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混乱的社会秩序中,为内心寻回一处栖息之处?这个时代的我们,需要一种素雅、简朴去冲淡现实的油腻。侘寂[chàjì](わび さび/wabi sabi)是从佛教三法印派生的概念,一种以接受短暂和不完美为核心的日式美学。侘是简朴。寂是古旧。前者是豪华的对立面,超越外在。后者是崭新的对立面,挑战时间。侘寂指一种超越外在和时间的美。不虚张声势,却历久弥坚。
Axel Vervoordt
比利时设计师阿塞尔•维伍德(Axel Vervoordt)不仅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潮流向导同时也是西方最懂得Wabi-sabi(侘寂)的人之一。他擅长结合充满侘寂意境的东方美学与西方的极简设计。Axel Vervoordt 谈论起该设计的住宅时说道:我们不是在谈论装饰,而是一种关于我们现在以及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哲学。我们通过对住宅做减法来改变住宅,努力使其变得越来越纯净。
在Axel Vervoordt看来,如何用最少的材料创造最大的成果,是一直遵循的侘寂法则。他自幼就对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深深着迷,房间总是摆满了我收藏的各种小宝藏——那些从森林、田野或海边捡来的物件。至今他仍然像尊重艺术一样珍视卵石、岩石或者古木。对他来说,石头是承载着一种精神的灵魂,它们已经在自然中共鸣了千百万年,而且不同的石头拥有着不同的精神。
除了对自然的热爱之外,他总能在残破、简朴的物件中看到高贵,比如牧羊人那经由时间和人为雕琢的桌子,或是久经烈火烧制出的瓷器。在他看来,这是极简主义的另一种形式。AxelVervoordt从侘寂中学到的最深刻的思考是,永恒存在于每一个瞬间。这强调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分钟。珍惜世间万物的无常。他认为侘寂是很现代未来的想法。它是一种物质的流逝,不需要过多人为的干预。它让一些物体变得更有人性化并被尊重,但不会让你的生活倒退,反而让你反思过去。他的生活也不完全是侘寂,可能一半是奢华,一半是侘寂。每个人的家不需要全部都是侘寂,但你可以拥有一个侘寂的房间,让你在里面静心思考。
赵赵
喜欢过洛杉矶的生活,也热衷于在北京城郊的古朴小院生活。百年的古董家具,讲究的茶室摆设,将禅意和现代奇妙结合。在艺术家赵赵看来,他的生活,他的艺术都特别朴素且很真诚。
喜欢过洛杉矶的生活,也热衷于在北京城郊的古朴小院生活。百年的古董家具,讲究的茶室摆设,将禅意和现代奇妙结合。在艺术家赵赵看来,他的生活,他的艺术都特别朴素且很真诚。
喜欢过洛杉矶的生活,也热衷于在北京城郊的古朴小院生活。百年的古董家具,讲究的茶室摆设,将禅意和现代奇妙结合。在艺术家赵赵看来,他的生活,他的艺术都特别朴素且很真诚。
唐代赵州禅师,爱茶到了唯茶是求的地步。别人问其去哪,总会回答一句‘吃茶去。’一如赵赵分享的禅师爱茶故事,他自己也是个爱喝茶的讲究人。喝茶的过程被他形容为为自己解惑的过程。他睡得很晚,直言自己有些怕阳光,醒了已经是午后,去院子溜达一圈开始喝茶,晚上的时间放肆地看古籍或是创作。占据了大半个午后的喝茶时间因而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八平米的茶室里摆着的都是考究的老古董,明代的香几上摆放的绿釉花瓶是汉时期的,覆盖着莲叶的磁州窑兔毫纹水缸是明代的。还有不少茶器珍品,件件拿出来都能说上些古窑历史。
条几、床榻、餐桌、书案...... 赵赵的家里,二楼摆放了他许多得意的古董家具,应有尽有。大厅侧面墙上巨幅油画,是赵赵黑色星空系列中的一件,家具是清早期的榆木夹头榫卷云纹牙头镶石面酒桌。件件家居单品聊起来赵赵都能说出许多故事。对家乡缺乏归属感的赵赵,一直觉得自己哪也不属于,这也催生了他不断突破界限的勇气。离开新疆,想过画壁画,之后又去学导演,在北京三里屯住过,也去过五环外的草场,现在在城郊盖了自己的屋子。门前是一条土路,路边就是一条河,对面是一片树林。 以前的我切换更多,现在我不喜欢密集的喧闹。我觉得我要做很多事情,需要一个空间能自个儿待得住。我可以很社交,也可以独处,尤其是疫情这段时间,我没什么想出去的念想,我可以很好地和自己相处。这些年赵赵的艺术形式,从绘画到装置艺术变得越来越多样,还有对古美术,对建盏、古玉和茶的深挖。这让赵赵的创作更自由,也更注重内容本身,各种表达形式融汇之后以合适的方式选择及呈现。
卞超
自在的一天从早起去禅房练瑜伽开始,下午就着壁炉火光读书,晚上在山石、月下开剧本朗读会,偶尔到小庭院伴着烛光冥想……导演卞超信奉侘寂美学,东西方审美在他看来并没有界限,经过时间洗练,留下的美才是永恒的。
在卞超的住所里,没有任何刺眼的灯光,客厅佛像背后散发的佛光,借助主卧床头的光线,通过钻石般的玻璃盒折射,透出不着痕迹的神秘光芒。很多人喜欢纽约大平层的亮堂感,但在日式审美里,幽暗的空间更有氛围。餐具漆器上的金箔,在烛光摇曳下,使空间呼吸出静寂和韵律。卞超很在意光,他认为明暗本身就能讲述故事。他的家融合了钢筋水泥与日式格调,造型佛系,被称为神仙居处。
从事艺术的卞超坦言,这个时代对艺术工作者来说挺残忍的,因为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是他认为最具侘寂元素的一位大师,他的笔触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真实内心和外在境遇,但是并不卖座。同样是大师,莎士比亚更容易被人接受,他的戏剧有很多冲突,包括爱情、杀戮、王权斗争......"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能专注地去看一本小说,对于歌剧的想象也许是枯燥、沉闷。不过这反倒让艺术家置于充满挑战的语境下,才能够激发出最原始和最具有冲击力的作品。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怎么让人们慢慢关注自然的、当下的、自在的生活状态,恰好是艺术家能够发挥影响力的地方。
疫情期间,卞超宅得淡定,花很多时间看书,我就不出去添乱了,在跟书里的作者进行对话,古希腊、古罗马到现代文明,并没有让自己淹没在焦躁的情绪当中。看过西藏天葬、行走过沙漠的卞超,早就意识到,人在恐慌、匮乏的状态下所产生的厌烦情绪和郁闷心理,才会真正把人逼入绝境。罗曼罗兰说过,世界只有一种英雄就是在看清世界真相后依旧热爱它,这跟侘寂接纳生死的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编辑:笑笑
撰文:cassie、kara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