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为同学们整理了全国卷语用题新考点——词法。下期句法,敬请关注~
词法
现代汉语中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分为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处所词、方位词、时间词和区别词,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和感叹词。
实词误用
词义混淆·词性误用·数量词误用·代词误用
词义混淆
现代汉语中同义词很多,大量同义词的存在,可以使表达更加丰富、准确、生动、形象。同义词,虽然同义,但在色彩、适用对象、词义的轻重程度、范围大小等方面有着精确的区别,若在使用过程中不注意这些方面,就会产生词义混淆的错误。本节的词义混淆,分不合习惯和不合情味两类。
1.不合习惯
指词语在范围大小、轻重程度、适用对象方面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
范围不合
指词的范围大小不适合,具体表现为大词小用和小词大用。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中的终身不能为终生,前者的范围小于后者,终生指人从出生到去世的一生,如终生吃素;终身指人在具有某种身份后到去世的时间段,如终身大事是就人在成年后达到适合的婚龄而言。其他如噩梦与恶梦、诬蔑与污蔑、蒸气与蒸汽、工作与事业、局面与场面、守卫与保卫、事情与事故、困难和灾难、时候和时刻等。
程度不合
指词的轻重程度不适合,具体表现为用词分量过重和用词分量过轻。如在对待某一同学上课总是迟到的问题上,老师的方式应是批评,而不是批判,后者的分量远远大于前者,而迟到只是一件小事,不至于用批判的方式。其他如功劳与功勋、重要与重大、勿忘与毋忘、知道与了解、信任与信仰、准确与精确、喜欢与爱、冷酷与冷漠、请求与恳求、背离与背叛、破坏与损坏等。
对象不合
我哥哥二十五岁,身体硬朗,是省排球队的队员。(引自《现代汉语病句类释》)
刊误:硬朗一般用于老年人,哥哥还很年轻,不能用硬朗,应用壮实。其他如界限与界线、丰满与饱满、爱戴与爱护、朴素与朴实、充满与充沛、注意与注视、运用与应用、改正与改进、出现与呈现等。
2.不合情味
有些同义词,联系和指称的事物相同,区别在于色彩的不同。色彩,分为感情色彩和风格色彩。感情色彩,主要有赞颂、厌恶、喜爱、中立等,风格色彩主要指语言的不同风格所呈现的色彩,有口语和书面语、现代汉语和文言句式、普通话和方言等。不合情味分不合感情色彩和不合风格色彩两种,不仅仅指同义词,也包括一些非同义词混淆的不合情味的情况。
不合感情色彩
感情,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喜怒哀乐之情,有褒扬、喜欢、讨厌、贬斥、中立等。现代汉语中,有些词本身带有某种色彩,如鼓励为褒义词,冷漠为贬义词,同意为中性词。在实际语言使用中,不合感情色彩主要表现为该用褒义词时用了贬义词或中性词、该用贬义词时用了褒义词或中性词以及该用中性词时用了褒义词或贬义词三种。
他为了帮助我们度过困难,真是费劲了心机。(引自《现代汉语病句类释》)
刊误:心机含贬义,应将费劲了心机改为想尽了办法。
本次会议上,大家对小李的错误提出了正确而尖刻的批评。(引自《高分作文选刊》)
刊误:尖刻是贬义词,应改为尖锐。
在冠军战上李娜将遭遇同胞彭帅,后者受惠于金久慈的伤退,不战而胜首次闯入深圳赛决赛,这也是继 06年的埃斯托里尔赛后,时隔 7 年再度由两位中国金花争夺冠军。(网易体育头条)
刊误:遭遇作动词时,指遇到不幸、不顺利的事情,为贬义词。彭帅的总体实力远不如李娜,用遭遇夸大事实,应改为中性词遇到。
不合风格色彩
由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现代汉语词汇和文言词汇、普通话词汇和方言词汇等不同风格的语言所呈现的色彩,有典雅、通俗、浅显、深奥之分。不合风格色彩,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误用、滥用文言词以及滥用方言词三类。应该用口语还是书面语,需要根据体裁而定。应用文和议论文中多用书面语,以求严谨、准确、简洁,记叙文中多用口语,显得通俗、明快、平实。在记叙文中多用书面语,读起来就会别扭、生硬;在议论文中多用口语,则显得不够文雅;合理运用文言词可以使表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不看具体的场合,随意运用文言词造成文言夹杂的局面,破坏语言风格的统一,会使语言显得半文不白,十分别扭;文艺作品中使用方言词会使作品增趣不少,普通话也吸收了不少方言词。除了山歌、民歌外,如果在表达中方言词使用过多,不仅会影响语言的正确理解和表达的规范化,而且会使语言的风格色彩失调。
伯母今年 4 月才搬到新房子去居住。(引自《学生作文语病浅析》)
刊误:居住为双音节词,属于书面语,用在这里感觉不自然,换成住比较好。
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引自人民网)
刊误:过世偏口语,用在这里显得不够庄重,应改为书面语色彩较强的去世。
她,年方二十有八,尚未待字,周围朋友都替她着急。(引自《高分作文选刊》)
刊误:待字属于文言表达,应改为出嫁。
