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朱仙(梦中的朱仙)

抒情君 9

马宏杰 | 文图

朱仙镇距开封市南23公里处,因是战国时期魏国名将朱亥故里而得名,明至清朝中叶为中国四大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之一。朱仙镇的木板年画更是在中国四大年画(天津的杨柳清、河北的武强、山东潍坊)之中处鼻祖地位。

朱仙镇的木板的年画以色彩艳丽,形象夸张,人物无媚态,线条粗犷,构图饱满等特点加上数次水色套印的印制工艺水准,而广为流传于民间艺人之手。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朱仙镇年画的纪念日,也是朱仙镇的年画行会的日子,朱仙镇的年画都是从这一天开始印制。

在过去,人们还要在关帝庙前,岳飞庙前唱上九天大戏,大大小小年画商号都开始挂牌营业。1994年在这年画开印的日子里,我前去拜访里朱仙镇有名的年画艺人张廷旭。

之后的20年间,我每年去拍拍他家看看,看看张家的的变化。

张廷旭的父亲张仪曾是朱仙镇上天成老店的领做。过去在年画做坊里领做被人们称作门神老师,是仅次于年画店中掌柜的技术师傅。

刚解放的时候,朱仙镇还有23家年画作坊,每家的雇工还多达三四十人。1952年开始划分成分,23家作坊主都划成了地主,抄家的时候仅从一曹姓人家的作坊里就抄出年画刻版就有两汽车之多,这些刻板被拉到大街上当成四旧一把火给烧了。朱仙镇里的年画作坊从此解散,剩下年画刻版大多被雇工们悄悄的带回了家中。

过年的时候,谁家想印点年画,都得躲到房子上的阁楼里印,门口还得有人放哨。要是谁家印年画的时候被抓住了,那就得挂着年画版在村里游街示众。张廷旭也是在那个年代跟着父亲在家偷偷学会印制年画的,过年时候一张年画能卖一分钱。

80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年画开始有复苏的迹象,张庭旭和父亲通过熟人从县文化馆偷偷拉回家了30多块被没收的年画木刻板,使得家中保存下来一部分年代久远的年画古刻板。张廷旭的父亲在1997年去世的时候,父子二人都已是河南省授于的民间艺术家。

张家的年画有着古朴而又艳丽的色彩。这主要源于它的古老配方。年画的印色所采用的原料都是以中药材配制,黑槐树花、苏红木、向日癸子、青铜绿等多种天然植物,在经过研磨,熬炼制成红、黄、兰、紫、珠红色,再用这几种底色调制成九种颜色,所印制的年画色泽考究,色彩古朴丰艳、久不退色,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内容编辑:张君瑞 )

豫人豫言——我对老家有话说

微信算了吧:华鸽弟兄,咱家乡人,都是吃软不吃硬的主儿,出门、在乡都不给别人当孙子,要当只给爷奶当。老乡,国庆回来,北关桥头的合漏、仓巷街的冲汤、大营的琥珀馍、酒厂的大象驮小象……都尝了吗?这可是咱家乡人梦里不舍的味道。欢迎常回家瞅瞅。

商华鸽:走到哪儿都是宝丰人,这辈子没跑儿。谢谢老乡!

微信订阅号搜:豫记或yjhltxdjm 版权所有。

转载请联系@豫记 或 电邮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