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文学什么梗(凡尔赛是骂人还是夸人)

抒情君 3

凡尔赛文学这梗,其实已经在互联网流传半年了,今天忽然在热搜上爆发,主要是微博上有个博主的日常发言被围观了。

先来看下她引发热议的微博。

如何同时炫耀:我给保姆开工资两万五、我老公很帅、我是人上人。

如何用整条街的哨兵来炫耀我和我老公是北京城内最耀眼的一双璧人。

一条炫耀别墅的微博编辑若干次,每次都暗藏小心机,我搬到别墅潜台词以前没住过别墅,我人生升级看不出怎么个升级,我换个别墅看不出真正房价,我在北京换了别墅,终于可以一下炫耀我以前住别墅、现在还住别墅、我在北京能换别墅这种深刻的意思了。

但是炫着炫着东宫娘娘烙大饼的气质就扑面而来了,请看流量炫富秀恩爱法,有点类似于网文里说有钱男主给女主充了一个亿的公交卡。

守身如玉的高薪老公立刻拉黑对自己有企图的女实习生,一种小学生写霸总的气息扑面而来。

还有这种逻辑自相矛盾的炫富。为了不让柜姐看不起自己老公在电梯里疯狂用湿巾给她擦鞋?富人干嘛怕柜姐看不起自己到这种程度?

还有其他奇奇怪怪的,比如和老公的甜宠吻戏。

如何增加计步器成绩。

帅老公和她曾经一起出镜做过直播,全程戴墨镜戴帽子也看不真切,画风够不够甜宠,网友说了也不算,当事人反正一直在演甜宠。

有人引用知乎截图说,这位女士日常炫耀的老公已经离婚,但这个老公是不是真实存在,身份是否有虚构这些本来也都是问号。

情况大概就这么个情况。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样的套路会被命名为凡尔赛文学?

这个梗,出处是博主@小奶球,豆瓣还有个凡尔赛学研习小组。

凡尔赛来自于知名少女漫画《凡尔赛玫瑰》,我一直觉得很有意思的是,这本漫画是日本人讲述的法国大革命大女主故事,最后成为了一种浪漫优雅贵族的表达范式。

这本身就是他者对另一个世界里贵族生活的想象。

赵正平刚割了双眼皮之后,小S就说这个双眼皮太欧式太大片了,想叫他安东尼,又说他感觉像是《凡尔赛玫瑰》。

体会精神后,再看一下凡尔赛文学的具体特征,发明凡尔赛文学这个词的博主小奶球总结过:1.明贬暗褒;2.自问自答;3.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

常用表情包是这几个,最高频就是和

举个案列,如果你想告诉整个朋友圈老公给自己买了大钻戒,直接平铺直叙就是赤裸裸地炫耀,而按凡尔赛文学步骤添加要素如下。

先明贬暗褒:「我真是服我了我老公了为什么要买这么大钻戒还是粉钻,太浮夸了,买东西能不能问我一下啊?老夫老妻过日子你给我买辆车不好吗?」

再加上自问自答在朋友圈评论回复:「不知道多少克拉啊?就是戴在手指上老往另一边跑。」

再加第三人称视角:「出去逛街,柜姐问我是不是富二代,20岁就能戴这么大钻戒,我老公非要在边上说她30啦,醉了真是够够的。」

最后记得配上表情包

,还可以在照片里体现自己在高档商场购物。

一个网络上流传的凡学经典↓

凡尔赛文学的梗还流传到了综艺节目里,何炅把凡尔赛文学解释为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

因此他把撒贝宁推选为凡尔赛鼻祖。

北大还行撒贝宁嘛。

但把明星这些发言算作凡尔赛文学,其实失去了真正的荒谬感,因为明星们确实很优秀很有钱很漂亮。不管是高调炫还是低调炫,那毕竟是有嘛。

还有像林青霞梁朝伟说自己自卑啦普通啦这类发言,都有各自不同的心路历程,也不是为了跟我们普通人来凡尔赛的。

引发大家研习热情的凡尔赛文学,因为故作烦恼后面透着咬紧牙关的炫耀,发言者急不可待地展示每一次消费,对每一个能定位的高尚场所都不放过,导致整个情节都不合理了,才显得格外好笑。

