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核潜艇大仰角上浮,导致日本船毁人亡。大仰角上浮有多危险?

抒情君 5

2001年2月10日12时,日本渔业实习船爱媛号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港驶离,方向正南。

檀香山港

13时45分,爱媛号行驶到夏威夷州瓦胡岛以南16千米的洋面。

突然,爱媛号船尾部分遭到连续两次强烈撞击,幸存的师生回忆,从听到两次撞击发出的巨响之后几乎是瞬间就感觉船体开始下沉。

仅仅十几分钟,爱媛号就沉入了610米深的海底。

船上的35名乘员,根本就没时间搞清楚撞击来自哪里,也没时间按惯例召集所有人员到最上层的甲板集合进行自救,爱媛号就沉没了。

35名乘员中,有26人利用爱媛号先进的逃生设施顺利登上了救生艇。但是有包括4名学生,2名老师,3名船员在内的9人,下落不明。

当爱媛号上的幸存者刚从慌乱中稍稍缓过神来的时候,发现,离他们很近的地方,有一艘很大的潜艇,幸存者们这才稍稍有点明白,或许是这艘潜艇撞了他们的船。

后来,他们得知这艘潜艇,是美军的洛杉矶级核潜艇的第61艘艇:格林维尔号。

发生这样的碰撞,似乎不奇怪。因为珍珠港军港是美军在太平洋潜艇部队的最大基地,而发生碰撞的洋面,也正是潜艇的训练海域,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看起来,是一个悲伤的巧合?

甚至,可不可以说是爱媛号不该跑到美军的潜艇训练海域来?

然而,根据事发时产生了两次猛烈的碰撞来看,格林维尔号是在紧急上浮的过程中,撞上了爱媛号。

这就比较奇怪了,紧急上浮,是有严格的操作规程的。

声呐探测是第一步,总不能冒冒失失不知道海面上有啥就一下子浮起来吧。这次是500吨的爱媛号,如果是上万吨的航空母舰呢?也不用声呐看一下,就浮上来?

那就不是紧急上浮,而是只求速死了

紧急上浮的第二步,上升到潜望镜高度,用潜望镜再确认一下,万一声呐漏掉了什么呢?

显然,格林维尔号的这次紧急上浮,这两个必须的步骤,要么没做,要么敷衍了事,根本没有认真对待。

事故发生之后,夏威夷州的海岸警卫队作为主力大规模搜索爱媛号的下落。

刚刚入主白宫20天的美国总统小布什也表示知道了这件事,并通知美国国务院配合日本政府做好人员营救工作。

美国海军发言人凯特-穆勒说美国海军已就此事展开调查。

美军太平洋舰队发言人布鲁斯-科尔发表声明,对此事表示遗憾。

撞船事件在日本掀起了轩然大波,时任日本首相森喜朗命令外相河野洋平成立紧急事故处理小组,处理失踪人员的营救工作,小组成员包括了美国驻日本大使馆高级官员。

爱媛号还没找到,格林维尔号违规紧急上浮的原因却首先暴露了出来。

2月12日,负责调查此事的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派出的调查组,在当晚召开记者招待会。

宣称,当时的格林维尔号上,搭乘了16位参观的民间人士!

当时在驾驶舱内的两位民间人士忽然抽风要体验一下潜艇紧急上浮是啥感觉。

据说,操作人员根本就没用声呐探测,仅仅是用潜望镜观察了一下,就高速上浮了。结果潜艇的艇艉和爱媛号亲密接触,导致了爱媛号船毁人亡的悲剧。

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这些所谓的民间人士,能是民间普通人士吗?

果然,到2月15日,那个操纵潜艇紧急上浮的肇事者,美国军方邀请的贵宾之一霍尔先生,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里,叙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按他的说法,脑子抽风的不是他们这些参观者,而是那位潜艇指挥官,他顶多算跟风。

当时,这位贵宾霍尔正在指挥舱的左方,那位潜艇指挥官突然问他:想不想亲手拉动控制杆,尝试一把潜艇紧急上浮是啥滋味?

霍尔立刻回答:当然想!并庄重地表示他愿意承担这项重要的任务!

不过,霍尔在电视节目中表示,因为当时他的身边就有一位潜艇的艇员紧紧地挨着他,所以他理解的亲手拉动控制杆,就是自己根本啥都不会,一定是在船员的示范或是指导,提示,指引之下操作。

紧急上浮状态下的潜艇出水一瞬间

总之,他的意思是自己没这么疯狂,没有失去理智,没有擅自启动潜艇的紧急上浮程序。一句话,他不该承担责任。

顶多,算是集体无意识,还是大家一起变乌合之众了?

