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去哪里了(人没了到底是去哪了)

抒情君 4

来源:【健康时报】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杨晓露 张爽

我怕家里人感染,去药房买了1000多块钱的药,有退烧的也有止咳的,不管有没有用先备上。近期不少人开始囤药,家住大连的朱莉(化名)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不只是这次疫情,每次孩子开学或者全家外出旅游前,不管家里有没有药,都会再次采购一波,但大多数药最终都派不上用场。

12月10日,北京市某相邻的两家药房外市民排起长队。健康时报张爽 摄

在家多备一点药,吃药解决就尽量不去医院了

家住北京的李梅(化名)就去药店囤了将近900元的药品,李梅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次其实相当于提前买出来了4次的感冒药,包括感冒冲剂、板蓝根、阿莫西林、头孢等常见的感冒、消炎类药物。只是因为家里有亲戚‘阳’过,所以想着在家多备一点药,要是真的出点问题,能在家里吃药解决就尽量不去医院了。

李梅囤的近900元药品。受访者供图

最近两周,李梅和她的爱人、女儿都陆续感染了。当记者问到囤的这些药是否都派上了用场,李梅表示:除了感冒冲剂,其实都还没吃。真正感染了才知道,头孢这些都是消炎药,不是抗病毒的,其实用不上。而布洛芬这些药物家里一直都有,也不是这次才囤的。

囤过的药没有派上用场,最后都去了哪里?李梅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之前家里囤的药也经常过期了还没吃完,最后只能扔掉。

我有定期处理过期药的习惯,没用的过期药就扔进垃圾桶了。几位囤药的受访者不约而同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康复科主任刘松怀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他接诊的一位患者买了将近100片布洛芬,储备了足够多的药物,心里才觉得踏实。

事实上,一般发烧到38.5℃以上才需要吃一片退烧药,一般烧2~3天,每天最多吃两片,一个人一次发烧大多只需要6片药。而一盒布洛芬大多数为24片装,仅仅一盒就够一家四口一次感染所用。

刘松怀介绍,囤药主要是出于三种心理,一种是对疾病的焦虑和恐慌;还有一种人是先天缺乏安全感,因此喜欢通过囤东西来获得这种安全感;还有一种就是从众心理,看到大家都囤药,害怕自己买不到药,所以会跟风囤药。非理性的囤药造成的药品紧缺,会带来更大的社会恐慌,希望大家理性囤药,如果有多余的药品可以跟身边的人分享。

把药品留给有需要的人

囤药过期就面临着如何处置的问题,随意丢弃不仅浪费药品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吃过期药,又可能出现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是药物中毒的情况。

据《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披露,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其中30%~40%的药品超过有效期3年以上,但80%以上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全国一年产生的过期药品约1.5万吨。

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金鹏飞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过期药品由于不能保证药品质量,是不建议服用的,服用过期药品的危害,也是因药而异。像连花清瘟、双黄连等中药制剂,过期了就不建议使用,但如果疫情期间情急之下吃了,也没有证据表明会产生毒性较强的物质。但有些过期药品会产生毒性物质,如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会水解成水杨酸,服用后可能导致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功能减退、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水杨酸反应’。

金鹏飞也表示,盲目囤药增加了管理难度和安全风险。疫情之下,中成药和解热镇痛药不是说不能备,但一定要以够用为度,特别是在药品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如果囤药过期不应该随意丢弃,如果社区有集中的药品回收活动或专设有过期药品回收箱,最好通过这些途径处理。

这次,李梅也决定把药物好好利用起来,不再让它们像往常一样躺在家里过期。最近时期特殊,很多药品购买都不方便,我们社区群里大家就特别温暖,谁家缺抗原,有富裕的人就会匀一个;没有布洛芬的,在群里说一声也都能得到帮助。所以,如果之后谁家缺什么药,这些药可以给邻居们送去。

本文来自【健康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