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饮食:多吃养心阳之品

抒情君 5

5月5日农历三月二十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夏。桃花岛陈药师带你去了解立夏的养生方法。

一、史话立夏

1、立夏的时间

5月5日农历三月二十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夏。立夏表明春天已经结束,夏日由此开始。斗指西南,维为立夏,旧俗为民间传统节日。今人因多在外打工,对此已不太重视,但立夏的确是农事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之际,风开始变小、气流相对稳定,气温回暖、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礼记·月令》解释立夏曰:夏三月,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这时青蛙等百虫已经活跃起来。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去冬和春天播种的植物直立起来变大、变壮。在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已进入灌浆期,棉花等作物已投入紧张的中耕管理,农谚说:立夏三朝遍地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农人还用立夏之阴、晴占卜一年的丰赚,农谚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说明旧时立夏若无雨,农人就没活干,庄稼就会欠收。古时立夏这天,帝王都要亲率文武百官一律着朱色服饰、佩朱色玉佩、车、马、旗帜都是朱色,浩浩荡荡到京城南郊祭祀炎帝、祝融,举行迎夏仪式,表达了古人渴求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2、立夏的习俗

立夏也是食补、保健、防病的最佳时机。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可见明代到了立夏这天,朝廷都要挖出去冬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赏赐官员冷饮。在民间,百姓夏日不得冰,却也有这天喝冰饮的习俗。清《春明岁时琐记》云:(立夏日)市中敲盏卖梅汤者,与卖西瓜者铿聒远近。说明天气开始炎热,人们都在寻求凉快。其次,由于南北气候差异,饮食也不尽相同。南方和苏、浙等地有吃三鲜饮三鲜的习俗,北方则有吃面食和煮鸡蛋风尚。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传说:立夏之后天气渐热,许多人特别是小孩便会感到身乏无力、食欲减退,俗称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胸前挂上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人们照办,果然灵验。因此,吃蛋的习俗便一直延续至今,茶叶蛋也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中写道: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松阴一架半弓苔,

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

儿童误认雨声来。

诗人写的正值初夏,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这样的生活,小编只想说:好想要。

二、立夏节气话养生

1、立夏时节注意养脾胃

立夏季节,人体的阳气是分泌的最旺盛的时候,而此时人体的经络气血流通,而人体伏的寒邪就容易驱散出来。夏季养生重在排暑热湿气,第一个是由于夏天日长夜短,天气炎热,人体通过出汗来排热,因而人体极易缺失水分,再加上人体的饮食量也逐渐减少,所以人体的电解质代谢就会出现紊乱,造型疲劳倦怠,食欲差,没有胃口,精力不集中,中暑等症状。大初夏季节,也一定要注意保护脾胃,因为这时的气候还是反反复复冷暖交集,所以不能太贪凉,让湿气以及细菌侵入了身体,从而导致肠胃功能失调。中医学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枢,称其为「后天之本」。《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叶天士曾总结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所以宜多吃茯苓,山药、黑豆,薏苡仁,红豆,桂圆,绿豆,红枣等。

2、立夏时节注意养心

传统中医认为,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通应的。夏对应心,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因此人们需要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保养心脏。到了夏天的季节,身体会因为炎热会变的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浑身都不自在,特别的困,其实这是心阳在夏季的时候最旺盛,而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心要做到调节,心情保持愉快,心平气和才是对心脏最好的保护。

《医学实在易》称: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因此立夏时节注意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3、立夏时节注意情志调养

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所谓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亦有利有弊。正如《养性延命录》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则将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式列为致病内因。但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不会致病。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生理现象,是对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身心健康。立夏到了人们还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三、立夏节气食疗方

1、白术猪肚粥

配料:白术30克,猪肚1只,粳米60克,生姜、细葱各适量。

做法

① 将猪肚洗净切成小片,同白术、生姜加水1000毫升。

② 煎煮取汁约600毫升

③ 再加粳米同煮成粥,早晚两次分服。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养胃;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脘腹作胀、大便滞下等症。

2、神曲粥

配料:神曲10~15克,粳米30~60克。

做法:① 将神曲捣碎,加水2000毫升;

② 煎至1000毫升取汁;

③ 再加粳米煮成稀粥,分早晚两次温服。

功效主治:消食和胃;用于食欲不振、脘腹作胀等症。

3、荷叶凤脯

配料:鲜荷叶2张,火腿30克,剔骨鸡肉250克,水发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盐、白糖、鸡油、绍酒、葱、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①鸡肉、蘑菇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10片,葱切短节、姜切薄片;②荷叶洗净,用开水稍烫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块三角形备用。

③蘑菇用开水焯透捞出,用凉水冲凉,把鸡肉、蘑菇一起放入盘内加盐、味精、白糖、胡椒粉、绍酒、香油、鸡油、玉米粉、葱节、姜片搅拌均匀,然后分放在10片三角形的荷叶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长方形包,码放在盘内,上笼蒸约2小时,若放在高压锅内只须15分钟即可。出笼后可将原盘翻于另一干净盘内,拆包即可食用。

功效主治:清胃养心,升运脾气。可作为常用补虚之品,尤为适宜夏季食补。

3 、鱼腥草拌莴笋

配料:鱼腥草50克,莴笋250克,大蒜、葱各10克,姜、食盐、酱油、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

① 鱼腥草摘去杂质老根,洗净切段,用沸水焯后捞出,加食盐搅拌腌渍待用升。

② 莴笋削皮去叶,冲洗干净,切成1寸长粗丝,用盐腌渍沥水待用。

③葱、姜、蒜择洗后切成葱花、姜末、蒜米待用。将莴笋丝、鱼腥草放在盘内,加入酱油、味精、醋、葱花、姜末、蒜米搅拌均匀,淋上香油即成。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湿祛痰。对肺热咳嗽,痰多粘稠,小便黄少、热痛等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