另一位在潜艇上参观的平民托曼也作证说,他们上升到潜望镜高度的时候,一个船员升起了潜望镜,做了两次三百六十度的潜望镜观察。

然后,托曼作证说,潜艇的指挥官也随着进行了一次潜望镜观察,确认没事,潜艇随之进入紧急上浮程序。

霍尔在节目中的表现,简直像一个纯粹客观的旁观者,在他的叙述中,一切看起来正常极了。

在他的叙述中,不断有水兵向指挥官汇报各种情况,然后潜艇就紧急上浮了。这一切看起来紧张而有序,直到一声巨响传来,潜艇开始剧烈地摇晃。

而此时的潜艇指挥官沃德尔才惊呼,天哪,发生了什么事?!

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

如果他说的一切都是真的,那么,就意味着,他和其他平民没错,是在指挥官的主动邀请之后,在专业的艇员的指导之下,进行了一次规范的紧急上浮行为。

那么,到底是谁有错呢?

只能说是指挥官有错,不该违反规定让没有经过训练的平民进行高风险的紧急上浮。

但是紧急上浮的执行过程,按照平民给出的证词,没错。

所以,既然潜艇指挥官和平民没错,似乎就只能怪爱媛号怎么这么厉害,在美军先进的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声呐和潜望镜面前,隐形了!?

这是,什么混蛋逻辑!

同案犯互相证明无罪吗?受害者有罪论吗?

这个电视节目一经播出,日本国内的反应,可想而知。

要求打捞爱媛号,调查爱媛号快速沉没原因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就在电视节目播出后一两天,美国圣地亚哥海军深浅部队的12名人员抵达现场。

随之而来的是以补给型作业船西·科曼多作为母船的深海搜索无人潜器斯考皮奥号。

美国海军工程参谋操纵深潜器斯考皮奥号开始了第一次对爱媛号的搜索。这次长达18小时的搜索结果被全部记录在录像带上。

很奇怪的是,在600多米深的太平洋海底,爱媛号端端正正坐在那里。甲板之上的船楼部分没见很大的破损,水密门更是完好无损地锁着。

再看船舷部分,虽然也能看到好几个可怕的凹陷,却没见破裂的部分。

船艏和船尾部分倒是有缝隙,但显然不是造成爱媛号迅速沉没的原因。

由此,打捞人员推断出,进水的部位,应该都在船底。

而爱媛号在海底的端端正正的坐姿则表明,船底部的各个舱位都均匀进水,才会导致爱媛号垂直下沉。

据此推测,应该是格林维尔号核攻击潜艇在紧急上浮时,以大仰角,也就是像鲸鱼出水那样的,头部首先突然从水中冒出,在从头到尾依次浮出水面的过程中,潜艇尾部的垂直舵把爱媛号的船底,沿船长(cháng)方向,直接豁开了一道大口子。

只有这种推测,才能合理地解释为什么当时海上风高浪急,爱媛号遭受剧烈撞击,快速沉没,却能以这么端正的姿势坐在海底。

不过,这一切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围绕着爱媛号沉没的问题,美国和日本的关系空前紧张。

因为前首相小渊惠三意外离世而意外担任首相的森喜朗,却因为他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陷入了支持率突降到个位数的窘境之中。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

因为他接到爱媛号沉没的消息时,正在打高尔夫球,而他的第一反应是说了一句:他们总是给他找麻烦。

这位大学辩论队出身的首相,一贯以口无遮拦而遭到民众的质疑。

他这一次的反应,不仅话语不当,而且行动也过于漫不经心,直到一个半小时之后,才返回首相官邸处理此事。

虽然他以超常的辩论口才解释的合情合理,但是,媒体却没打算放过他,通篇都是首相在打高尔夫球的照片。

两个月之后的四月份,森喜朗被迫因为这件事而辞职。

有意思的是,就在他辞职的当月,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也就这件事公开发布声明,宣称这件事的责任,完全由那位艇长沃德尔承担。

因为沃德尔接待的这16位石油富豪,并不是官方安排的,而是沃德尔的一位不太靠谱的老上司安排给他的。

当然沃德尔也欣然接受了。毕竟,谁没有退役的那一天呢?美国人的各种协会各种所谓研究机构,智库啥的,都是给这些人预备的。

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

风高浪急?那都不是事!更刺激不是?!

按规定时间返航?没事!客人高兴最重要!

海底深航不刺激?没事!来个紧急上浮!

声呐兵说有个目标?你喝多了还是我喝多了!?声呐出毛病了吧?我咋没看见!

所以,尽管责任很明确,就是潜艇指挥官沃德尔的全责,但是,军事法庭就不必了吧。提前退休吧,拿全退休金的那一种!

美国政府又拿出了11470000美元,用于赔偿。

所以,这事就是美国石油富豪们惹事,潜艇指挥官出来背锅,全体美国纳税人买单来收尾。

至于日本首相森喜朗,你说他是纯粹躺枪,他也没那么无辜。

只是可怜那九位不幸失事的师生和船员。

一年以后的12月15日,美军格林维尔号潜艇前艇长沃德尔来到了日本爱媛县立宇和岛水产高中向死难者纪念碑敬献花圈并鞠躬致歉。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