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这是OPPO当年宣传自家手机快充技术时的广告语。几年过去了,手机充电技术突飞猛进,百花齐放,从18W快充、25W到目前的200W,快充技术已经成为了各大旗舰手机的卷王级配置。
由于手机厂家及平台众多,各大厂家的快充方案也各有特色,那么,各大厂家都在用的快充方案是什么?使用快充是否会影响手机寿命?一起来了解下。
一、手机快充技术方案
学过物理课的我们都知道,P功率=U(电压)*I(电流),对于手机充电而言,要想充电快就要提升充电过程中的功率,因此,实现快充技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充电设备的的整体功率上做优化,要么提升电压,要么提升电流,或者电压电流均提高,目前最新的快充技术不仅仅是在这两方面做优化,还在充电转换效率、多电芯、电源管理芯片等多方面做优化来提升整体的充电功率。
目前市面上的手机快充技术方案大体上分为下列三种:
第一种是高压快充(QC或PD);
第二种是大电流快充(华为FCP/SCP、OPPO VOOC);
第三种,电压电流均提高+自研电源管理芯片+双电芯(Super VOOC、iQOO闪充)
1、高压快充:发热较为显著
高压快充以大多数安卓厂家采用的高通QC、和苹果设备采用的USB PD快充为代表。缺点是使用QC或USB PD快充方案的设备在充电时由于较高的电压,容易产生较大的发热量。
不过上述发热情况都是可控的,设备充电过程中微微发热也是正常现象,用户可不必为此担忧,需要额外注意的是我们应当尽量避免边充电边使用手机的陋习,使用手机原装的充电器或经厂家、3C认证合格的充电器。
2、大电流快充:较为冷静
大电流快充以华为FCP/SCP、OPPO VOOC闪充为代表的方案,发热量相比QC和PD的高压快充会好很多,主要就是对专用的智能电源管理芯片和线材较为考究。
3、电压电流提升+电源管理芯片+双电芯方案加持,突破快充瓶颈且长寿
无论是高压快充还是大电流快充,都到了一定的瓶颈,并且老旧的快充方案没有智能电源管理芯片的介入容易造成手机电池寿命的衰减,快充技术如果以牺牲电池寿命为代价,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快充。
绿厂给所有厂家好好上了一课,采用定制电源管理芯片+算法及双电芯技术的加持。例如OPPO发布的150W超级闪充,手机可以将适配器输送的20V/7.5A转换为10V/15A充进电池,转换效率最高可达98.5%,大幅提升充电速度。
此外,自研定制电源管理芯片结合电池健康算法之下,芯片可对手机电池负极电势的精确判断,针对不同电池容量、不同型号的充电适配器、不同电池使用状态以及不同充电阶段,智能匹配最合理的充电电流,最大限度维持锂离子活性,保护电池寿命。
二、各大厂家分别在使用的快充协议是什么?
以下罗列了目前各大厂家已知的快充协议,除了PD、QC、PE、PPS等协议外,很多快充技术均为自家私有协议并兼容PD、PPS协议,厂家对外宣传均为超级闪充、超级快充、秒充等方式。
三、经常使用快充技术会影响电池寿命吗?
在探究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下对手机锂电池寿命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
1、完全充电循环次数:
锂电池的寿命取决于电池的完全充放循环次数是指电池完成一次从0%~100%用电/充电的完整过程,例如电池从满电到用尽,然后从0%充至100%这是一次完整充放电循环。
为了减少这种循环次数,很多手机厂家也在系统上加入了类似电池保护的功能,例如苹果、三星、华为等机型,在系统设置内启用电池保护(优化电池充电)功能,这样再给手机充电时则只会充到80%~85%的电量便停止充电。
(上图来自Apple官方对锂电池的说明)
2、环境温度对锂电池的影响:
如果你经常在在高温的充电环境下给手机充电,也会导致电池寿命的衰减,此处还有高压快充本身导致的发热也会导致电池寿命的衰减。
在较低的低温下,锂电池的化学反应效率会明显降低,因此,在低温下很多手机的续航会明显的衰减,甚至是突然掉电,当环境温度恢复正常时,电池又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冬天换电池的用户会多一些,除了正常的寿命衰减之外还有环境温度的骤降导致电池的工作效率降低也是原因之一。
3、手机、平板锂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介于 16°C 至 22°C
常规的锂电池工作温度在-20℃~60℃之间,不过一般低于0℃后锂电池性能就会下降,放电能力就会相应降低。对于手机电池而言,手机电池是内置于手机内部的,外部有手机盖板、甚至用户加装的保护壳的保护;在极冷、极热的环境中,手机盖板、保护壳为电池充当了保温的作用,因此,当环境温度介于 16°C 至 22°C时,才是手机电池的最佳工作区间。
最后小结一下,手机的快充方案大体上分为高压快充、大电流快充及双电芯快充三种方案;其中双电芯快充是目前最快的快充方案,经常使用快充肯定会影响电池寿命,但是由于新的电源管理芯片技术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长电池寿命且有更高速便捷的充电体验,快充带来的电池寿命衰减可以忽略不计。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