词性误用
词性,划分词类的根据,即具有相同的句法功能、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出现的聚合在一起的词为同一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是词的大类,不仅数量多,经常做句子的主要成分,而且使用范围广,出错的频率也很高。
兼类词,即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词性的词,必须语音相同、意义有联系。现代汉语中的兼类词主要分为三种:名词和动词的兼类,如锁,既可表事物锁子,又可表动作锁;名词和形容词的兼类,如科学,既可表名词自然科学生物科学,又可表属性这种观点不科学;动词和形容词的兼类,如热闹,既可表场景,又可表动作。由此可知,现代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兼类情况比其他词要突出,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误将名词归为动词或形容词,或误将动词归为名词或形容词等,都是词性误用的表现。因此,这一节的词性误用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名词误用
名词误用即名词误用为动词、形容词。这里必须要注意动词、形容词与名词之间的区别,前者可受副词不等的修饰,如不走不漂亮不好,不能说不衣服不电视;前者后面可以加助词了着等,如跑了好了笑着,不能说电脑了汉字着;前者可以作句子的谓语,如他说我幸福,不能说他兴趣我语言。除了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如名词在今天晴天这类名词谓语句中作谓语,在很男人很潮流这些网络语言中受副词的修饰外,大多数名词还是得遵循基本的语法原则,否则就是误用。
2.动词误用
动词误用为名词
名词和动词还有一个主要的区别就是名词能作宾语,动词常不能用作宾语,如今天是星期天,不能说今天是玩;表示数量时,数量词一般作名词的定语,即数量词+名词结构,如一张桌子一次聚会,不说两回玩几次打架,数量词一般作动词的补语,即动词+数量词结构,如说了三次笑了几回,不说生物三两天空三天。如果违反上述原则,就是动词误用为名词。
动词误用为形容词
动词和形容词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否带宾语和受程度副词很、非常、十分、最等的修饰,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且不带宾语,如很漂亮非常快乐,不能说很游泳非常看;动词可以带宾语且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如打太极拳玩游戏等。另有观点:动词作状语不如形容词普遍,而且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如匍匐前进。如果让动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就是动词误用为形容词。
不及物动词误用为及物动词
动词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类,二者的区别在于能不能带宾语。及物动词,又叫他动词外动词,后面必须跟宾语如受事宾语、与事宾语来表示完整的意义,如吃饭穿衣,饭衣是吃穿的对象,为受事,住两天进医院中两天医院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与事;不及物动词,又叫自动词内动词,本身意义完整且无须再带宾语或者只可带施事宾语,如飘走人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时不能单用,必须借助着、了、过或者表示趋向的动词构成存现句,如走过去了一个人飘着很多气球,人气球都是施事。
常见的不及物动词有咳嗽、旅游、流浪、失败、出发、来、完蛋、微笑、打猎等,在被字句和把字句中,动词都是及物动词,所字结构和可字结构中,所和可后面一般都要求跟及物动词。如果在上述四类结构中,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就犯了将不及物动词误用为及物动词的错误。
3.形容词误用
形容词误用为名词
名词和形容词都可作定语,但名词还可以作宾语,可以受数量词的修饰,这些都是形容词不具备的功能,如两次骄傲一股蓝叫天真等,骄傲蓝天真是形容词,既不受数量词的修饰,也不能作宾语。
形容词误用为动词
形容词和动词都属于谓词,上文我们已经分析过二者的区别。另外,动词受介词结构的修饰,如在房子里住着为了家人活着,形容词不具备这样的语法功能,但是有的形容词可以带宾语,如端正宽大活跃,性质形容词和部分表不定数量的形容词可以带宾语,但有一定的规律,不能盲目对待。
数量词误用
1.数词误用
二和两误用 二和两的混用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二可以表序数,用于个数、分数,如第二百分之二,两只用于数词,如两个两百;两可以表示概数或为数不多,如说两句两下子,二则不能;二两都可用在表示度量衡的量词前边,如二尺布两尺布。若不遵循上述条件,则二和两混用。两和俩误用 俩指两个,后不能再跟量词个,两后跟名词时,必须加量词。
