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记者:韩小妮 李欣欣
在上海,只要有炸猪排的地方,方圆两米之内必定有一瓶辣酱油在默默守候。
上海辣酱油是上海特产呀!很多上海人这么认为。
这个说法不能说错,也不能说对。
上海人餐桌上这一瓶辣酱油身世太复杂了。
一
唐善祥和唐大维父子在陕西南路上开了一家名叫大胜胡同的餐馆,菜单上都是他们自己家平常爱吃的小菜。
作为广东人在上海的第二、三代移民,他们既做上海菜,也做广东菜。
又因为唐善祥的父亲、叔叔当年与外国买办来往比较多,家里还常常做海派西餐。
如今,炸猪排是店里的一道招牌菜。
大胜胡同的炸猪排搭配的蘸料是辣酱油和甜辣酱。
上海人吃炸猪排,自然少不了一碟上海辣酱油。
和许多上海家庭一样,店里用的是泰康黄牌辣酱油。这是让很多上海人引以为傲的上海特产。
不过,祖籍广东、又曾在香港生活多年的唐善祥父子知道,上海辣酱油其实还有一个广东表兄弟——李派林喼(jiē)汁,味道非常相似。
辣酱油和喼汁可以说是一对表兄弟。
在香港,任何一家酒楼、饭店都有喼汁,属于常备的调味料。唐善祥说。
仔细看李派林喼汁的标签会发现,这种调料事实上是舶来品。
李派林这个牌子译自英文Lea & Perrins,如今属于亨氏旗下。而喼汁的英文名是Worcestershire sauce,如果直译过来是伍斯特郡酱。
Lea & Perrins的官方网站上是这样介绍伍斯特郡酱的由来的:
1835年,英国伍斯特郡的化学家John Wheeley Lea和William Henry Perrins受当地一位贵族的委托,为他在印度发现的一种酱汁制作配方。
酱汁配制而成后,两人品尝了一下,发现完全无法入口,只得把它丢弃在他们化学品商店的地下室里。
没想到18个月以后,他们再次尝试却惊喜地发现,酱汁的味道经过岁月的沉淀变得非常美味,于是将它推向市场。
Lea & Perrins伍斯特郡酱早期的广告海报。/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伍斯特郡酱和上海辣酱油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2014年12月发表在上观新闻上的一篇名为《辣酱油的本地化变迁史》的文章称:
伍斯特郡酱约1860年代传入上海,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番菜馆(西餐厅)推广到其他食肆。
另有说法称,伍斯特郡酱于19世纪末进入上海。
一位曾经在泰康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师傅告诉我们,到了上世纪30年代,随着西菜馆对番茄沙司、辣酱油的用量越来越大,上海的几个老板决定自己建厂,生产西餐调味料。
这家公司就是梅林罐头食品厂股份有限公司。
1933年,梅林首先生产出了辣酱油。到了1947年,北站东亚食品厂也开始生产辣酱油。
两年以后,英国产的越来越少,本土辣酱油逐渐取得市场。
到1960年,梅林的辣酱油产品线移交泰康食品厂生产。
上世纪30年代梅林辣酱油的广告。这是泰康辣酱油的前身。
掐指算来,上海辣酱油已经走过了87个年头。
这几种酱汁是不是已经把你搞晕了?让我们来捋一捋:
受一种印度酱汁的启发,英国人酿造出了Lea & Perrins伍斯特郡酱,并于1837年推向市场。
这种酱汁随后被引入香港、广东,翻译成李派林喼汁。
而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制造商将其本土化,创立自主品牌,把酱汁取名为辣酱油。
二
我们找到了一位英国姑娘,请她到大胜胡同现场试吃,比较一下上海辣酱油和伍斯特郡酱的引进版喼汁,味道究竟有什么不同。
