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阅读《堂吉诃德》,我们会不经意的认为它是一部滑稽可笑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位穷乡绅,但是他却酷爱骑士文学,他不仅向往骑士生活,而且把这一愿望付诸行动,几度离家,想要锄强扶弱,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时代变了,骑士制度早已成为历史,于是他只得以幻觉来实现当骑士的向往,干出了许多愚蠢、荒唐甚至疯狂的事:他把风车当作恶魔的脑袋,毫不顾及自己的安危冲上去与之大战一场。他把旅店看做城堡、把老板当做城堡的主人,硬要老板封他为骑士。他又将羊群当做军队,一阵狂叫冲上去厮杀,结果被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面,敲落了牙齿。他所作的一切,看似荒唐可笑,但也真实地反映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堂吉诃德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激情,甚至疯狂的斗士,是一个忠实于理想与信仰的实践者。虽然说他的行为会令人感到啼笑皆非,但他作为一个彻彻底底的理想主义者,他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顾一切的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努力,即使到处碰壁,还是一往无前,不曾轻易放弃。但是,堂吉诃德的理想与信仰虚无,荒谬,不切实际,被称为堂吉诃德精神。在书的末尾,堂吉诃德死了,在弥留之际的悔悟,更是加深了悲剧的色彩,也是在告诉读者,堂吉诃德注定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只能是一个不属于那个时代的骑士,他亦只能是一个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的理想主义者。小说中的学士是这样评价堂吉诃德的一生的:逝兮斯人,勇毅绝伦,不畏强暴,不恤丧身,谁谓痴愚,震世立勋,慷慨豪侠,超凡绝尘,一生惑幻,临殁见真。
而作为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丘则是满脑子都是功利实际的考虑,胆小怕事,目光短浅,贪小便宜,但也朴实善良,忠心耿耿。他是为了当海岛总督才答应和堂吉诃德一起游侠,他不像堂吉诃德那样痴迷于骑士精神,也从不曾明白堂吉诃德为什么而出发。对他来说,现实中的东西仿佛更有诱惑力,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是上天对他最大的恩赐。可他在旅途中也在渐渐改变着,特别是到了最后他和主人几乎成了灵魂的统一体。在他真的坐上总督之位时,桑丘秉公执法,卸任时没有带走一分钱。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存在着充满着理想的人,还有满足于现实生活的人。而他们未必就是堂吉诃德或者桑丘。纵观世界,我们所熟知的马云、乔布斯、比尔·盖茨,他们的成功也源自不屈的理想,而他们的理想有足够的前瞻性,不是像堂吉诃德那样腐朽的骑士小说。
然而,这一切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我们不是被骨感的现实所征服,就是被理想的过于丰满而压垮。我们的理想要切合实际,抛开虚无的堂吉诃德精神,这样我们才更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骑士,而不是像堂吉诃德一样的笑话。
理想是美好的,但也不能缺乏了现实的淬炼;现实是平淡的,但也需要理想的润色。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