经过2年多的努力,现在,他们能弹奏十几首歌,成形了。(引自《学生作文语病浅析》)
刊误:2应改为两。
晚餐一般夫妇两人都是稀饭,外加盐笋、芝麻酱,饭后就是散步聊天。(引自《学生作文语病浅析》)
刊误:两应改为俩,将人删去。
2.分数、倍数误用
用分数、倍数时,是在和原数作比较。数量增加时,可以用分数,也可用倍数,增加了指差额,即增加的数量,增加到指增加后总数。数量减少时,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减少了指差额,即减少的数量,减少到指减少后的剩余数。在数量减少时用倍数或用增加到减少了等弄错数量,都属于分数、倍数误用。
这把梳子,原来售价60元,现在20元,价格降低了3倍。(引自《病句例析》)
刊误:降低了 3 倍说法错误,应改为价格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
水泥厂原来每天生产水泥五千包,现在平均每天生产七千五百包,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引自《病句例析》)
刊误: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中提高到包括底数,应是提高到百分之一百五十提高了百分之五十。
3.量词误用
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个、条、对、尺等,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次、天、场、分钟等,量词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一起作定语、状语或补语,如三个苹果一脚踢开戳了一下。量词误用,主要表现为量词与后面的名词不搭配。
17日上午,在永川见到熊雪时,他正在为即将召开的市两会准备一份建议。(引自《病句例析》)
祈愿,愿我能收获这间儋州蜗居图,愿我们有这个缘分。(引自《病句例析》)
刊误:份间不能与建议图搭配,应改为个幅。
代词误用
代词指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被代词替代的词为前词,使用代词,要处理好和前词的关系。代词误用即人称代词误用、指示代词误用和疑问代词误用。
1.人称代词误用
人称代词有你、我、他、他们、我们等,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不能作谓语,不能受副词修饰。使用人称代词时,要注意前后代词之间的统一,前词必须出现,代词指代的对象也必须明确,如果违反了上述条件,就会产生人称代词误用的现象。
她自嘲我只是个没有原则只有心情的非专业选手,不论珍贵的甜心还是常见的满天星。(引自《病句例析》)
刊误:自嘲已含有自己的意思,应将我删去。
2.人称代词与前词关系不正常
使用人称代词时,必须要有前词,二者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人称代词与前词的关系不正常,主要分为三点:有人称代词,无前词;一个代词多个前词;代词与前词脱节。
大家都聊得很开心,只有她独自一人坐在那里,闷闷不乐的。(引自《高分作文选刊》)
刊误:她不知所指,文中没有前词,指代对象不明确。
导师把这个课题交给了小李,他.对这件事情很重视。(引自《高分作文选刊》)
刊误:他前有导师和小李两个前词,他究竟指谁,作者并没有明确交代。
你为了自己,为了我的母亲,宁肯自己吃苦受累,叫我怎么感谢你呢?(引自《高分作文选刊》)
刊误:自己的用法主要是复指主语,当主语不是第一人称,但要表示第一人称时,应将自己改为我。此句的意思是说话者向对方表达谢意,例句中的自己应改为我。
3.人称代词单复数混用
前词与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必须保持一致,不能该用单数的地方用了复数,该用复数的地方用了单数。
泰山、黄山和武夷山,它不仅以风景秀丽著称,而且还是历史悠久的名山。(引自《修改病句400例》)
刊误:它应改为它们。
4.指示代词误用
指示代词有替代和指称的作用,主要有这、那、这么、那么、这么样、那么样等。这表近指,那表远指,使用时要注意近指和远指、那和哪的区分。近指、远指不分 远指、近指以说话者所在地为依据,如果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说话者较近,用近指这里、这样、这种等,反之,则用远指那里、那样、那种等。
秋雨,你把自己无私的奉献给我们,你那样美好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引自《高分作文选刊》)
刊误:品质是近指,作者是在秋雨时节描写秋雨,应将远指那样改为近指这种。另外,将奉献前的的改为地。
5.疑问代词误用
疑问代词主要有谁、哪、什么、怎么、怎么样等,疑问代词在询问人、事物的性质、性状、种类等方面有专门的分工,不可一概而论。
陈阿姨的老家在永川,不管是回老家还出门旅游,都把狗狗带到哪里。(引自《高分作文选刊》)
你的身体现在什么样了?(引自《语病300例》)
刊误:哪里询问地点,句中表示狗狗和主人形影不离,应改为身边。什么表示事物的性状,这里询问程度,应将什么改为怎么。
虚词误用
副词误用·连词误用·助词误用·介词误用·语气词误用