Kate的职业是一名导游,她来上海11年了。在她家的厨房里,有一瓶她特意从英国带来的伍斯特郡酱。
这是一种如此基本的需求。她说。也许对她来说,伍斯特郡酱是一种乡愁。
你看,它一直是这种老派的英国标签,似乎是八十年前的风格。Kate说,标签上面还写着,这是英国女王的‘特供’产品。
伍斯特郡酱的引进版喼汁包装上写着英国皇室指定供应商。
在英国,只有一种品牌的伍斯特郡酱。每个人都知道,Lea & Perrins就是伍斯特郡酱。
她还告诉我们,尽管这种酱汁名为Worcestershire sauce,但发音的时候,大家都会将它简称为Worcester sauce。
在上海生活了那么多年,Kate早就听说过上海辣酱油了。
我听到的故事是,上世纪30年代,旅居上海的英国人很想念伍斯特郡酱,也许他们试着描述了这种酱汁是什么味道,后来就有了它的上海版本。
我第一次尝上海辣酱油的时候就很喜欢。我并没有马上想到伍斯特郡酱。但是当我听说背后的故事后,我发现它们俩确实很相似。
看到跟辣酱油一起端上桌的炸猪排,Kate告诉我们,她注意到一些西餐被引进到上海后进行了改良,变成了上海菜。
在带外国游客进行美食之旅的时候,除了小笼包,她也会带他们尝尝这些海派西餐。
Kate是在上海工作的导游。她会带外国游客品尝上海菜炸猪排。
上海的炸猪排,让人很容易联想起奥地利的炸肉排Schnitzel。不过你们做的肉吃起来很嫩,表皮的口感也很特别。Kate品评说。
我们的炸猪排,外面裹了两种面包粉。一种是美式风格的,另一种是日式风格的,混合在一起,层次更加丰富。唐大维介绍说。
为了让猪排的口感更加鲜嫩,我们有个重要的秘诀,这个我不能说。他卖了个关子。
不过可以分享的是,一般传统上海炸猪排,很多人做的时候喜欢把猪排敲得薄薄的,而我们的厨师每一面只敲三下。
唐大维介绍,他们的炸猪排每一面只敲三下。
在将炸猪排搭配两种酱汁品尝后,Kate评价说:它们很相似,又很不一样。我感觉伍斯特郡酱好像更‘辣’一点,而辣酱油的味道更加柔和,平衡得很好。
唐大维也说:对我来说,伍斯特酱更加‘烈’一些。另外,它更加浓稠,质地有些粉粉的。
三
除了上海辣酱油并非上海独有,一位曾经在泰康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师傅介绍了几个冷知识,再次颠覆了我们对辣酱油的认知。
知识点一:辣酱油根本不是酱油。
它的原料中没有酿造酱油要用到的大豆,制作工艺跟酱油也截然不同。
说起辣酱油的配料,里面有洋葱、黄芥子、橘皮、玉竹等,而香辛料中则包括丁香、肉豆蔻等。
辣酱油的配料和工艺,实际上与酱油完全不同。
这样一张成分表,不要说跟酱油浑身不搭界,和多数中式调味品也都大相径庭。
为此,上世纪90年代,上海辣酱油经历了一场命名危机。
当时,酱油行业出了个规定:凡是叫酱油的产品,必须符合酱油的标准,于是辣酱油差点被勒令改名。
我们一度动过脑筋,想把辣酱油改名为‘喼汁’。但是前思后想,大家肯定不能接受啊!老师傅说。
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就像龙虾片,每个人都知道龙虾片是什么,但里面难道真的有龙虾吗?
后来几经努力和申请,辣酱油这个名字总算被保留下来了。只是辣酱油三个字后面,必须要有调味品的字样。
于是,今天这款产品的全称就叫上海辣酱油风味调味料。
经历命名危机后,这款酱汁的全称是上海辣酱油风味调味料。
知识点二:上海辣酱油不光上海人吃。
除了上海之外,使用辣酱油最多的城市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天津。
在天津和北京,辣酱油被用来搭配水饺、各种面食。
知乎上有一篇文章里还提到:天津地区老一辈吃西餐的人都认识这样东西,它就像番茄酱与薯条、醋与饺子一样,是炸猪排的最佳搭档。
知识点三:一直听人讲黄牌辣酱油,难道还有其他牌不成?
