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最霸气的一句话(颠覆我们的认知,让人豁然开朗)

抒情君 10

《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从车轮,容器,房屋三个生活案例,举例论证了有形之利,无形之用。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三十辐条集中在车毂,车轴连接在毂上,车辆的重量通过毂被辐条分散到轮子上,车轴转动带动车辆运行。这里面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车轮中间的圆孔。这是讲马车的有无之道,加之人身一样的道理,我们的身体为有形之利,真正驱使我们去创造去劳动的,发挥作用的却是无形之用。我们称之为思想,心理,或者感情。在虚无的指导下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人们和泥做坯,使之中空,然后烧成陶器,用它来盛东西,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如果没有空这个部分,它就无法容纳东西。咱们人也不是一样么,咱们的五脏六腑大小器官,不都是无发挥着作用么。咱们身心如果如果老是执着于以前,不去放空自己,又如何有空间去接受其他美好的东西呢。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人们建造房屋开辟房门,开辟窗户,使人可以自由出人,使空气流通,光照充足,人可以和自然界亲密接触,才可以让房屋供人居住使人身体健康。例如我们的身体就像房子一样,嘴巴身体各个孔窍,就像门窗一样,我们身体居住的是灵魂或者说是道,我们需要有个健康的身心,和自然形成和谐的交流,我们才能不生病,生命长久,如果能窥探透道之真谛,长生未尝不可。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同上以上三个论据可以看出,车子,陶器,房子都是有形的(有),而发挥它们价值的却是无形的空间(无)。有和无的关系就此确定了,就是利和用的关系。利是使用价值的前提条件是外在因素,用是使用价值的决定因素是内在因素。所以说有无相生,利和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没有时间先后之分,主次上没有本末之别,有有,就有无,有实,必然有虚。从发展的眼光看,有会转化成无,所以我们要更好的拥有有,那么我们要努力去守住无。以无持有,我们才能够真有,真正发挥无的作用。

就个人而言,孔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一种作用。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身体有的便利,多去发挥自己无的作用,珍惜人生大好时光,趁着身强体壮,身心健康,广泛学习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尽可能多的学习技能。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当我们有足够多无的时候,我们的人生会获得更加多的收获。也许我们在某一方面是专家了能人了,但我们有能力有时间,有爱好有理想,何不去努力去充实自己呢,人本身就像容器一样,但是不能只装一种东西,你可以是医生,也可以是音乐家,也可以是厨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所以我们要格外爱惜自己的身体,保证有形之法身,才能造就更多无之因果。

就国家集体而言,有,无之道,体现在规则和法律上。法律和规则是有的范畴,但是当人们拥有更高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种内在的无的力量,自然会约束引导人们的行为。法律和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但发挥作用的起到震慑警觉作用的是人们内心的自觉性。

人类所拥有无的能量是巨大的,放眼宇宙,洞悉自然奥妙规则,深谙世间大道,神游星海,魂归太虚未可知。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