副词误用
副词是现代汉语中唯一一种用法很单一的词类,只能作状语,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性词组,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副词主要分为四类:范围副词都、也、光等,程度副词很、非常、十分等,时间副词刚刚、马上、已经等,以及否定副词不,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副词使用错误会影响句子的正确理解,具体情况大致分为四类,即副词词性误用、副词混用、副词滥用、副词欠缺。
1.副词词性误用
主要表现为副词误用为形容词。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首先,词类不同,形容词是实词,副词是虚词;其次,形容词可作多种句子成分,不仅作状语,还可以作谓语、定语、补语,副词只能作状语;最后,形容词可以单说,但是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如果不顾二者之间的区别,就会将副词误用为形容词。
做研究应保持严谨的态度,哪怕是略微的毛病也不应错过。(摘选自学生作文)
刊误:毛病是名词,前面的定语应是名词性或形容词性词语。略微是副词,不是形容词,不能作定语,应改为形容词细小。
2.副词混用
毕竟和究竟毕竟用于含有评价意义的陈述句,如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能要求太高。究竟多用于疑问句,表示进一步追究,如究竟什么时候能结束?
都和也都 和也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替换,也多用于否定句,如什么也不好,肯定句中不常用,都既可用于肯定句,也可用于否定句;也可表示委婉语气,如写得倒也不错,都不行;
就和便 二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在一些用法上有专门的分工,就强调数量的多寡,如一干就是一天就讲了一会;就可表态度,如说就说吧,表示容忍或无所谓,就这样吧中就表示同意;就可将范围确定得很小,如就这么几只;就可表示动作在很短时间内发生,如这就走;这些都是便不具备的条件。
正和正在二者都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但是正不能单独跟双音节动词,如正商量不成立,正在可以,如正在商量成立。
3.副词滥用
不该用副词时使用副词或只需用一个副词时却出现几个副词连用的情况都为副词滥用,如大约……左右刚刚恰好稍微不已经又等,雪亮笔直绿油油等程度形容词,前面不能再用副词修饰,更雪亮非常绿油油表达错误。
4.副词欠缺
副词并不是句子的必要成分,可以不出现在句子中,但若要对动作的状态或方式进行描述,状中结构中中心语除了谓词性词组外,副词也可以充当。
三月下旬以后,太阳位置北移。(引自《病句评改》)
刊误:根据常识,太阳的位置不可能一下子北移,中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在北移前加状语逐渐,表示动作缓慢而有次序地进行。
歌固然很好,听起来让人黯然神伤。(摘选自学生作文)
刊误:句子前后语意转折,应在让前补出副词却。
连词误用
连词,起连接作用的词,连接词、短语、分句、句子等,表示选择、并列、因果、递进、转折等关系,常用的连词有和、跟、或者、如果、因为等。现代汉语中连词和关联词联系密切,但并不等同。关联词不属于现代汉语的词类,没有实际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主要的功能是连接词和词、词和词组、句子和句子。关联词可以是连词,也可以是副词、介词、短语等,但并不是所有的连词、副词、短语都是关联词,只有那些能够用在分句之中并且起连接作用的连词、副词、短语才是关联词,如虽然……但是都……也一方面……另一方面。
由此可知连词和关联词之间是交叉的关系,在分析连词误用的时候,可能会和关联词误用有重合之处。以前的研究,有些只关注连词误用,有些只关注关联词误用,也有些二者都关注,难免有重合之处。因此,怎样明确地划分二者之间的界限,需继续探索。
1.连词错用
有些词,既是连词,又是介词,如和、跟、同、与,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与’用在书面语中,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在使用时要明确这些词的分工,如果不加区别随意运用,则会造成连词错用。
通过报警人语气,和电话那头传进来的声音,接警员初步判断是对方在吵架。(引自凤凰网头条)
对儿童生长迟缓的原因与营养不良与消化道发育的关系、儿童食物过敏等有深入研究。(引自凤凰网)
刊误:和应改为以及。和及以及都是表并列的连词,但是以及前面可以有停顿,而和及则无。与应改为和,以避免和第二个与重复。
2.连词滥用
即不该使用某个连词或某组连词的地方用了连词。
从台北出发之前,爷爷把腿摔伤了,只有婆婆到香港,和我爸爸、妈妈和大哥见了一面。(引自网络)
刊误:第二个和应该换成、,另外,第一个和前不能有停顿,应改为与。
3.缺少必要的连词
