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多少父母都无法给孩子正常的沟通。孩子兴致勃勃地想和你交流,却被你几句话把天聊死。最后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跟你沟通,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很多时候,你和孩子说的话里,都影响这亲子关系。
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会影响亲子关系
你是否在日常谈话中,一字一句中都透露着对孩子的贬低、否定。
也难怪孩子最后无奈地选择永久对父母关闭自己的内心世界。
有一种情商低的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却动辄用言语打压、消耗孩子内心的能量。
最后逼着孩子一步步关上了自己的心门,毁掉一段本该很温情的关系。
其实,为人父母最高深的智慧就是,跟孩子好好说话。
你怎样和孩子说话,就会拥有怎样的亲子关系。
当你强硬地命令孩子、打压孩子,孩子只会对你越来越抗拒、反感。
当你对孩子和风细雨地讲话,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共情、包容与爱,你们之间的相处才会松弛而和谐。
父母好好说话,教育才能起效果
一旦父母和子女说话变得温和、友善,孩子的世界就变得明亮了起来,也会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努力去改变、去进步。
可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把贬低、说教、指责当成了沟通,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结果不仅收效甚微,孩子还越发叛逆。
电视剧《小欢喜》中,方一凡对待父母的态度截然不同。
妈妈董文洁总是对他用命令的语气,凡事呼来喝去,还动不动指责他这不行,那不行;
于是,他要么装作没听见,要么阳奉阴违;
爸爸方圆和他说话时总是和颜悦色、态度温和,经常认可他的优点;
他总是郑重其事地听,然后把爸爸的话放在心上,悄悄改变。
父母说话方式不同,最后沟通的效果也就不同。
电影《小孩不笨》中有一段经典台词: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自己爽。
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然后耳朵一边进,一边出……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父母能放低姿态,耐心、温和、正面地和孩子好好沟通,用绵绵细语,将人生智慧慢慢灌输到孩子的脑中。
这会让孩子内心被安全感所包裹,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尊重和关注的。
如此,教育才会温柔且坚定地发挥作用。
凡事都是有技巧的,与孩子沟通也不例外。
下面是父母日常会用的5大亲子沟通策略,各位家长请收好。
认可的话,赞扬着说
中国式父母似乎很少开口夸孩子,特别擅长给孩子泼冷水,生怕说你几句好,你就飘起来。
但其实,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欣赏。
父母的肯定就是孩子建立自信、强大自我的重要基础。
所以,当孩子取得成绩时,我们可以由衷地赞许:
孩子你真棒,我为你骄傲!
那些经常给孩子鼓掌的父母,也把爱和信心洒进了孩子心里。
批评的话,鼓励着说
许多父母都喜欢借着批评的名义,打击和嘲讽孩子:我怎么生了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刚讲的就忘了,你是猪吗?
最后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还会伤害孩子自尊,破坏亲子关系。
想要真正让孩子进步,不妨试试批评的话儿鼓励着说。
家长的信任和鼓励,就是激励孩子改正和进步的强大动力。
请求的话,商量着说
我以前跟儿子说话,喜欢直接下达命令:
你怎么搞的,房间这么乱,快去收拾好!
结果每次都是说了半天儿子都不动地方,甚至还跟我顶嘴:要去你自己去,别烦我!
后来,我反省了一段时间,才醒悟:命令式话语很容易让孩子失去自尊心,滋生叛逆情绪。
于是我再想让孩子做些什么的时候,便尝试用商量的语气:
儿子,衣服乱丢可不是好习惯哦,你愿意和妈妈一起收拾一下吗?
儿子犹豫了一下,果然走过来开始收拾屋子。
当你放下咄咄逼人的态度,多考虑孩子的感受,以柔克刚,孩子自然愿意放下抵触,痛快地把事情给解决了。
质疑的话,温柔着说
《非暴力亲子沟通》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乐乐一个月花掉了1000多元的零用钱,妈妈心里很生气,但还是选择了温柔地询问乐乐:
为什么这个月会花掉这么多的零用钱?
乐乐便向妈妈坦诚道:妹妹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总没有自己的份,但是妈妈愿意为自己花钱,会让她感觉自己是被关心的。
妈妈这才真正醒悟,原来是自己过于关注妹妹,疏忽了对乐乐的关心。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劈头盖脸的质问孩子。
父母心平气和的态度和温和的话语,就是孩子的定心丸,让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信任父母,敢于敞开心扉。
反对的话,尊重着说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愈发强烈。
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任性,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
比如孩子天天玩手机上网,不要直接对孩子发脾气:不许玩手机了!、再玩就没收!
可以尝试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去沟通。
妈妈能理解你,手机确实很有意思,可是长时间玩不仅伤害眼睛,还影响学习,你是大孩子了,妈妈相信你是有这个自律能力的。
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就会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很大程度上采纳你的建议。
养孩子不是驯兽,你尊重了他,他才会尊重你。
父母的良言,是指引孩子往前走的明灯,也是构建亲密亲子关系的桥梁;
父母的恶语,则是种在孩子心里的毒瘤,也是一把割断情感链接的利刃。
父母子女一场,是这世上最美丽的缘分。
一起共勉!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