答案是:以前还有一种蓝牌辣酱油。
两种辣酱油区别在哪里?老师傅打了个比喻:
黄牌像是中药的‘头煎’,原料熬制8小时后倒出来的。至于蓝牌就像‘二煎’,在之前熬的渣里加入50%的料,再熬8小时。
在计划经济时期,蓝牌辣酱油卖得比黄牌好,因为价钱更便宜。黄牌卖3角多的时候,蓝牌只要2角。
到了90年代中期,大家消费能力提高了,都买得起黄牌。加上辣酱油整体的产量本来就不算大,一年才10万箱不到,蓝牌也就退出了市场。
四
在上海,辣酱油是一种意思意思的调味料。
我估计每个上海家庭都有一瓶,但是大概没有哪家人家可以用完一整瓶。唐大维说。
炸猪排和辣酱油这对CP组合太深入人心了。以至于一提到辣酱油,大家就自动联想到炸猪排。
其实,它还有很多吃法可以解锁。
辣酱油和炸猪排当然是绝配,但除了绝配以外,还有得配啊!配春卷、饺子、拌面都很好吃。在泰康工作过的老师傅说。
他个人最喜欢的吃法是辣酱油拌面:面里放点豆芽、豆干,加点盐,倒入辣酱油一拌,别有风味。
辣酱油包装上介绍了多种食用方法,鼓励大家多多使用。
唐大维也认为:辣酱油是一种非常友好的酱汁,很适合放进慢炖的食物中。
在我们店里,除了炸猪排,罗宋汤、铁盘牛舌和红烩牛筋腩这几道菜里也放了辣酱油。
辣酱油属于那种不加也不要紧,但是加了会起到锦上添花作用的调味料。他总结说。
它让菜肴的味道显得更加丰富。Kate点头称是。相似地,在英国,做炖菜的时候会加上一点伍斯特郡酱。
有时候我们在用烤箱做切达奶酪厚吐司,或者英式烤土豆(Jacket potato)的时候,也会滴些伍斯特郡酱。Kate说。
我想,我奶奶以前偶尔会用它来做蘸料,比如吃香肠的时候,就像你们使用辣酱油那样。现在我们不大这样做了。她说。
罗宋汤等菜肴里也可以加点辣酱油,增加风味。
调制血腥玛丽(Bloody Mary)鸡尾酒的时候,会加一点伍斯特郡酱。唐大维补充说。
我有个美国朋友从来没用它烧过菜,但是他会在啤酒里加一点,说味道好极了。
而在广东和香港,最常见的是吃传统蒸点陈皮牛肉球或者乳鸽时,会搭配一小碟喼汁。
我觉得喼汁和炸春卷、炸云吞也挺搭的。在香港工作多年的广东媒体人林迎告诉我们。
还有就是烧进菜里。煎炸或者铁板烹饪的时候,牛肉和猪肉用得最多,也有人用于鸡和鱼虾类的菜。
辣酱油和喼汁很适合与牛肉搭配。
时空回到大胜胡同,Kate夹起一块受奥地利Schnitzel启发的炸猪排,又蘸了一点辣酱油:
想想看,在21世纪的上海,我们吃的这种上海特色酱汁,是受200年前英国发明的酱汁启发的。这太酷了!
唐大维也感慨地说:所以讲,阿拉上海的饮食文化真的是海纳百川。
这一点,从辣酱油的英文名上也可以看出。——快点找出家里的那瓶辣酱油看看,标签上写着:Shanghai Worcestershire Sauce(上海伍斯特郡酱)。
家庭装辣酱油标签上赫然写着Shanghai Worcestershire Sauce。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