人类。
人工智能,又被称作AI,你我如今都是人工智能的受益者。大数据、搜索引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超级计算机,这些全部都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研究从上世纪就已经开始,当时作为计算机问题在科学界被无数工程师看中。早期的人工智能更像是一种问题迭代解决的优化方案,研究人员期望建立一种模拟人类在解决难题,或者进行逻辑推理时使用的逐步推理的算法。
随着相关技术的研究发展,人工智能后来在算法模型和语言处理上得到了突破。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通过对计算模型的不断优化,一些基础简单的AI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了较好发展。
21世纪以来,微型芯片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有了更多的处理能力。服务器的构架无论是网络中还是物理硬件中都变得极其强大,而今天主流的人工智能则集中在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领域。
计算机通过不断迭代的学习,同时利用搜索引擎、大数据,不断优化自己的算法,并且在逻辑问题的解决上还有了一点类似于人类逻辑的活动。虽然这些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活动,但这也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些思路设计。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最明显的应用是在商业上,各种搜索引擎的推广,以谷歌、亚马逊这些为首的智能应用在数据分析利用上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商业地位。
包括后来的Facebook、微软翻译、特斯拉等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另外人工智能在医疗、科学等方面所展示的强大计算能力和数据整合能力,可以帮助这些从业人员以最快的方式得到问题结果。
人工智能与医疗
相信过去几年中,国际象棋上展示的阿尔法-Go、深蓝等系统一定给你带来了深刻印象。这些智能AI轻松击败了国际象棋、围棋的世界顶尖选手。同时它们还在不断地优化自己的算法,变得更加强大。
迄今为止,最强大的人工神经网络时GPT-3,该计算机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在基准测试中的表现令人们满意。不少AI 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数据整合、分析去画画、拍电影、写文章,尽管看上去有些勉强,但这都证明了AI的强大。
投入服务行业的机器人
但是,任何科技都是一把双刃剑,AI也不例外,霍金在世时就曾警告过人们要警惕人工智能的兴起,它很有可能在未来会毁掉人类文明。
担心人工智能的科学家认为,AI的高风险来自于潜在的自动化、智能间谍软件、算法偏差。这种表现很有可能在数据学习中的算法偏差中得到,而且AI没有经过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道德文明对于AI来讲更像是数字逻辑。
机器人
超级智能AI或许还能够自我提升到人类无法控制的地步,如果AI进化出了类似人类的思考能力,想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毁灭人类是轻而易举的事。
毁灭性的冲击
当今科学家为了把这种可能性控制在最小,如今也在不断开发安全应用模型的人工智能,这种AI 在未来的逻辑处理上会显得更加温和一些。
但是陨石、彗星可不这么想。天文学在过去200多年的发展中,观测到了许多潜在的风险,其中风险最大的是陨石撞击事件。
陨石撞击想象图
地球灭绝事件中的恐龙正是因为陨石撞击才消失,人类也很有可能面临类似的风险。根据已有的观测记录,陨石撞击地球的风险概率普遍在1%以下,但是在这一个过程中有着一些不可控因素,可能会导致它们改变原有的飞行轨迹从而撞向地球。
想必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流星事件大家一定还有这深刻印象,此次的流星事件是自通古斯大爆炸以来,已知伤害最大的事件。
俄罗斯陨星坠落事件
该事件由于极其幸运地被解体,才避免了更大伤害。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天文学家在对太阳系的观测中都看到了不少撞击事件。只不过地球相当幸运,刚好处在吸引力范围之外。
陨石撞击想要毁灭人类只需要一颗直径2公里的陨石就够了,撞击带来的破坏就算没有立刻毁灭人类,在撞击事件后的几百年里也一样能够通过气候变化毁灭一切生命。
陨石想象图
NASA认为这种模拟演算一旦出现,人类至少需要五年的准备时间才能够对其进行干预,比如发射火箭拦截小行星,或者改变其轨道。但如果陨石太大,人类是没有任何能力去改变的。
以上三种灾难风险都是未来100里人类可能遇到的,无论哪一种情况的出现,带来的都是毁灭性打击。文明的脆弱性被充分体现,如今人类文明才刚起步不久,未来要面对的这些风险关乎每个人的命运。
好在这种情况开始在气候变化这一问题上得到重视,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能够贡献自己微弱的力量。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