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男左女右的习俗,可谓由来已久又影响深远。古人很早就在文献中明确提出男左女右一说,唐人所绘《女娲伏羲图》中亦是伏羲在左持矩,女娲在右持规。
再如,男女共同出席社交场合的座次,也要遵从男左女右,就连中医问诊都是男左女右。总的说来,这一俗例的形成,主要是受到阴阳观念和尊卑观念的影响,但又不乏一定的科学性。
一、阴阳之道
男左女右习俗的发展,与阴阳学说有着分不开的关系。阴阳最初指的是日照的向背,古人常把阴阳与天地、高低、东西、左右、刚柔等相配合,甚至延伸到男女。《易·系辞上》就说到:乾道为男,坤道为女。而乾为阳,坤为阴,自然也就是指男为阳,而女为阴了。
《礼记》的注疏中又说左,阳也;右,阴也,故而男为左,女为右。其中又说,左阳道,嘉庆之事,右阴道,为忧凶,这又是将左右与吉凶联系起来了。阳为左、为吉、为男,阴为右、为凶、为女,此中便可以看出男女所代表的地位尊卑差异。
二、尊卑之道
古代专制社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尊男而卑女的,男左女右的习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种尊卑之道。但若只是单纯以左右的尊卑,来证明男女的尊卑地位之别,又显然不够有力。因为在不同朝代,左右之尊卑并不是固定的。
例如,秦汉基本尊右,而隋唐尚左。古人经常将贬谪称为左迁,但又有虚左以待之说,将先贤称为右贤、宰相为右席,但又有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之说。因此时代不同,所处境况不同,左右的尊卑地位也不同。
而男左女右的尊卑之说,更多的是由其引申义来决定的。例如,古人视左为吉、右为凶,君王坐北朝南则以东为左为尊,西则次之。综合左、右的象征义才可看出男左之尊。
三、科学之道
除了固有习俗和观念的传承,男左女右也有其科学依据,这也是为何中医看诊时,要根据男士的左手和女士的右手来进行判断。
相较女性来说,男子性刚强,故为阳为左,女子性温和,故为阴为右。中医从生理学的角度上,提出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之说,确有其科学依据。
参考资料:《礼记》、《男左女右习俗及其社会内涵》
作者|我方团队子繇
文章来源于| 朝文社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