该用连词的地方没有用,使得词与词、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老曹说,他在巡展的 10个楼盘都登了记,随时掌握这些楼盘的优惠资讯。(引自新浪房产新闻)
刊误:应在随时前补出以便。
助词误用
助词,起辅助作用,主要粘附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助词有结构助词、时态助词、比况助词和其他助词四类。助词误用,主要指结构助词和时态助词的误用。
1.结构助词误用
结构助词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书面语中,定中关系用的,状中关系用地,中补关系用得。结构助词误用即的、地、得的混用、滥用和少用。
的、地、得混用(以下语病引自《经典语病300例》)
那么,春节应该怎样健康的过?来听听医生的建议吧。
刊误:健康表示过的方式,与过构成状中关系,的应改为地。
望着这绵绵不断地雨,思绪也像雨水一样融入了茫茫的天地间。
刊误:绵绵不断作雨的定语,应将地改为的。
漫步在雨中,劳累了一整天的心也被这秋雨给逗乐起来,不由放松了心情,就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
刊误:更好是做的结果,二者为中补关系,应将的改为得。
的和定语紧密相连。定中关系中如果定语是表示领属性的人称代词,中心语是表示亲属称谓的名词,一般不用的,如你爸爸我姐;如果中心语是一般名词,单说时要用的,如你的书包我的咖啡,若这种结构用在句子中,可不用的,如果用的,则为滥用。
此次活动首先给老人们带来了70床的.被子、眼药及5个白内障老人的手术费用(约3万元),这些都是前几天眼科的95名医护人员自愿捐赠的。
抛弃个人的内心感受而去反映时代,就如同弄瞎自己的双眼再去描述眼前的美景,即便技巧再高、手法再新,也不过是在变着花样地.重复已有的俗套而已。
刊误:数量词作定语表示计量关系时,不用的,但是表示中心语的属性时,如十几岁的孩子,要用的。地可用可不用。
如果附加成分为双音节词,则与中心语之间需要加入相应的结构助词。
对于我来说,没有火锅的日子真是特别难熬,希望今年能有机会在异国他乡吃上一顿地道重庆火锅。
但景区之间尚未开通旅游公交,必须到城区中转,来永散客不能方便、快捷到达各景区。
大家相处很融洽,而且整个备战都是围绕着冲超来的。
刊误:地道方便快捷相处是双音节词,与中心语之间需要加入相应的助词。地道后加的,快捷后加地,融洽表示相处的程度,在相处之后应加得
2.时态助词误用
现代汉语的时态助词主要有着、了、过,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后,着表示动作或状态正在进行或持续,了表示动作或状态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这样的动作或有过这样的性状。如果动作或状态还在持续但用了了或过,或动作或状态已经完成但用了过或着,这些都属于时态助词的误用。
作为966966土特产中的明星产品,和田玉枣的配送一直都保持了火爆势头。(引自搜狐新闻)
而今年,石键很明白,国博中心还会有着更多的改变。(引自凤凰头条)
刊误:一直保持说明动作或状态正在持续,应将了改为着。会表将来,实际上还未成为事实,应将着删去。
介词误用
由古汉语动词转化而来,起标记作用,如自、从、向、对、在、对于。介词主要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组成介宾结构,从时间、处所、方式、原因、施事等方面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常作状语。
1.错用介词
即该用此介词时而用了彼介词或该用其他词时却用了介词。
他一边哭,还一边急切地想给亲人进行交流,但因为气管插管,无法说话。(引自新浪新闻)
但观致重庆致臻店的负责人在接受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全新的国际品牌,观致汽车的市场前景值得期许,对收回建店成本并盈利他信心十足。(引自新浪汽车)
刊误:介词给应改为跟,跟……进行……搭配合理。对用在此不合适,表示从某事、某物的角度来看时需用对……来说,应将对改为在,并在盈利后面加方面。
2.滥用介词
即不该用介词时用了介词。
今年上半年,在南京湖南路上一家书店的书籍频频失踪。(引自荆楚网新闻头条)
刊误:滥用介词往往会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与主语残缺中的句首滥用介词,淹没主语一类重合。例句中的在应删去。
3.缺少介词
该用介词时没有用介词,影响句子结构的完整和意思的明确。
李杰指出,中国航母编队从此将在更复杂的南海执行科研、训练任务,应对海洋环境与周边安全环境的双重挑战。(引自凤凰军事新闻)
这些看似无厘头的对话,但杜慧颖瞬间就意外加各种感动击中,眼泪刷刷地往下掉,一下子哭着蹲在地上。(引自搜狐教育新闻)
刊误:应对前应补出介词以,表明前文所讲是后文得以实现的条件。主人公不能自己击中,应是被击中,所以应在意外前加被。
语气词误用
常用的语气词有啊、呢、吧、吗、啦、着呢等,主要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某种特定的语气。语气词可以使语言的表达更丰富,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造成理解错误。
