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晚,青少年偶像王源因为在公开场合吸烟,引起BBC发文报道、央视点名批评。
也许很多人从前并不认识谁是王源,但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违法的艺人都会得到央视的关注。无论是他自带的爆炸热度,还是大家对于公共场合吸烟、乃至吸烟是否正确的一轮轮讨论。此次,这位中国最具社会责任的公众人物之一,无疑用他的行为,让烟草这一敏感话题重新登上舞台。
一、如何看待烟草
有的人可能说,烟草有害,国家为何不禁烟?这是因为我国是个名副其实的烟草大国,拥有数以亿计的烟民,烟草行业也是年年的纳税大户。
许多吸烟者认为:吸烟是多年来的习惯,一天不吸,总感觉浑身难受;没有灵感或者犯困的时候,尼古丁的刺激总能让人瞬间激情迸发;亦或是忙于工作、社交,难逃烟酒的魔爪……
小编虽然不吸烟,但对这种感情并非无法理解。毕竟谁都会有空虚、失落的时候,此时点燃一支烟,可能就能为心灵带来一丝慰藉。只是吸烟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实在不可小觑,假如你还没有戒烟的想法,就应该予以重视了。
5月31日正是世界无烟日,该节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87年创建的于全球范围内开展的无烟庆祝活动,旨在宣传群众关于烟草使用和接触二手烟雾的有害和致命影响,提高对于心血管系统、肺部危害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提前看看,吸烟对于身体的影响吧。
二、吸烟是肺癌的一大杀手
欧美国家数据显示,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要高10倍以上,亚洲稍低。每天吸烟越多、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肺癌发病率越高,其中吸烟年限是最重要的指标。美国癌症学会研究表示,如果15岁开始吸烟,到了70~75岁,肺癌发病风险要比不吸烟者高17倍。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被动吸烟同样可以提高肺癌发病风险,世界范围内的多项研究显示,无论男性女性,长期被动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率要高于物被动吸烟人群的1倍至数倍不等。
临床工作中我们用吸烟指数来量化患者吸烟的程度,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数量(支数)X连续吸烟的时间(年数),如果每天吸烟20支,连续吸烟超过20年,那么吸烟指数就是400。我们通常把吸烟指数超过400列为发生肺癌的高危人群。
如果你属于高危人群,又超过40岁,那么规律筛查迫在眉睫。
这是因为目前对于肺癌的早期筛查,公认的方法还是从40~45岁开始,每年做1次胸部CT(低剂量)检查,这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肺癌,从而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对于极高危人群,可以缩短筛查间隔,如半年1次。
血液肿瘤标记物检测也能起到一定提示作用,但其敏感性偏低,往往在早期还不会出现阳性结果,对于早期筛查作用有限。
对于经济条件好的患者,用PET-CT筛查也未尝不可 ,其他的检查项目对于肺癌的筛查效果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三、吸烟伤身体,也伤害家庭
正如此次王源事件,违反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同时又因为他青少年偶像的身份,对社会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一部分不理智的粉丝会说:王源已经成年了,他有选择吸烟的权利。但是对于公共场所吸烟这一点,却无法给出反驳的借口。
的确,成年人拥有选择是否吸烟的权利,只是作为明星,享受了明星的地位和待遇,此次事件却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知道,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和价值观。如果家长吸烟,孩子很有可能因为好奇、模仿等原因过早接触烟草。
对于肺癌的疾病预防,我们还不能做到像注射乙肝疫苗那样较为彻底地预防。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在生活中减少能够导致肺癌发病风险升高的危险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
四、吸烟及二手烟对心血管系统同样危害很大
根据世界心脏联盟的报告,公众对烟草使用导致的心血管风险认知水平还很低。例如,我们身边很多人罹患中风,但绝大多数吸烟者并不知晓中风与吸烟之间的关联。
二手烟暴露可导致成人冠心病,患病风险提高约25%~30%。在工作场所及公共场所实施全面无烟法律可降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病率。研究估计,实施强有力的无烟法律可使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降低15%。
戒烟可降低吸烟者患心肌梗死及中风的风险。对于吸烟的冠心病患者,戒烟可使病死的风险降低约36%,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降低约32%。吸烟者患中风的风险约为非吸烟者的1.5倍,而戒烟后5年,患中风的风险大大降低。
※聊一聊
很多人知道吸烟的坏处,但却没有毅力坚持戒烟。也许再坚持一下,就可以战胜自己对尼古丁的依赖。而为了自己的身体,为了不让身边深爱的人吸二手烟,戒烟,真的迫在眉睫。
作者:
任华 中国武警总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胸外科专家。
肖博 中国武警总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
来源:《白话肺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等《吸烟及二手烟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全球认知差距及行动启示》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