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俗语名著《增广贤文》有记载,元代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中也有描述,这句话很多人只知上句,不知道下句,下句其实才是这句话的经典部分。
宣德年间,有个罗秀才,他出身贫苦,家境贫寒,考场失意,远离他乡,远离家人,再外地找了个学校教书育人,秀才有妻有儿,妻子是大家闺秀,他不在的时候,妻儿两人相依为命,一块干家务。春节期间,这个秀才回家探亲,见到自己七岁的儿子很是满意,就决定考考他的儿子,然后送他上学。秀才指着天,问天对什么?儿子平时只懂家务,不会对对子,妻子在一旁干着急,指着地给儿子提醒,儿子看见地上的鸡屎,对了个天对鸡屎,秀才有出了几个对联,儿子还是对不出,秀才大怒,对自己蠢笨儿子彻底死心,嫉恨自己与科举无缘,有对心灰意冷,出家当了和尚。
秀才突然离开,对这个家打击很大,后来秀才妻子也想开了,利用农忙闲暇时间细心教导儿子,节衣缩食,积攒钱粮,为儿子请了名师,再这样的教导下,儿子进步飞快,最后一举考中了状元。秀才知道后,很是开心,回家探望妻儿,可是看门的不认识他,就禀报说有个和尚来化缘,秀才母亲让他钱财他也不要,他说我只求见新科状元一面,他见到自己的儿子,就在墙上写了一首诗:
离别家乡十八载,千钱斗米我不收。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这一句话一直从古代传颂至今,也蕴涵着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发展历程。这是一句俗语一直在民间流传,也是千百年来人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每一个父母都会担心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过度的关心儿孙的事情,必然会引来儿孙的压力以及不满,我们何不及时享乐,度过自己充实的晚年生活。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