女生视角的凡尔赛文学(还有个很大特点,是突出老公男友这类甜宠元素,这是一种符合传统世俗功利价值观的炫耀。毕竟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平庸网友敢随便嘲笑天才杨丽萍不选择生育的社会里。

一个博主引发了凡尔赛文学的科普后,网络上也掀起了创作热潮。

有正经模仿↓

有戏剧化恶搞模仿↓

反转模仿也来了。

那个被群嘲的博主本人心态相当良好,庆祝自己上了热搜。看来现在环境还是变了,不是易烨卿被北纬周公子打得直接逃跑的时候了。普通人也从明星身上学到了一条:黑红也是红。

装富装出阶级优越感和鄙视链这件事,从古至今一直存在。

物质不甚富裕时期的炫富,现在看起来甚至有点心酸。谁能相信90年代的杂志上写过到肯德基点餐的礼仪这类选题。洋快餐一度被认为就是西餐,听说麦当劳在国外是穷人吃的,人们张大嘴巴。

90年代末有本青春小说叫《花季雨季》,背景设置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里面写道,女主角和父母一起吃西餐,女主角,一个中学生,暗自庆幸,自己学过吃西餐的礼仪不会出错。这个情节令当年连洋快餐都还没见过的我诚惶诚恐,天哪,怎么还有吃饭也考验人阶级的时候,我们这种一无所知的可该怎么办。

谢天谢地,我们终于知道,洋快餐和西式大餐不一样,但西式大餐也没什么了不起,天底下最好吃的就是中餐。现在互联网上,饮食自信,还是实现了的。

《喜宝》上映时有人说其实亦舒才是凡尔赛文学鼻祖。仔细想想真是不假,卡地亚是暴发户,爸爸都给妈妈买辜青斯基那条华伦天奴的裤子是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子君只穿开司米裤,有时髦款式的,不大方。处处透着我见过的世面可多了我跟你们可不一样的优越。

亦舒时期的凡尔赛文学,给还没怎么见过名牌的大陆读者树立的是向往,就如同姜喜宝立志要成为勖存姿这样见惯繁华面不改色的人,县城女孩们渴看了亦舒望到大城市过体面的生活,光赚钱还不够,还要有品、优质、上等、读书、干练、斯文,才是最佳都会女郎。

早年国产剧里的炫富,现在回头看也有点感慨。去年看一个2000年的老国产剧,男的说女的:兰桂坊买的?哼,香港货,你还真是喜欢香港货,都要从香港买!镜头拉近,高贵香港货的特写是:雀巢速溶咖啡。

不过我们富裕得很快,没多久奢侈品就冲进来了,郭敬明的《小时代》的炫富就来了,无穷无尽地堆砌品牌,写作在这里变得不重要,罗列品牌成为塑造小说世界的唯一方式:提着 LV 包包、踩着 Gucci 小短靴的顾里朝我们走过来。南湘也获得了一个胸膛弥漫着 Dolce & Gabbana 香水的拥抱。个两岁的小孩,需要的仅仅是一条温暖的爱马仕毛毯,然后再塞一个LV的钱包到他手里,就行了。顾里说,自己一到浦东就无法呼吸。

不知道《小时代》是否也塑造了谁的世界观。赶得上看亦舒度过青春期的县城女孩,现在要庆幸在一无所知时看的还是拜金,看完了也没拜金,能悟到要上班挣钱,大富之家也有不少凉薄。

《小时代》从流行起就受到强烈的批判。罗列式撒钱式的炫富空无一物,好像除了钱和名牌没有承载任何。十几年前互联网上就喜欢调侃和嘲讽郭敬明的写作方式:今天我早上起来吃了一口dog no reason(狗不理),我从supermarket买来的衬衫上沾染着这个本县城闹市区尊贵的气息。

