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上,地处北高加索山区的车臣共和国,国土不大,仅1.7万平方公里。尽管车臣共和国是一个弹丸之地,但从地缘战略价值上来看,它位于里海与黑海之间,是进出高加索地区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加上在该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大量的石油管道从这里经过,这样重要的一个战略位置,俄罗斯怎么会轻易放弃这个地区呢?
然而,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多年内,这里连续爆发了两次由车臣民族分裂和恐怖主义势力引起的大规模战争。第一次始于1994年12月,持续了2年多时间,以俄军的失败告终。
19世纪,沙皇俄国通过高加索战争,最终征服了车臣人,并将其纳入沙俄的版图。后期,由于俄国沙皇疯狂迫害高加索人民,导致了高加索人民不断起义、抗争。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车臣人从俄国独立出去。但1922年,苏维埃政权成立了车臣自治州,高加索地区又再次被迫加入苏联。不过,苏联并没有珍惜这片重新归来的土地与这里的人民。二战爆发后,斯大林以车臣人与德国纳粹合作为由,强行将车臣人赶出家园,造成38.7万多车臣人流落他乡,心灵受到极度创伤。20世纪70年代后,苏联整体实力下降,车臣人民失业率屡高不下,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苏联解体时,一些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车臣共和国也加紧了独立步伐。1990年11月25日,车臣族全国国民大会在格罗兹尼如期举行,并通过建立车臣纳赫乔共和国宣言。819事件后,杜达耶夫控制了车臣执政权,并将车臣和印古什分离。为避免局势进一步扩大化,以及国内糟糕的经济,俄罗斯当局决定将事务搁置。1994年,俄罗斯政局趋于稳定,经济也开始恢复,俄罗斯政府随即开始着手解决车臣问题。11月29日,通过出兵车臣、以武力恢复在车臣地区宪法秩序的决定,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
战争爆发前,俄军动员陆、海、空军、边防、内卫队,兵力接近3万。其中,包括陆军第19、20摩步师,第74、131、166摩步旅,伏尔加河沿岸军区第81摩步团,乌拉尔军区第276摩步团,列宁格勒军区第129摩步团,以及陆军航空兵等部队。
空降兵第76、106、104空降师各1个混成团,第21、56独立空降旅等部队。
海军太平洋舰队第165海军陆战团,波罗的海舰队,北方舰队各l个海军陆战营。
空军歼击轰炸机、轰炸机、战斗直升机各1个团。
内卫部队约有l万人。
边防总局系统高加索特别边防军区全部,反间谍总局系统特种部队多个分队。
战争爆发前,杜达耶夫也宣布车臣进入战争状态,并将车臣族居民,尤其是妇女和儿童从市内疏散到农村。车臣在格罗兹尼修建防御设施,市内设置路障,补充构筑火力点,对城郊和重要设施布设地雷。车臣还组建民兵支队,并为其输送大量武器装备和弹药。
战前车臣非法武装包括:正规部队、独立民兵组织、雇佣军和总统卫队,战斗力量不可小觑。包括2个旅,7个独立团,3个独立营。非法武装人员达5000至6000人,在一周内补充齐全后可达1.5至2万人。
武器装备包括:42辆坦克,66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运输车,123门火炮和火箭炮,40套防空设备,约4.2万件轻武器。
1994年12月11日凌晨7时,俄军23800人从西北、西、东三个方向分五路围攻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市。
其中,西北方向的俄军,从莫兹多克出发,兵分两路,于12日抵达距格市25--30千米处,其先遣支队前出至格市郊区多林斯基镇,随即与车臣非法武装交战。
西面的俄军,从别斯兰出发,也兵分两路,向东穿过印古什共和国进攻车臣。但是,这一批俄军出师不利,一路遭到印古什居民阻挠,被迫退回原地;另一路也遭到印古什居民和纳兹兰市内务部人员的抵抗,17辆军车被烧毁,多人死伤。不过,这一批俄军还是在12日抵达车臣边境。
东面的俄军,从达吉斯坦共和国进军,也在12日抵达车臣边境。
至此,俄军初步封锁了车臣共和国的国界,形成一个外包围圈。
次日,接到命令的俄军继续收缩格市包围圈。很快,在航空兵支援下,俄军地面部队袭击了盘踞于格市北、西部的车臣非法武装。
西北路俄军进展神速,同一天就推进至距格市15千米的五一村。又于14日从西、北方向继续向格市推进,很快吸引了大量车臣非法武装,为其他各路俄军争取了进军时间。
截止17日,各路俄军陆续抵达格市远郊,并进入各自指定作战地点。次日零时,俄军最后通牒时限过后,杜达耶夫仍坚持车臣独立,俄军立即对格市近郊以及市内战略要地、目标实施大规模空袭。
在强大火力支援下,俄军地面部队于19日对格市近郊抵抗要塞发起进攻,而车臣非法武装也立即进行反击。眼见推进困难,俄军于22日改变战术,放弃正面强攻而改为迂回作战。次日,在航空兵和炮兵火力支援下,东路俄军实施迂回攻击,完成对格市东部包围。与此同时,北面俄军佯攻4昼夜,触发了车臣非法武装大量的火力点,随即动用地空火力一一摧毁。
同一阶段,俄边防军和内卫部队封锁了俄与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边境,关闭车臣和达吉斯坦边境。
12月26日,在扫除车臣非法武装抵抗火力点后,各路俄军继续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压缩外包围圈,初步形成内包围圈。
12月31日,俄军付出数百名军人的生命以及150多辆装甲车的惨痛代价后,才成功完成了对格罗兹尼市的包围。
不同于之前的战役,俄军进入格罗兹尼市区后直接进入巷战,需要调整作战方式。不过,俄军仍然依照传统作战方式向格罗兹尼市区推进。
俄军的战线被狭长的地形拉得过长,一下子就被拦腰截断,有时与车臣武装相距仅几十米,致使坦克的作用无法发挥。
1995年1月1日,力求速战速决的俄军,继续投入大量装甲部队。可是,俄军并没有吸取前车之鉴,为了快速进军,让步兵乘汽车前进,却没有没有对车辆进行有效保护,也没有加强车辆两翼的安全。最后的结果也显示,俄军装甲车辆损失惨重。
随着战事的扩大以及伤亡的增加,俄军继续从各军区抽调大量部队向车臣增援,甚至动用一部分太平洋舰队、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的兵力。
据不完全统计,双方直接参战的兵力达12万,可见战斗异常惨烈。据俄军总参谋长科列斯尼科夫公布的数字:1994年12月11日至1995年2月9日,俄军共毙敌6690人,俘虏471人,击毁坦克64辆、缴获14辆,击毁步兵战斗车和装甲输送车71辆、缴获61辆,击毁火炮和迫击炮108门、缴获45门,摧毁了对方5架直升机,11个武器库和179个据点。
车臣武装受到重创后,随即将部队化整为零,以游击战为主。实际上,这一阶段俄军也受到重创,也迅速调整战略。
同年4月末,战争的重点转移到了格罗兹尼外部的乡村、山林和交通线。
俄军于1996年4月21日成功击毙杜达耶夫,车臣武装顿时群控无首,作战混乱,部队没有有效配合,反抗力度迅速降低。1997年5月12日,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