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处于半弯曲并受到旋转压力时,稍有不慎即可造成半月板损伤,甚至半月板撕裂,后期因关节液蓄积、长期炎症刺激和退行性病变等引起膝关节内环境紊乱,导致半月板出现囊性肿物,即半月板囊。
在体检时,半月板囊肿随膝关节急性屈曲而消失,膝关节伸展时再次出现。外侧半月板囊肿多发生于外侧前角或体部,更倾向于以可见的肿块形式出现,容易被发现。内侧半月板囊肿常继发于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通常远离撕裂源,直到该区域囊肿膨出时才被发现。因此,内侧半月板囊肿往往比外侧半月板囊肿更大。
半月板撕裂后囊肿形成可能与关节液渗出、软骨细胞增生、滑膜细胞浸润有关。①关节液渗出对半月板囊肿形成的影响:膝关节液是滑膜下血管和淋巴管过滤产生的组织液,对半月板具有润滑和减荷作用。正常膝关节腔内关节液为5 ~10 mL。当半月板撕裂时,关节内滑膜充血、肿胀,滑膜细胞产生大量积液,导致关节液大量生成。
滑膜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可增加关节液生成。膝关节是一个有一定容积的密闭结构,当关节液增多时,关节腔内压力随之升高。半月板损伤后,可导致膝关节收缩应力增加,损伤处的压力为维持关节的稳定性会代偿性增加。这些变化可导致关节液顺着腔内压经撕裂处流入半月板内部,在局部形成与半月板撕裂相关的泡沫样改变,包裹形成微囊。微囊逐渐充满聚糖类物质并扩大,最终形成一个大的、多腔室的囊肿。当囊肿内压力足够大时可通过周围间隙向关节边缘扩展,最终形成一个大的、可触及的半月板囊肿。
外侧半月板前角的环状纤维聚集成束,这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可因长期负重使松散分离的环状纤维束形成松散型损伤,关节液通过外侧半月板前角环状纤维束松散型损伤进入微小的撕裂伤口,并在环形纤维束的裂隙内形成囊肿。
软骨细胞增生对半月板囊肿形成的影响:半月板损伤后,在撕裂处和重度黏液样基质变性的边缘均可检测到增生的软骨细胞。半月板损伤后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表现为软骨细胞代偿性增生。而软骨细胞增生会引起再生损伤性病变,其特征性表现为出现软骨细胞团簇,并在周围产生大量黏液性物质。软骨细胞团簇可部分修复半月板撕裂部位,但其还具有降解和吞噬功能,能够破坏半月板软骨。具有破坏性的软骨细胞团簇更接近关节表层,而具有修复功能的软骨细胞则停留在软骨深层。软骨细胞团簇主要通过产生细胞因子对周围组织形成降解作用。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