过去了这么多年,《小时代》还变成了经典这是怎么也没想到的。和炫富有关的舆论环境也一变再变。

过去炫富被戳穿,当事人会羞愧难当。

比如我们前一阵刚刚复习过的易烨卿大战北纬周公子。一个名叫易烨卿的人大肆炫耀自己来自上流社会,对底层嗤之以鼻。

该网友刻薄言论如:这个民工,他竟然连世界上最穷的国家的土人都不如……观念这么落后!鄙视他! 天哪,一间房间竟然住4个人!真是闻所未闻。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竟然4个人用一个洗手间,真是不卫生……可悲可悲!因而引发集体批判。

但是讲道理只会让这样的炫富者更来劲,因此一个网名叫北纬67度3分的北纬周公子出来,易烨卿炫耀什么,北纬周公子就反击你这是暴发户消费,我们有钱人不这样,因为我们有钱人脑子里,根本没有钱的概念,我们要贵族涵养。一句句直戳炫富者死穴。

——我姐姐有6000万美元。——令姐好穷啊。——我们家跟包姓船王很好。——包家是一直想往上流社会挤,这种暴发户我们是不大愿意理的。

北纬周公子用魔法打败魔法,还带有一点教化意味:我们从不歧视任何人,也不欺凌穷人,我们只鄙视一种人,就是易小姐你这种要假装高贵的人……就算你比肯尼迪家族还有钱,可是你的穿着谈吐还是暴露了你是个暴发户。

而后易烨卿落荒而逃。大家都是人设,但当年的网红也好敬业,人设崩了竟然就消失了。不过可能也跟早年间有个知名ID并不能变现有关系。

也有点怀念北纬周公子还能用暴发户骂人的时候,现在暴发户好像是个赞美吧,大家发白日梦就是要一夜暴富啊。

微博刚开张时有个网红叫后宫优雅,自称在白宫和奥巴马用早餐,接到大S电话,说跟张雨绮在一起。(那时大S汪小菲张雨绮三角八卦还传得沸沸扬扬。)

后来基本上认为这是新浪微博最早的营销事件,满嘴瞎吹牛却入戏过深的@后宫优雅 有一个女孩出镜,还做了网游广告,不过反响寥寥,之后就没有动静了。

但现在,我们看着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凡尔赛文学,已经很难说谁在投入认真地扮演有钱人,谁在玩梗。

前者在被戳穿后也能迅速明白,我红了,红了就好。红了可以自黑,也可以继续凡尔赛人设,怎么不是划算呢?凡尔赛文学博主已经开始发广告了。

装和不装的边界在消解,可北纬周公子式至高阶级=没有阶级绝不欺凌穷人的这种论调已经很难看见。

因为爱慕财富而选择网络炫富的人,旗帜鲜明地强调着自己的阶级,自己是有保姆的人、是出入高档商场的人、是不能亲自通马桶的人、是身处富二代圈子里深谙一切密码包括牛排蘸酱礼仪的人。

真情实感的凡尔赛文学,对自己明贬暗褒时,把保姆、路人都构建为不重要的工具人、低位低于自己的人。炫富者本质还是易烨卿式的。一切炫富话术,上等人姿态,细究下来都有对贫穷的鄙夷。

与此同时,炫富者积极向嫌贫爱富的阶级划分体系靠拢,最快乐的想象是柜姐是超级势利眼而我老公宠我能帮我通过这个测试,也想不出什么叫做彼此尊重。

哪怕凡尔赛文学现在已经被解构,生活里时时刻刻的比较也从未停歇。一切反转段子最喜欢的梗就是有钱就行,贫穷在当下,还是被默认为一个缺点。

也许深究下来,还是因为我们的现实里,人们实践出的人生逻辑中,财富的确意味着尊严和安全。因平等、人格健全、感情充沛而产生的幸福,鲜有人真正认知和信仰。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