你到底是去吧,还是不去吧?(摘引自学生作文)
有了这么强大的力量,还害怕战胜不了什么困难呢?(摘引自学生作文)
刊误:吧表猜度或商量的口气,是选择疑问句,应用呢。呢和吗都表示疑问,但选择疑问句中多用呢,特殊疑问句中多用吗,呢应改为吗。
语气词误用,有的著作中并无此类,一方面可能是没有关注到这类语病现象,另一方面可能是将语气词归到了助词一类中作语气助词,所以有的著作在助词误用中有语气助词误用一类。
用词不规范
生造词·自造缩略词·割裂双音词·误用成语
语言中通过随意拼凑词语而造成的表意不明、不为人们理解的词。生造词和仿词不同,仿词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模仿已有的词语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如日前,‘周杰伦御用写手’方文山在做客网站时,表示自己有严重的‘字恋’倾向!中的字恋仿造自恋而成,突出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仿词一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就不能生存,生造词不同,没有具体语境的要求。
生造词
1.单音词+单音词
这两个单音词必须同义。谈讲由同义的谈和讲拼凑而成,望瞧由望和瞧组成,还有愉乐欢悦等。
2.双音词+双音词
从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双音词中各选一个语素组合而成,这是生造词构词的主要方式,如狡奸体惦憎愤抗斗焦愁劝拦感佩等,前后两部分意思相同或相近。
3.成语/词组—双音词
将成语或词组随意压缩成一个双音词,如培教融贯分别由培养和教育和融会贯通的压缩而成。
4.随意颠倒双音节词素
将已存在的双音节词的前后顺序颠倒过来,述叙述阐路道刻雕行施涉跋等。
5.直接生造
对现代汉语中已经存在此意思的词不管不顾,直接生造另一个词,如重气和粗气同义,普盖和覆盖同义。
自造缩略词
缩略词,处于表达经济原则的需要,在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具有使用频率高和凝固程度大两个特点、即使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也不影响意义稳定性的词,如家电高校六畜军委研院置办等。缩略词可以使表达更加简洁明快,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中的缩略词越来越多,如果使用不规范,造成理解的困难,就会犯自造缩略词的错误,如西大,是指西北大学,还是指西南大学?不同的人理解不同。
割裂双音词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双音节词,除离合词外,一般情况下这些双音节词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离合词,指汉语里有一种 AB 组合,中间可插进别的成分,A 与 B 可离可合,是为‘离合词’②,如鞠躬、洗澡、打架、跳舞、离婚、毕业、见面、上当等,这些词中间插入其他成分后依然成立,如跳了舞打个架上一次当等。不过,离合词数量毕竟有限,不是离合词的那些词中间就不应插入其他成分,否则会破坏词语结构的稳固性,如害羞起床胡闹秒杀等,中间都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误用成语
成语,熟语的一种,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具有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和风格的典雅性三个特点。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正确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含义深刻,若是运用得不恰当,就会造成成语的误用。成语误用主要分为成语使用不当和滥用成语两类。
1.成语使用不当
成语使用得是否恰当,需要从词义、使用范围、适用对象、褒贬、句法功能、书写规范六方面验证,如果这六方面都正确,成语就使用恰当,反之,则成语使用不当。成语使用不当主要分以下几类:
成语意思理解错误
有些成语的意思可以从字面得知,如火急火燎,形容心情非常急迫,危言耸听,指故意夸大事实说话使人害怕或震惊;有些成语的意思通过字面无法得知,或者说在字面意思之外还有比喻义,如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短小精悍,不仅用于人,也用来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有力,拾人牙慧比喻为沿袭别人的语言或文字,噤若寒蝉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成语使用非常频繁,而且由于其自身的情况较为复杂,因此有关成语使用不当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差强人意被误用为差一点点就可以,实际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画龙点睛误用为多此一举,实际指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能突出重点,使内容深刻、有蕴意;侃侃而谈误用为聊天,实际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等等。
