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看天狗吃月亮
日子艰苦又平淡,地球好像停止转动似的,每天感觉乏味又漫长。渴望发生点什么新鲜事儿,让一潭死水般的生活,泛起一点点涟漪。
会计时常从大队开会回来总要带几份报纸,这几份报纸的热心读者主要是我,其次就没什么人看了。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大家扫了两眼后就扔一边了。
这倒便宜了我,我经常给会计发点烟,说把报纸拿回去糊墙,其实我是拿回来慢慢看的,总想找点什么亮眼的信息。
也真是佩服那些办报的,特别佩服那些大块大块文章的作者,没一篇文章能让人有兴致读完的。
白开水一般的文字,他怎么就写得出来,废话、套话、空话一大罗筐一大罗筐往版面上搬,到底给谁看呢?
《湖北日报》上,有时除了《闲时吃稀的,忙时吃干的》那类文章外,也有一些稍微有趣的内容,比如《女民兵陈传香勇揍金钱豹》和《十日凌晨将发生月全食》啥的。
这后一条消息引起我的注意,新华社发的,必定准,我得体验下!
到12月10日凌晨1点多(阴历十一月十五的午夜),我一人爬到村后的小山包上,两张报纸折叠几折垫在屁股下,一边抽烟一边望着头顶的天空。今天可是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又灿。
皓月当空,凉光灿烂,星星眨眼,万籁俱寂,真有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照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石头记》)的味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独自看着月亮,吟诵完了这首词,想了很多事。
这首词,跟艾林一起背诵过,我只能背上一半,他接上了另一半。背完后,他说难怪你能做老师,基础还是不错的......得到他的表扬,我激动得不行。他一向知道,我的学问都是半桶水模式,不是谦虚,而是我的学习态度一向如此。他批评过我(把一知半解当作真才实学,把不求甚解用来高谈阔论),后来看出来我有我的坚持,他就懒得说了。
就比如读《石头记》,我只要了解到风光无限的贾宝玉是一个草包就够了,管他当和尚的结局有多么大个意义,有多么大个含意,我读《石头记》头痛,读一半懒得读了。什么真事隐去,假雨村言,让人猜谜语,我不喜欢,头痛。
苏轼的词,不愧是大家之作,无论它贴在墙上,还是夹在书里(比方说《水浒传》里、《宋词》里),都是象宝石那样的闪光,否则怎会让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喜欢上它,但是喜欢它我也背不全。
初识这首词是拜爸爸所赐,他床头一本《水浒传》,还是竖向排版的呢,被我捞来放到书包里(后来挨揍了),放学就看。《水浒传》里真有这首词,当时根本不管作者是谁(就以为是施耐庵),就是觉得好,喜欢,感到古人太厉害了,写得太美了。那时我才四年级,读书念字认半边,以致于多年以后怀疑是别人念错了,明明念作水许传,怎么能念水虎转!
《水浒传》里的月亮,《水调歌头》里的月亮,跟今夜的月亮,都是一个月亮,只是今夜的月亮谁在看,我一人也!
但见皎洁的月光下,美丽的梁子湖水平如镜,湖面上莹光闪烁,万亩良田和点缀其间的树木、村庄,也依稀可见轮廓,太美了。只有郭建光的那段唱,才能配得上这美景: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
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
是的,只须把朝霞两字改成月光即可,这段谭派京腔,已然是千古绝唱了。
一会儿,天狗吃月亮真的发生了,月亮开始有了缺口,而且缺口慢慢变大,约一两个小时后,完全黑了,梁子湖消失了一般,看不见了。
慢慢的,又开始有亮光透出来,且越来越亮,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影子没了,月亮完全恢复了原样。
那个影子,就是地球本身,我在哪?想到天体无穷大,头又痛起来了。
这个夜晚,我等于折腾了一个通宵,两手交叉放在膝盖上,昏睡下又醒过来,有时蹲坐,有时立起,有时走动下,毕竟快腊月了,有点冷嘛......这一宿我盯着天空,看完了整个月食过程。
少年时看了一本薄书《火星》,那时就被星空的浩瀚无涯震到了。没有条件去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看望远镜,那就用肉眼观测看得到的天体,比如天狼星,启明星,织女星,牵牛星,火星,北斗七星......至于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亮,我想人类早晚要上去的,它太近了呀......
大自然的美和天体的瑰丽,让我忧伤,此时不仅有苏子的哀我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感慨,更有对寂静村庄里含辛茹苦的村民的无限同情——这么好的月光、美景,村民无人品尝,不是他们不知道(我早已广而告之了),而是生活的压力太大了,太累了,没这份心情......
看着山下沉睡的村庄,感慨乡亲,他(她)们是最善良的群体。我就怕在乡下过节呢,乡亲们送来的包子、馒头、月饼、糍粑,桌上堆满了堆床上,怎么吃也吃不完。他们没一个人陪我看月亮,让我平添了更多的惆怅。
我们的农民太苦了,有朝一日,农民过上好日子,那才是国家真的富强。
(图片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