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资料图(图源:德国之声)
抹黑中国的舆论战蹭上俄乌冲突的热度,又玩出了新花样。近日兴起的一场所谓大翻译运动,让美国之音、德国之声等外媒如获至宝。一些反华势力正愁找不到在俄乌冲突里碰瓷中国的借口,大翻译运动就非常贴心地递上了刀子。
所谓大翻译运动,指的是通过片面截取翻译中文社交媒体上一些过激言论,向外国受众传递带有明显反华倾向的诱导性和标签化信息。有大翻译运动的参与者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他们的初衷就是要让更多国家的人明白,中国人是骄傲,自大,民粹主义兴盛,残忍,嗜血,毫无同情心的集合体,他们的目的和期盼就是希望全世界具华人血统的人们能够脱离这些负面的情绪,真正和文明社会融为一体,为自己的愚昧而感到羞耻。
如此恬不知耻,活脱脱一副西方耗材的可悲嘴脸。
试问,以偏概全、故意刺激偏见群体,是文明社会的做法吗?大翻译运动将一些网民的过激言论上升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劣性,玩的就是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把戏。说白了,就是抱着丑化中国人的预设目的,去寻找剪裁黑料。实事求是地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正是网络世界的特点,这对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都是如此。就拿大翻译运动热炒的乌克兰美女恶俗言论来说,这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吗?此类言论在中国舆论场是主流吗?事实上,绝大多数中国网友早就旗帜鲜明表达了对相关恶俗言论的反对。但是,大翻译运动的操盘手们听不见理性平和的声音,散落在角落缝隙里的恶臭黑料才是他们的养分。况且,在微博、微信、抖音等中国社交媒体上,涉乌克兰美女恶俗言论的账号该禁言的禁言,该封号的封号,与大翻译运动参与者口中的文明社会相比,在倡导网络向上向善、共建清朗网络空间方面,中国所作的努力要多得多,一些过激、粗俗言论在中国舆论场上的生存空间要小得多。揭露大翻译运动绝不是要和其他国家和地区比烂, 而是说要辨明、警惕将矛头对准中国的歪心思。
再试问,以向反华势力献媚表忠为荣,以拉踩同胞为傲,应当感到羞耻的究竟是谁?俄乌冲突被称为社交媒体时代第一场被全网直播的大规模冲突,这不仅是军事斗争,更是争夺人心的舆论战。美国不仅拉拢西方盟友对俄罗斯火力全开,更满脑子算计着不能让中国置身祸外,企图将祸水东引连坐中国。近段时间以来,美国接二连三通过美媒释放虚假信息,要么造谣俄中事先通气、要么瞎编中国计划对俄军援,摆明了要拉中国下水、让中国背锅。这时候,以自爆中国人残忍、嗜血而搏出位的大翻译运动可不就成了反华势力眼里的趁手工具?于是乎,大翻译运动成了美国之音、德国之声等外媒眼里的香饽饽,相关报道连篇累牍,相关人员被捧成了新闻人物,很是风光了一回。殊不知,他们或许上一秒还在为得到主子赏识而沾沾自喜,下一秒就要首当其冲承担反华情绪上升的恶果。他们今天在键盘上敲下的抹黑中国人、污名化中国的每一个字,来日都会成为种族主义仇恨犯罪的回旋镖。
对大翻译运动背后的西方耗材们来说,一个难以自洽的悖论只会让他们的痛苦与日俱增:他们心心念念盼着中国不好,但无论他们如何自恨、如何迫切想向西方反华势力献上膝盖,他们能得到赏识的唯一原因却恰恰是中国的不断强大。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各国积极在微博等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发声以争取中国舆论的支持,就是中国舆论场影响力的一个鲜明注脚。正因为世界上越来越多人希望听到中国的声音,客观上大翻译运动才有了市场。而更要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立体、鲜活的中国形象,是任何灰黑滤镜都无法扭曲的,更是大翻译运动这种小偷小摸式的无耻行径无法从根本上所撼动的。早日认清这个大势、调整好心态,最终才能摆脱沦为西方耗材的可悲下场。(海外网评论员)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