成语范围、适用对象、褒贬不当
(1) 使用范围不当
成语有明确的使用范围,不能胡乱使用,如美轮美奂误用来形容一切事物,实际只能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可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汗牛充栋只能形容藏书很多,不可用于其他事物;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干了,但是不能用于关心。
(2) 适用对象不当
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用错,如鼎力相助误用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实际只能用于对方或他人;抛砖引玉为自谦之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耳提面命只能用于长辈对下辈,不能用于同辈之间;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其他人。
(3) 褒贬不当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感情色彩,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其感情色彩,否则,就会出现误用的情况。褒贬误用分为两方面,一为褒义误用为贬义,如胸无城府本指人心中所想和口中所说一致,比喻心胸坦荡,没有心机,误用为没有主见;屡试不爽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误用为多次试验都没有成功;名噪一时指某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常被用为贬义。二为贬义误用为褒义,如好为人师指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误用为喜欢教育行业;改头换面指只改形式,不变内容,误用为彻底改变;弹冠相庆指一人当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开始庆贺将有官可做,为贬义,误用为褒义的相互庆贺。
成语句法功能错误
成语同词一样,有名词性的、也有谓词性的,成语可以作句子的多种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不同类型的成语有不同的造句功能,根据成语的特点和造句功能,大致将成语分为三类:名词类成语、动词类成语和形容词类成语,名词类成语如自知之明仁人志士清规戒律天上人间国色天香等,一般作主语、宾语;动词类成语如逍遥法外墨守成规翩翩起舞昂首阔步争先恐后等,一般作谓语;形容词类成语如水泄不通倾国倾城忠厚老实酣畅淋漓十全十美等,一般作谓语、定语和补语。这几类成语之间不能误用,反之,会造成语句法功能的错误。
随意改变成语的字眼
成语的结构稳固,除了修辞上的需要,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改变成语的字眼,以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之外,一般情况下成语的字眼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否则,就是成语误用。服装店将依依不舍改为衣衣不舍,天友酸奶将有滋有味改为友滋友味,商店将有备无患改为有杯无患,酒家将久负盛名改为酒负盛名,自行车店将其乐融融改为骑乐融融,其他如无鞋可击钱程无量无胃不至饮以为荣等,都是随意改变成语字眼的结果。大量的成语被改动,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学习,应适可而止。
2.滥用成语
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但不必处处使用成语,在不该用成语时就可以不用,否则,会造成成语的滥用。一般而言,广告滥用成语最多,其次就是中小学生的作文。
场边的人如潮水般涌入场内,欢呼声震耳欲聋,人们把黑方中锋高高抬起。(摘选自学生作文)
刊误:作者在写校内班级之间的篮球比赛,一个班级人数有限,欢呼声再高,也不可能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本句成语震耳欲聋滥用,夸大事实,应改为此起彼伏。
秋风一吹,落英缤纷,满地的落叶也是一种美的境界。(摘选自学生作文)
刊误: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飞时的美丽情景,北方的秋天并没有花开,何来落英?本句成语落英缤纷滥用,不合事实,可改为树叶飞舞。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